北大教授:一个孩子不爱玩儿,比不爱读书更糟糕 一个孩子不贪玩,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不尊重孩子生长规律的教育,早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们家长最喜欢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多大岁数算是起跑线呢?十岁?已经晚了。小学六、七岁?也晚了。所以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识字,就要学英语,就要上补习班。
某些国家让幼儿园不准教识字、不准教算数。为什么不准呢?是因为孩子的心智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发育起来,不要给孩子压这么大的负担,而是要让他玩耍、让他自立。
在不该的年龄认字、在不该算数的年龄算数,美其名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最后的结果,也许会输在起跑线上。
02、教育是一条长线,别把“及格”污名化了念过书的、教过书的、当过家长的,没有人不懂得这两个字,但我们现在已经忘记了“及格”的原初意义。其实及格是一个大的达标,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及格。我们走到了这样一个误区,把“及格”污名化了。
其实在有些学习项目上,及格了家长就可以释然、可以放心,不需要太高,因为教育是一个长线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要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把一个学期学习的生字98%、99%都要记住呢?以后学新带旧,慢慢总会认识的,学习是个长过程,这个实在是个无所谓的事情,及格了就可以。
基础教育阶段,把各学科的基本道理学到手,及格了就挺好的。
大大地超过了及格,达到了99、100分那又怎么样?时间久了总会遗忘的,不要苛求也没有必要苛求,大概东西掌握了,至于最后走哪个方向,在以后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的过程中就会加固知识。
03、读书是个童子功,晚了就培养不好了读书兴趣的培养跟一些生理上的其他的喜好的养成很相似。你的食谱有多宽?你喜欢吃多少样东西?是不是偏食?大家知道牛奶的养分非常高,也并不太贵,因此西方人牛奶的摄取量非常大,一天喝一公斤甚至更多,不分时段,早晚都可以喝。
可我们中国人不成,我们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消化牛奶,很多人喝多了腹泻。为什么呢?不完全是先天的,很多是后天的原因。我们胃里缺少一种酶,小的时候多喝牛奶,就能够开发这种酶。如果小时候不怎么喝牛奶,到年岁很大时再喝,胃里就没有能够消化牛奶的酶。
读书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道理,小时候如果不开发广阔的兴趣范围,大了就费劲了。童子功是非常之要紧的。
有一次我去哈尔滨参加农场总局成立20周年庆典,有人接站,我上了一辆小面包车。在车上司机说:我是车队队长。多年不开车了,负责调度。今天我正喝酒呢,喝了二十多瓶啤酒了,忽然来了电话说找不着司机了,叫我安排。怎么办?我出车吧。
我一听就觉得今天可是倒霉了,一个喝了二十多瓶啤酒的人给我们开车。他接着开始吹牛,说他从16岁开始开车。车上坐着的“侃爷”周孝正老师,马上跟我们打了眼色说没事,绝对安全,人家童子功。果然人家车开得极其利索,一点事都没有。这就是童子功。所以你要现在开发读书乐趣,实在是够晚的了,你现在还不开发就完了,就废了,开发不出来了。
04、孩子不贪玩,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贪玩儿说明孩子对一个游戏有热情,如果一个孩子对于任何一个游戏都没有太大的兴趣,老师让干什么干什么,一点不贪玩儿,对其他事情没有格外的兴趣,其实这真的是一个麻烦——因为日后的发展是要靠人的兴趣来指引我们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完全不贪玩儿的人久了以后就没有兴趣。
我小时候是一个极端贪玩儿的人,虽然那时候空间比现在要大很多很多,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受压抑,我觉得日后有出息的人其实小时候都是比较贪玩儿的。
贪玩儿是对某种东西热忱高涨,这是一件好事,如果都循规蹈矩那就完了。
相关文章
- 北大教授:无论孩子资质多高,在5-8岁期间,父母多说“三个一”
- 孩子不爱读书?教你几招培养爱阅读的孩子
- 孩子不爱读书?父母别把孩子的黄金时间,浪费在没有深度的阅读上
- 孩子不爱阅读?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先帮他打造一个阅读循环圈吧
- 孩子厌恶学习该怎么办?北大教授:带孩子去这三个地方去看看
- 孩子哭闹、发脾气,怎么办?李玫瑾教授告诉你,四个不要,一个要
- 孩子莫名其妙发脾气?别急,北大心理学教授教你三步法“熄火”
- 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
- 5岁男孩阅读量已超百万:父母这样做,孩子不爱读书都很难
- 一天一个不重样,31个超有趣的律动小游戏,带孩子一起玩儿吧
- 为什么孩子不爱读书?因为父母错过了黄金阅读期
- 清华大学教授:一个优秀的孩子,妈妈都有这四个特征,你做到了吗
- 英国女王倾情推荐!读《世界上最糟糕的孩子》,做一个好孩子
- 孩子聪明,父母要警惕,斯坦福教授:拥有成长型思维孩子更努力
- 8条可能改变育儿方式的研究新成果,让你养出一个更健康的孩子
- @家长:孩子,学会这“四件事”,比考上清华北大更重要……
- 二胎降临,一个家不仅多了一个孩子,更多的是“跨不过”的情绪
- 佩兰德国际幼稚园:探究,让孩子发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 做一个爱偷懒的妈妈,孩子才能更独立
- 国学启蒙要趁早: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孩子读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