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个案背后的思考
女儿今年15岁,三年前,也就是说,在没接触心理学之前,孩子的成长是伴随着我们的吵架声度过的,孩子小,也左右不了什么,就拿我们大人的吵架当成了司空见惯,我们吵我们的,她玩她的,她从不因为我们的吵架而着急,从而也腾出来许多时间她自己玩,我们都吵累了,才想起还有另外一个人。爱人脾气不好,吵孩子的时候也多,作为妈妈的我,算是个完美主义者吧,孩子拖拉了吵,作业不认真吵,题错了也吵,孩子只能默默地忍受。现在想想,心里老觉得难受,光想让孩子重新小一次,好好的去爱爱孩子。
走进心理学,第一节课是绘画治疗,激情满满的我,认为绘画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假惺惺的我,似乎是要给孩子爱,在孩子空闲时间,也让孩子学绘画,结果可好,绘画是看到了孩子的一些心理活动,自己也美滋滋的觉得了解到了孩子,但那时不知怎么转化,怎样有效地去共情孩子,与孩子同频共舞,而是绘画的背后总是找对策说服孩子好好学习,万变不离其宗的套路很容易让孩子识破,最后被孩子揭穿说,妈,你学心理学就是专门来对付我的!我无语。后来,再叫孩子绘画的时候,孩子再也不上路了!
就这样,从没接触心理学的吵吵,到接触心理学假惺惺爱,孩子是都体验到了,这些形式或许可以说不可怕,但可怕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孩子与我们不说话了,回到家没话说了,除了逼着她,改她做的错题的时候她在我们身边,剩余的时间都躲着我们。有一次,她爸爸吵她说,花钱让你上学,你在学校干嘛呢?不好好学习,这些题都不会,丢人不?今后如何考学?我看不下去了,就护着孩子,给她爸爸吵起来了。孩子看到我们吵吵,把自己关进屋里不开门,我听到墙咚咚响,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觉得不对,才反应过来孩子在用头撞墙,天哪!吓死我了!那次我真的吓坏了。
是的,我接触了心理学,是不怎么吵孩子了,但我又开始护孩子了,孩子的行为驱使我更给她爸爸理论,开始说她爸爸不能这样教育,每每,她爸吵她,我听不下去,最后会变成我们夫妻吵架。天长日久,可能孩子感受到我护着她,觉得有依靠,渐渐的对她爸爸满肚子意见,她爸爸觉得我不给他一个战壕,越发脾气不好,后来,孩子没有一次不哭的。他们两人就像水火不容。当然,两个人也会为了和睦都装着好,但不一会就会原形毕露,分道扬镳。作为中间的我,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个是吵给我看,一个是哭给我看,把控不住情绪的我,就会这吵吵一顿,那吵吵一顿,我们的家庭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走走停停。
成长路上的我,在维护家庭,教育孩子上,总是把控不好方向,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怎能健康?略知一点心理学的我,也听过类似的案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想着,若还不重视,若还不扭转家庭的场动力,我们的家庭关系不但不融洽,孩子也不会健康。
我开始审思自己,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和谐?韦老师说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伴随左右,我应用了多少?有求必应,不求不应,我又做了多少?与孩子同频共舞,提升孩子的自信,给孩子建错误基金,我又认真对待过几回?一直处理不好她们父女关系,他们又在捍卫什么?一连串的问题,问了自己好多个。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我再次受到了启发,那句话是:好父母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留给孩子多少榜样!是啊,在他们面前我又做了多少?
后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家还是原来的那个家,但这个家,真诚多了,抱怨少了,尊重多了,控制少了,孩子的脸上有笑容了。
周末孩子回来,我放下手机,专职的做妈妈,看孩子缺什么,我就给孩子补什么,平常关心的太少了,这一关注,学校的,生活上的,这才发现自己对孩子了解的太少,感到平时只会傻管,傻亲,傻吵,给于孩子的心灵上的关爱确实太少了。
用心去做了,孩子也能感受得到,渐渐的孩子和我的距离也开始走近,愿意和我交流学校的事、自己的事、埋藏在心里的事、自己成绩不好的苦恼。我们开始像朋友一样,孩子也放下了防御,也敢于和我探讨难题了。
我看到孩子放下了防御,适当的时候,就和女儿沟通沟通她爸,说说她爸的好,告诉女儿爸爸有耐心一直教你题,能做到这些,也挺不容易啊。因为孩子对她爸还有点不太敢放开,开始时孩子遇到难题还不愿意去问她爸,怕挨吵,还想硬着做,好多题也能硬啃出来。后来,慢慢的,她爸不吵她了,她就有心找她爸爸求助了,家庭爱多了,场动力变了,无形中家庭关系也就越来越近了。
孩子学习动力不足,都是有原因的,家长方向错了,总是会越拉越远。看来韦老师讲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伴随左右和不求不应,有求必应,这些关键词还真管用。不是教育胜似教育,无形中女儿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今年在女儿同意的基础上给她报了夏令营,在夏令营的过程中女儿接受了些动力学、成长体验、性教育相关的知识,这次学习,受益也很大。
家长放下很多,孩子也自信很多。现在,女儿每次回家,都主动往我们跟儿凑,跟我说一些悄悄话,也学会糊弄他爸了,没有了“怕”字,啥活儿也是我来、我来!显得特自信,也懂事多了,也带动了学习,我知道她的“活”来源于我们,我们不在奢求女儿学习非得如何如何,我们只希望我们的家其乐融融、欢声笑语。
想想今天的孩子,我们总是喜欢站在我们的角度,对我们的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指手画脚,这儿不行那儿不中,反过来想一想,做父母的我们又做到了多少?我们给孩子做出榜样了吗?孩子心理资本的强大、孩子健康人格的建立都是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因此,想让我们的孩子阳光健康、积极向上、抗压能力强、是需要先从我们父母做起,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成就一大步!
#情感达人作战团#
相关文章
- 一个北京妈妈的深度思考:为什么我让孩子上这些课程
- 小小画家之我是一个粉刷匠
- 8岁男童弹琴崩溃大哭: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 “佛系”育儿成新潮流!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佛系”的妈妈
- “咆哮”妈妈背后都有一个叛逆的娃?三招教你养出“别人家孩子”
- “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的“熊家长”!别轻易毁了一个娃
- 《小欢喜》剧终的背后,揭示了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 「养娃说明书」每一个天使宝宝的背后都有个自立自强的中年老母亲
- 与成功妈妈对话|每一个创造奇迹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 你欠孩子一个道歉,父母吼叫孩子的背后,孩子只是被迁怒的出气筒
- 十万个为什么:孩子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旺盛的求知欲,家长要重视
- 女人老没老,内分泌好不好,一个小小的性激素六项就能告诉你
- 女儿被7所名校争抢的背后,揭露了一个扎心的教育真相:做一个陪伴式教练
- 孕期因一个小小的樟脑丸引起的“后果”,孕妈必看
- 孩子突然粘人?背后原因是这3个,每一个都不能忽视
- 孩子脾气差不是天生的,坏脾气背后是有一个不会做情绪疏导的父母
- 宝宝一岁内耳道耳屎很多只剩下一个小小孔,去医院掏,医生也不敢掏太深怎么办?
- 怀孕路上的“磨难”,孕吐只是小小的一个
- 打破“婴儿无用论”:每个宝宝其实都是一个小小天才
- 撕裂一个家庭的,或许就是"妈虫",这个称呼背后都有本难念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