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29年的日综《初遣》:独立的孩子,需要得体“退出”的父母 综给我递火87
最近,看到火了29年的日综《初遣》,一直受人支持的是别致的独立教育。主要是记录了一群2-7岁的孩子,第一次独自出门的经历。刚上幼儿园的宝贝们被指派一个人去买菜、商店、坐车……
比如3岁的小女孩浬爱,第一次独自出门,是在母亲节这一天。爸爸需要浬爱独自出门买食材、康乃馨、取蛋糕,给妈妈一份惊喜。为了安慰女儿,满脸担心的爸爸往她口袋塞糖果,并且不断地叮嘱她。浬爱一边一步三回头地哭着,一边又离开爸爸,开始独自一人的旅程。
面对陌生的环境,一直在哭的浬爱拿出爸爸给的糖果,并不断鼓励自己,把爸爸给的任务一件一件地完成,最后拿着东西回家。爸爸就在街角等她,眼泪早已止不住,却还是在原地等待着浬爱一步一步走进他的怀抱。此刻,他清楚地知道,孩子总要长大 总会离开要一个人生活。
在中国,孩子难以学会独立,比如吃个饭,父母都喜欢追着喂,还有很多父母舍不得孩子做家务,他们通常这么说:
“孩子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做。”
“孩子太小,做什么家务!”
“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读书就够了!”
......
英国的心理学博士西尔维亚•克莱尔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会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有远见的父母都知道,教会孩子独立,促其成长,才是最好的教育。
陈丹青说:“在这个社会里,有思想的人是孤独的,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必然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思维。”
拥有独立的孩子,更懂得担当。
还记得那个暴饮暴食,为救父拼命增肥的小男孩吗?11岁,3个月,长胖20斤,他就是路子宽。
当父亲被查出白血病,唯一治疗方案是骨髓移植,而路子宽是最适合的那位捐赠者。路子宽的父亲非常反对这个治疗方案,因为孩子太小了,而路子宽很坚持。
于是,红烧肉、大米饭等等能增肥的食物他都大口大口地吃,哪怕撑到不行,歇一会继续吃,从60斤增到80斤。路子宽很清楚,自己是家里的希望,他需要担起这份责任,挽救这个家。
路子宽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就学会独立,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在家里需要他的时候,他更懂得主动担当起这份责任。
独立的孩子,都是先吃苦,苦后为甜,更明白担当的意义。
学会独立的孩子,懂得体恤父母的辛劳。
赵泽华,来自西安的一位7岁小男孩,已经学会帮爸爸擀包子皮了。视频里,他的爸爸说,他从两岁半开始就在店里拿着小面团玩,学着大人的样子擀包子皮。超乎常人想象的是,现在的赵泽华每天能擀500-700张包子皮。
当记者采访赵泽华问他累不累时,他羞涩笑着说一点都不累,能帮父母分担很开心。因为懂得父母的辛苦,他刻苦学习,业余的搏击课、钢琴课一样也没落下。
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父母从小要给孩子植入分享家务的概念。哪怕是让孩子帮着拿一双拖鞋,倒一杯水,都能从小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会照顾父母的人。
一个会独立的孩子,懂得理解他人的不易,于是会倍加珍惜与尊重。独立,是孩子生活的必备技能。
还记得那个神童魏永康吗?在2003年7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让人觉得吊诡的是,这位天才生活自理能力差到无法理解,天热了不知道脱衣,天冷了不知道加衣;不会打扫房间,盒饭、袜子、衣服扎一堆,臭烘烘的一窝。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全包”、“陪读”的母亲。
魏永康从小开始不许学做家务,不许学习为人处事和社会经验,不许交朋友和别人玩。读高中时,魏永康一边看书,母亲一边喂饭给他吃,完全不用他干任何事,只管好好读书就够了。
父母忽视孩子的独立性,即便学习成绩再好,不具备生活独立能力,也注定是悲剧。古人云,爱之适足以害之。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才会有一颗健全的心,自足生活与成长。
独立,是孩子手中最好的生活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孩子从2岁开始就有了独立意识,培养一个会独立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开展独立教育。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帮你做事。有句话说:聪明的父母,都会偷懒。演员胡可曾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安吉洗衣服的视频。视频里的小安吉蹲在地上,双手拿着衣服在搓衣板上来回搓,非常专注。
而除此以外,安吉还会有模有样的叠被子;会帮忙代看和照顾好弟弟;安吉想多看10分钟的书,胡可也没有阻止,而是先去睡,由孩子自己看书。
的确,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该要尊重孩子的个体,给他一个机会,为这个家做一些贡献,哪怕很小件,对孩子来说却很有成就感。
