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滋养》:互相尊重,才能活出最好的自己 怎么才能让自己活得轻松
近日看到一个视频,在魔都街头,以为上了年纪的老阿姨正在行走,一男子突然从后面冲过来将她抱起狂甩并按倒在地,瘦弱的老阿姨摔倒在地上,她疲惫又无奈地坐在台阶上,男子却脱掉自己的上衣朝老阿姨头部用力抽打甚至将衣服甩在她脸上……周围很快有人围观,大家试图制止男子的疯狂行为,可是男子却拿起旁边的扫帚要继续殴打老阿姨……后来经调查得知,该男子正是老阿姨的儿子,当天,他向母亲索要2万块钱还贷款,母亲没有,他让母亲去借,母亲不同意,他就直接动了手。
然而,这样的事情在现代社会屡见不鲜。
有48岁的海归硕士,回国后不肯工作,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靠老母亲给的生活费苟活。而他母亲已经82岁了,还患有尿毒症,退休金每月只有3500元,除去2000多元的医疗费,所剩无几。她苦苦哀劝儿子出去工作,儿子却死活不肯。
有赴日留学5年的25岁青年,仅仅因为母亲不能满足他的生活需求,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致其生命垂危。
这一个一个的事件,让人看得又心酸又毛骨悚然。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培养出一个独立、三观不扭曲又有担当的孩子呢?《亲子滋养》一书就给出了答案:互相尊重,才能让父母孩子都活出最好的自己。
《亲子滋养》由著名心理管理学家、作家、心理说史首创者,玩具思维创始人陈禹安所著,"滋养"理论从人的基本感受和亲子关系的本质出发,提出了以"孩子的感受重要,父母的感受也重要"为内涵的滋养型父母的定义,并强调"弱势优先"原则,以消解父母先天性强势的负面影响。同时将滋养型父母的具体功能细分为五大角色——安全基地、情绪容器、天然权威、超级玩伴、冲突陪练,并给出了不同角色之间调和与救济的具体方法。
1、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著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一语道出了亲子关系的本质—每个人都是独立健全的自我,相互是理想的良性变量,让对方的存在感更加美好。
但是仅从"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问题的调查来看,无论是"我想体验这个过程"、"我爱孩子"还是"我想要一个家庭"的答案,我们都理所当然地将孩子的感受忽略,从自己的需求及感受出发。毫无疑问,因为我们的这些想法,我们就更难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而是将其当成自我的延伸,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去要求、去控制他们。
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养育,虽然顶着关爱孩子的光环,却忽略了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的萌发与壮大,久而久之就会伤害孩子的良性成长,从而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冲突和不良后果。比如说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就会使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出现一如文章开头的那些事情。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亲子关系的本质在于彼此成就对方独立健全的自我。从而以平等的姿态去对待亲子关系,关注对方需求,尊重对方的感受,愿意为对方付出我们的时间、热情和资源。
2、 你是哪种父母
从亲子双方的不同感受出发,作者将父母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
控制型父母——父母的感受重要,孩子的感受不重要。
该类型父母有着强大的控制欲,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强行把自己的感受加到孩子的头上。"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一切听我的。"这是该类型父母的典型心理写照。这样就会使孩子逐步放弃自我来迎合父母的要求,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由此我不由想起曾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撞车杀人案",药家鑫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药家鑫从小就要听父母的话,稍一犯错就会挨打。因为对家长的绝对服从,也暗生了对家长的绝对恐惧。所以当车祸发生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被害女孩记住了他的车牌号,肯定会让父母知道,父母饶不了他。对父亲的恐惧完全占据了他的大脑,剥夺了他的思考力,从而做出了将受害人致死的疯狂举动。
实际上,控制感是一个人生命活力的象征,适度的控制感,确保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当控制型父母无情剥夺了这种成长必备的精神养分,孩子还怎么可能身心健康呢?
