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认生就是胆小,要多锻炼?错!家长还须这样正确引导 孩子认生胆小时大人如何引导
一位妈妈发来私信求助说,我家宝宝现在3岁了,胆子很小,看见人就要躲。有朋友来家他就哭,甚至不能在同一个空间待着。
非得让我把他挡住,才敢说话。是不是宝宝太胆小了,怎么这么认生?上幼儿园可咋办?
孩子认生≠胆小
其实,我们常说的"认生",在心理学上叫做"陌生焦虑"。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婴儿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开始就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即社会化的历程。
这是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的特点,也是孩子生理发育的重要里程碑,是由于接触陌生人产生恐惧情绪引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基本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只不过表现出来的程度不一,并不是他"天生胆小"或"缺乏锻炼"。
我家二宝是在5个月开始认生的,当时还在哺乳期。他只要我抱着,换宝爸都不行,接过去就会哭闹,一刻不停下来。如果有外人在,他只会乖乖躺在我怀里,谁都不要,也不看,更不会有任何交流。
孩子为什么会认生?
有专家解释说:"认生是一个标志,说明孩子开始建立与某些具体的人的联系。"
新生儿期绝大部分时间,宝宝生活在自我世界里,很少关注外界。通常"认生"发生在6个月到2岁的孩子身上。出现时间有不确定性,有的宝宝可能3、4个月就认生了,有的在8、9个月才出现。
出现认生现象时间或早或晚,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首先,每个宝宝的气类型不同。如易养型气质的孩子,他们适应性较强,认生现象不敏感和持续时间较短。相反,难养型的孩子认生现象较强烈,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其次,宝宝对周围人和物的观察、记忆、理解存在差异,也会导致认生出现有时间上的不同。而这些和家长跟孩子的互动,以及他身体发育情况有关。
最后,宝宝的成长环境,也是影响认生现象产生早晚的重要原因。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认生现象存在时间较短,认生现象的强度较低。反之,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其认生强度强烈,持续时间较长。
如果宝宝认生现象一直未出现过,对外界事物和人的反应很淡漠。
或者认生现象很敏感并且持续时间很长,同时伴有运动、言语、认知发育落后或异常,家长就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原因导致的。
"认生"现象什么时间消失?
认生的现象持续长短和宝宝自身发育有很大关系。宝宝大脑进一步发育,情感发展进一步成熟,可以自我调控大脑记忆和自己的情绪,慢慢就对陌生人没那么警惕了。
随着年龄增长,当他见到"陌生人",大脑可以搜索到部分记忆,可能就不会直接哭闹,先是哼哼唧唧的抗拒,再到刻意的回避、疏远,一直到友好礼貌的正常交往。
性格开朗的宝宝,可能几个月就度过这个时期了,而高敏感的宝宝可能要到2、3岁之后,才能淡定面对陌生人。
有些妈妈认为,认生的孩子不好,对妈妈太过依赖。面对亲朋好友的热情,宝宝的表现也会让他们不舒服。但家长要明白,认生其实也是宝宝自我保护能力的体现。他们不想离开父母,害怕坏人,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
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建立,逐渐具备分辨认知的能力,认生的现象也会慢慢消失。
如何引导孩子不"认生"?
一般孩子三岁以上,就要进入幼儿园生活了,如果还是很"认生",对集体生活不能适应,势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育。所以,家长还是要做好适时引导。
✦不能打骂
有些妈妈在宝宝认生哭闹时责骂孩子不懂事,甚至出手教训,这些都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不仅不能使宝宝消除认生情绪,还可能给宝宝心里留下阴影。
正确做法:多安慰宝宝,正确的引导宝宝去接受周围的人和事物,并且多进行美好语言描绘,让宝宝自然而然的接受。
✦"巧秒"邀请
当在遇到很多人的场合时,作为家长我们习惯说:"宝宝,来为大家表演一个吧!"或是"过来给大家唱首歌!"其实,此时不管你巴掌拍得有多响,对孩子的尊重度都是不够的,他也不一定会赏脸。
如果换成:"宝宝,妈妈想邀请你为大家表演,你觉得是讲个故事还是唱首歌呢?"这样可以用真诚的态度让宝宝意识到家长的需求,并且可以做选择性。对孩子来说,足够的尊重加上多元化选择,相信每个孩子都不会拒绝的。
✦言传身教
孩子从小的生长的环境往往会影响到宝宝的认生程度。这里就考验我们家长的言传身教。爸妈平时闷着不说话,宝宝也不会太喜欢说话,见到陌生人更会"认生"。
平时经常宅在家的宝宝,比经常出去玩的宝宝更容易认生;长期由一个养育者抚养的宝宝比正常夫妻双方抚养的宝宝更容易认生。
所以,孩子的言行是在家长行为中习得,我们家长只有正视自己的言行,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教育,进而引导他勇敢的走出"不认生"的第一步。
还有一种不错的方法,也是我带二宝时发现的。那就是平时多带孩子参加有同龄孩子的家庭聚会,看看不同的事情和人物,逐渐和其他孩子熟悉,这样可以渐渐消除其认生的情绪。
"认生"是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不是胆小的代名词。所以,面对宝宝的认生,家长也不用太着急,正确且耐心的引导,才能帮他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相关文章
- 孩子偷钱怎么办?家长的正确引导,这才是改正错误的关键
- 切记“屈打成招”要不得,孩子每次犯错的背后,家长应该正确引导
- 孩子喜欢胡乱涂鸦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
- 孩子在家总是乱涂乱画,可能是涂鸦敏感期到了,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如何利用周末时间逆袭而上?亲子教育要有度,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常把“不喜欢”挂嘴边,是自我意识逐渐完善,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用这三个方法正确引导 帮孩子克服认生
- 1至5岁孩子伸手打人,是想吸引父母注意?家长及时给予正确引导
- “倔孩子”只会让人感到头疼?家长学会这几招,就能正确引导他们
- “喃喃自语”并不是心理疾病,是孩子的认知工具,家长要正确引导
- 面对形形色色的广告,家长采用这4个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 孩子做错事推卸责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父母要正确引导
- 孩子“嫌家贫”,因攀比心太强,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别太较真
- 孩子“爱逞强”不是坏事,但有时让父母很头痛,4个方法正确引导
-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怎么办?抓住症结,三招正确引导
- 孩子上大学总要钱,父母纵容与拒绝都不好,正确引导是关键
- 孩子喜欢敲碗敲盘子,太好了,爸妈正确引导宝宝更聪明
- 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可能是“儿童社会化”没有被正确引导
- 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让孩子建立格局
- 孩子开始“臭美”时,“审美敏感期”到来,父母需正确引导啥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