正如胡可所说:不要认为孩子不会做,就不让他们做,而是要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不要怕累着孩子,更不要怕把家里弄乱。
人格发展理论明确指出:2-3岁的孩子可以给宠物餐盘添加食物;4-5岁的孩子可以倒垃圾、清理桌子;6-8岁的孩子可以拖地板、保持卧室清洁;9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下厨做简餐等等。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若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做家务正是通过动作来完成的,对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适时鼓励,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肯定的态度科学证明:经常受到鼓励的孩子,自信心会比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高。
黄磊大女儿多多是一位很优秀且独立的才女,背后也是有一对鼓励支持她的爸妈。多多11岁就打耳洞,孙莉完全是鼓励的态度:“小姑娘,恭喜你啊,为你的勇气点赞。”
当多多偷摸给自己化妆时,被多妈逮住,没有责骂,反而是调皮地逗她:“被我逮住了,别美了。”
13岁时,多多染发,多爸多妈也是非常尊重孩子的选择的。
其实,孩子爱美,喜欢打耳洞、染发,这都不能说明是坏孩子。每个想独立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作为家长,可以适当地鼓励。
强化理论也指出:刚出生的宝宝可以自问自答地和他交流;12周的宝宝可以用拥抱回应;16周的宝宝就选择模仿动作或夸大表情;2岁的孩子当他做不到一件事,可以不用特意地去理他,如果他做到,就正常地夸奖他;3岁的孩子鼓励他多分享。
有句话:独立的孩子,是被赞扬出来的。适时的鼓励,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高,进一步自我认可。
启发孩子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之余学会思考才是最有效的成长方式。
一段令人深思的泰国公益广告,一个小女孩儿由于力气小,很久都切不开菠萝。妈妈看到之后,默默地给她做了示范。
于是,小女孩学着妈妈的动作,最终学会了怎么切菠萝。一天,母女俩上街贩卖菠萝,小女孩很羡慕小朋友手里拿着冰淇淋。
母亲看出小女孩的小心思,于是,趁女儿睡着之后,自创了菠萝冰淇淋。小女孩如愿吃到了“冰淇淋”,妈妈也鼓励她独自上街售卖。却遇到了困难,一根冰淇淋都没卖出去还融化了。
妈妈看到之后,就提醒女儿到菜市场看看别人怎么卖的。小女孩观察之后若有所思,也开始学着大声叫卖,还用了销售词吸引顾客,一下子,她的冰淇淋都卖完了,还成了最受欢迎的冰淇淋。
这位妈妈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完成,当孩子不会切菠萝时,妈妈选择示范;当女孩一根菠萝也卖不出时,妈妈指引她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卖东西的。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父母,常常会对孩子说这一句话:你再试试看。父母能够一时替孩子遮风挡雨,却不能一辈子陪伴左右。父母总要离开,孩子总得一人生活。
有句话说:爱得太多,其实是种伤害;爱得太满,迟早物极必反。因此,养成独立的孩子,需要父母得体地“退场”。让孩子独立,不仅让他学会生活上的独立,最重要的是学会精神上的独立。
只有父母放手,给孩子跌倒又站起来的机会,方可在繁杂的社会翱翔更远。
相关文章
- 孩子太依赖父母?想培养孩子“独立性”,父母要学会“袖手旁观”
- 孩子的叛逆期,是为了走向独立的自己,作为父母的你该知道这几点
- 孩子自我独立不粘人,父母别以为可以少操心,“隐形孤独”才可怕
- 孩子面临住校,父母是否感到焦虑,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开端
- 父母咬牙替孩子撑起一片天空,但也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独立性
- 父母真的有必要锻炼孩子独立回家吗?
- 做个“偷懒”的父母,孩子反而很有独立思维
- 养出独立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福气
- 冠军爸爸:中国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的能力和独立性
- 派3岁女儿独自买菜,真正会让孩子独立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 被动独立:在父母主导下的“独立”,孩子还能真正地独立吗?
- 29岁年轻妈妈再次怀孕,9年连续生6个孩子,宝妈:我也无可奈何
- 孩子一生中的黄金八年,父母该如何言传身教?
- 孩子上一年级,写作业总不能独立完成,怎么办?
- 孩子上了一年级,父母该做什么准备
- 孩子几岁可以开始喝牛奶?父母要注意!年龄段不同,摄取量也不同
- 孩子到了年龄之后,父母合理给孩子零花钱,孩子长大才会有出息
- 孩子喜欢玩火,父母该怎么办?
- 孩子对不起,我不愿看你卑微的成年,我必须做一个狠心的父母
- 孩子将来会不会孝顺,父母从自身行为就可得知,不必等20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