放任型父母——孩子的感受重要,父母的感受不重要。
该类型父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把孩子的自我当作主导,不断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甚至放弃自我来让孩子的要求得到实现。因此,他们几乎不会去约束孩子的行为,甚至对孩子的违规行为听之任之,也不要求孩子承担责任。"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开心就好"是这一类型父母的心理写照。
这样的父母看似特别疼爱孩子,其实是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权,并且把孩子的感受系统推向自私自利的极端,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也是当代社会诸多"巨婴"的重要来源。
放任型父母的典型心态: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就好了。所以每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他们就会觉得"他还是个孩子呀",然后无条件地包容、原谅。殊不知,一个从未碰过壁的孩子,是无法建立内心规则的。
试想一下:温室里的花朵,从未经历过风雨,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都会让他深感不适。为了让自己好受,自然会做出在大众看来荒唐离谱的举动,但是他自己却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而一个对社会常识缺乏敬畏之心的孩子,随着他身体能力和欲望需求的增长,将会给自己、家人、社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冷漠型父母——父母的感受不重要,孩子的感受也不重要。
该类型父母对孩子和自己的感受都不在意,事实上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丧失了感受自己和感受他人的能力,"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和我没关系"是这一类型父母的典型心里写照。
这样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他们的心理创伤,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一个在情感上被冷漠化的孩子,就想一块坚冰,只会用冷漠来对待别人,他自己感受不到温暖,也不会给别人带来温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给社会制造麻烦的边缘人,很容易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滋养型父母——孩子的感受重要,父母的感受也重要。
何为滋养?滋养就是在双方的关系中虽然介入很深但是各居其位,既不霸道,也没有操控。
滋养型父母,既尊重孩子的感受,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感受。他们从来不去占有孩子,所以也从来不需要退出,因为真正的父母之爱,根本不是什么得体的退出,而是始终如一的得体存在。"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要同时照顾好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是这一类型父母的心理写照。
滋养是相互的,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彼此都不丧失自我的情况下活出最好的自己。
书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总结这四种类型的父母: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辆车,那么控制型父母是只踩刹车的父母;放任型父母是只踩油门的父母;冷漠型父母是既不踩刹车,也不踩油门的父母;滋养型父母是既踩油门车,也踩刹车的父母,而且滋养型父母并不是乱踩油门和刹车,而是懂得适时适度地踩油门,适时适度地踩刹车。
很明显,控制型、放任型、冷漠型父母都不是我们养育孩子的选择,这三种养育方式都没有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从而会导致父母和孩子双方不同程度地丧失自我,使孩子出现各种性格缺陷;滋养型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3、如何做滋养型父母
既然滋养型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那么在滋养型父母的养育方式中,我们作为父母又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书中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需要在"需求间隔、节奏校准和弱势优先"三原则的前提下,培养出一个"成功、幸福、与父母始终亲近"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并做好以下角色:完全基地、情绪容器、天然权威、超级玩伴和冲突教练。
安全基地
"安全基地"的概念来源于约翰·鲍尔比开创的依恋理论。而滋养理论中的"安全基地",是指父母为孩子提供的跨越一生的安全所在。在这里孩子可以安心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他知道那里永远对他敞开。当感到痛苦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平静;当受到惊吓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安抚,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
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父母,要始终以"尊重孩子的感受"为前提,接纳他的各种行为,让孩子在父母及家庭中获得安全感。也只有父母成了孩子真正的安全基地,孩子才会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呈现出真实的自己,和父母保持以上的亲密与亲近。
情绪容器
要想做好"情绪容器",我们必须先消除情绪的偏见,即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所有情绪。即使孩子哭或者发脾气的时候,也要和蔼、持续地倾听,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摸或者搂住他,而不是试图去纠正他,这样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很好地发泄出来,而不是郁结在心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逐步学会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与之和谐相处,也学会了如何正确表达各种情绪,这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才能既保护自己的利益又尊重对方的感受与边界。
