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李玫瑾教授,对不起!养孩子不是在驯兽!”

2022-02-16 23:42:41孕产
爸爸修炼册-第81篇好文-“禁不住说”应该是不少孩子的通病,但是他们真的只是因为缺乏挫折教育吗?所长作者 | 妙黛<爸妈研究所作者>1“现在的孩子,抗打击能力太差了。一个个的不会剥鸡蛋,却一个个的都脆弱的像鸡蛋”。

爸爸修炼册

-第81篇好文-

“禁不住说”应该是不少孩子的通病,但是他们真的只是因为缺乏挫折教育吗?

所长

作者 | 妙黛

&lt;爸妈研究所作者&gt;

1

“现在的孩子,抗打击能力太差了。一个个的不会剥鸡蛋,却一个个的都脆弱的像鸡蛋”。

“他们就是生活的太好了,要是让他们每天去地里干活,我看谁还想跳楼”

这样的话,经常从一些家长的口中听到。

在一期《圆桌派》中,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提出了一个“脱敏”教育的概念。

她说: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进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防止他后来出现什么事,你必须前边要做到什么事情,比如我们有一个概念叫“脱敏”。对某一类不好的东西慢慢去适应,而不是一下就接触。

也就是说,孩子小时候,不能对他百依百顺,要从小培养他“抗挫折”能力。在家里多受打击,将来在社会上就能承受打击。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李玫瑾的脱敏教育理念?

因为太有效了!

孩子不听话,骂一顿就好了,骂一顿不行,那再打一顿总可以了。

“打他是为了他好,省的以后让社会去教育他”。

我们承认,每个家庭都有他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否认,诚如朗朗、周杰伦这种“棍棒”下也有能够成才的孩子。

只不过,在中国的打击教育、语言暴力的大背景环境下,懂得鼓励孩子的家长都已经是珍贵的了。

再去推崇给孩子带“紧箍咒”式的教育,会给多少家庭、多少孩子带来一生的伤痛?

李玫瑾教授,养儿不是驯兽,对不起,我不能同意你的理论。

很多人喜欢拿“17岁男孩与妈妈在车里争执后跳桥”事件,来说现代的孩子有多么受不住打击。

可是那个孩子是因为在家里被打得少、骂的少才如此“脆弱”吗?

恰好相反,一个人有了轻生的念头,一定是因为心里没有爱了。

蒋方舟提到过自己小时候也有被妈妈逼到想跳楼的经历,但是最后她没有跳。原因是——她觉得妈妈心里还是向着她的。

真正摧毁一个孩子的,是心里没有爱了。真正拯救一个孩子,是他知道还有人爱着他。

如果父母从小就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是不值得被爱的,那么他们将来又如何去爱这个生活艰难的世界?

2

有很多父母,口口声声说着爱孩子,可却有一个问题,就是见不得孩子开心。

美其名曰“挫折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尝试到足够的不开心,才能去尝试社会的不开心。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女孩认真的对爸爸说,你有一个毛病你知道吗?你见不得别人开心。爸爸,我觉得这样不好,你能改吗?

没想到,爸爸非常斩钉截铁的说:

不能!

就是要让你现在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

不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到进入到社会无法生存……

可以理解这位父亲怕女儿将来进入社会无法承受社会的打击的爱。

但是,不一定要以这种“不让你开心的”的伪挫折教育的方法。

家庭就像一个人的“加油站”,不管我们走的多远,不管我们跑了多久,都能在一个叫做家的地方充充电、加加油。

可如果我们连个充电的地方都没有了,那我们用什么作为动力走下去呢?

中国父母见不得孩子开心,他们看到你玩的开心,就觉得你没有好好学习;

他们看到你工作的开心,就觉得你没有好好工作,他们看到你活的潇洒,就觉得你没有好好生活。

仿佛只有活的苦大仇深,愁容满面才是在好好活着。

见不得孩子开心,归根结底是父母自身爱的匮乏。当孩子快乐的像个精灵时,他们内心的某个点被触动——我都没有这么享受过生活,你凭什么这么轻松?

父母一定要跟孩子拧着来,不满足孩子的需求。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没什么啊,自己也是这样长大的。

说到底,这些父母,曾经也是可怜的孩子。

3

综艺节目《女儿们的恋爱》中,Selina的妹妹讲到自己的感情经历,一度哽咽流泪。

父亲对她的前任的评价一直是“这男的是谁”“这个人不行”“这个人哪里不好”,而不是给她建设性的建议。

多年后,父亲坦言,其实蛮喜欢那个男孩子的,妈妈也是。

就是因为父亲的打击,女儿失去了一个真心爱的人。

父母之心可以理解,他们怕女儿在未来的婚姻中吃苦,所以提前把最坏的结果,展现给女儿看。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

我就是一个在“挫折”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我成绩已经很好了,他们还是能挑出毛病——你家务做的不好,字写的难看,体育是弱项……

逢年过节亲戚们夸我的时候,他们也是赶紧“人前教子”,说我卧室有多乱,姑娘家有多邋遢。

有时候我会有情绪,会撅着嘴不想听那些的尖锐话语,妈妈紧接着就会来一句:说句这个就承受不了了,到社会上你听到的话比这个难听的多了。你看大街上拉个人他说你吗,疼你的人才说你。

他们没有什么错,真的没有什么错。只不过,我很难建立起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别人家的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而我跟妈妈一句心里话都说不出来。

更可怕的是,我会陷入长期的自我否定,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微小的失败都会觉得人生无望,并且没有人能帮到自己。

万家灯火,却举目荒凉,没有一盏灯是为自己点亮。

伪挫折教育不会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只会让他们变成一个内心住着“伤痛小孩”的成年人。

4

窦文涛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成年人都没有完成成人化的过程,都是人格不健全的人,甚至都是一肚子牢骚、委屈、黑暗,那么如何教育出健全的孩子呢?

父母自身性格就是有缺憾的,只能把自己的不如意,释放到孩子身上。

有时候,我们不能过于责备父母。因为他们原生家庭的教育背景就是如此,不仅我们无法改变,他们自己也无法改变。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不要去做那样的父母。自己童年的无助,何必再孩子身上重演一遍。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在孩子的“幼苗期”打击他们,而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面对挫折,笑看人生。

而那些伪挫折教育,拼命的打击“幼苗”,让他们带着创伤长大,成为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创伤。

主持人王凯在《星空演讲》中,讲到过自己女儿学琴的经历。小孩子学琴,几乎都是三分钟热度,新鲜劲过了就开始闹着不学了。

这个时候,家长是不是要拿出“学个琴都不能坚持,你还能干嘛”的严厉?

不,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失去了学琴的兴趣。

王凯是这样做的,他在女儿发脾气闹着不弹的时候,赶紧抓拍了一张照片,然后欣喜若狂的说,来,闺女,你看你坐的笔直弹琴的样子多有气质!

或者在女儿将要厌烦的时候跟她说,你这次谈的这个音节很有层次,老师刚教的你就学会了。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像武则天驯服烈马一样,让他们对“主人”又敬又畏。

而是在挫折面前,拉着孩子的手,笑着带他们走过坎坷。

● End ●

所长互动

你同意李玫瑾教授的挫折教育观吗?

热文推荐

6岁孩子一句话,戳痛全网3000万家长:当妈后,我成了最怕死的人

|本文为&lt;爸妈研究所&gt;原创,作者:妙黛,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还有一颗心写作的职场妈妈,一个集正经与逗比,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90后姑娘。

|本期编辑:周海肖

*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