情绪容器,追求的是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作为情绪容器的我们,需要合理应对各种情绪,从而去引导孩子学会如何与情绪共处、如何表达情绪、如何消除情绪对自己的困扰。
天然权威
所谓天然权威,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威,是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来维系的。
我们不难发现,在孩子从刚出生到青春期,由于身形、力量、能力等和父母相比都处于弱小状态,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帮助,在此阶段,父母是无可争议的绝对权威。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我们会发现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并非终身牢不可破,孩子会用各种逆反行为来挑战父母的权威。
如果我们在前期的亲子互动中做到不过分关爱、不过分纠错、不过分干涉,只有在极少数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毫不犹豫地坚定立场,动用权威的力量,制止孩子可能遭受的严重伤害或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这样就能做好我们的天然权威的角色。
超级玩伴
玩伴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
然而玩伴并不等同于陪伴。虽然现在很多父母意识到了要多陪伴孩子,但是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父母和孩子虽然一起,但是父母在一边玩手机、和朋友聊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玩伴是需要和孩子一起玩并产生互动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认为,仅仅和孩子待在一起,并不能提供安全依附感,孩子必须从"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心理满足"。
因此不仅要求滋养型父母要陪孩子好好玩,还要求父母能够有创意地通过玩耍来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化解亲子间的冲突。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玩游戏、讲故事。
冲突陪练
孩子最早接触的冲突是关系冲突,如何合理应对冲突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理性的重要标准。
滋养型父母要做孩子的冲突陪练,重点在于"陪练"二字。所谓"陪练",就是点名处理冲突的主体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经历冲突的整个过程,而不是靠着自己的判断,帮助孩子理解冲突或者绕道而行。
尤其注意的是,不论孩子遇到什么样的冲突,父母都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意识,在冲突中甘当配角而不是主角。当陪练而不是教练,让孩子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己的责任意识,适时适度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能以尊重孩子的感受为起点,努力按照滋养型父母的五种角色去要求自己,那么就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出其乐融融的亲子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可见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角色。
养育孩子是一条不可逆的单行道,我们作为父母耗费一辈子的心血,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听话的完美小孩,而是为了培养一个正常的孩子:他不仅有成就更要有生活;他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凡是都郁结在心里;他是一个快乐的孩子,快乐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有能力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很快走出痛苦。我的孩子,可以没有很伟大的成就,可是他是正常的,他的一生是快乐的、充实的,这就足够。
最后,愿你我都能成为滋养型父母,和孩子互相尊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彼此都不丧失自我,活出最好的自己!
卿本流离,一枚喜欢写字的文艺小青年,喜欢我的文字,就关注@卿本流离,愿在文字里和你一同成长。)相关文章
- 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亲子滋养:让孩子活出最好的样子》
- 让孩子活出最好的样子《亲子滋养》
- 亲子代沟本就一直存在,跨越或泯灭都无效,彼此尊重才是正解
- 亲子沟通第一步,我们也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尊重,理解孩子
- 亲子陪伴关键在于平等、尊重、互动、对话和理解
- 新型亲子关系:想要成为“滋养型父母”,需要做哪些功课?
- 桃蹊 | 亲子阅读滋养心灵 成语分享沐浴书香
- 还在为那些抓狂的育儿时刻憋出内伤?这本亲子漫画能让你满血复活
- 亲子体育运动会变成爱心义卖活动?网友称太暖了
- 亲子农场逐渐火爆,我们应该怎么玩才能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
- 亲子出游,有些事情比给孩子“拍照”更重要
- 亲子密码|不会“玩”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 亲子时刻|与孩子一起制作纸质生活用品
- 亲子活动很难得,家长切莫糊弄,会伤害和孩子的感情
- 亲子游!咸素媛带公婆出游,10个月慧贞不会说中文,和爷奶零互动
- 亲子阅读的三种方式,阅读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 尊重只是表面功夫,家长早已做出选择,虚伪式尊重何时能结束?
- 活动预告 | 老牛儿童探索馆中秋晚场!孩子和大人都想要的亲子中秋夜!
- 活动预告:“大手拉小手 共传中华魂”家庭亲子经典诵读活动
- “心与心的沟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恩诺亲子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