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养成不怂不粘不高冷的孩子,你需要的是什么?

2022-02-16 07:49:23孕产
常听宝爸宝妈有这样的烦恼:“我家宝宝在家里撒野闹腾,放到外头一秒变怂。”“分分钟要粘着我,见到任何人都像遇到怪兽。”“一言不合哇地一声哭给你看。”“吓唬宝宝“再哭大灰狼就来了把你吃掉”也完全没用。” 孩子哭泣常被父母指责当然还有些不走寻常路的宝宝:从小就走高冷路线。

常听宝爸宝妈有这样的烦恼:

“我家宝宝在家里撒野闹腾,放到外头一秒变怂。”

“分分钟要粘着我,见到任何人都像遇到怪兽。”

“一言不合哇地一声哭给你看。”

“吓唬宝宝“再哭大灰狼就来了把你吃掉”也完全没用。”

孩子哭泣常被父母指责

当然还有些不走寻常路的宝宝:

从小就走高冷路线。

不哭不闹、安静沉稳但冷若冰霜。

孩子过分静或动都会让家长感到揪心,养成一个不怂、不粘、不高冷的孩子真的很难吗?不难,你需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安全基地”。

哪里才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安全基地”(security base)这个名词在心理学中不单单指一个固定的地点,还有更广义的概念: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的归属。既然是一个归属,就可以是“家”这个空间与环境,也可以是与这个空间中一个人的关系。

提出母婴依恋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是这样描述的:婴幼儿会把依恋对象作为一个进行探索活动的“安全基地”(security base)。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宝宝就能本能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注和保护。常说的“安全感”,其实都来自于爸妈们表示关注、保护的种种举动,比如一个拥抱、一声鼓励,或是一个微笑、一次安慰。只要是能持续不断地供给安全感,孩子们心理上的就能构建起一个“安全基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安全感持续不断地积累增加,就像是给他们的“安全基地”筑起坚实的堡垒。当这个“基地”足够坚实可靠时,这些小小冒险者们就敢于踏上征途,一步步探索周边的疆土,拓展自己小世界的同时结交新的伙伴。因为他们确信,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回到那个一直会等待自己的地方。

怎样为“安全基地”添砖加瓦

根据多年来儿童依恋关系的研究表明,宝宝们通常会将妈妈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这并不是表示爸爸们就没办法成为孩子“安全基地”。事实证明,爸爸们只是更少使用给予孩子安全感的互动方式。只要方法得当,亲子双方都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以下是几种可以提升“安全基地”稳固性的小窍门:

1、亲亲抱抱举高高。

抱抱宝宝让Ta感受你的爱

身体接触是提高亲密感最直接、间接、有效的方式。拥抱、摸摸头、亲亲脸蛋等等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直观感受上的温暖与安心感。同时搭配上温柔的眼神杀、安慰和鼓励,一方面能速效缓和宝宝的小脾气,另一方面还能塑造自己为人父母的综合气质与形象。

2、共同拒绝“佛系”教养法。

如果你不喜欢高冷系的宝宝,更爱贴心暖男、小公举,那么切勿成为一名“佛系”的爸爸或妈妈。(这里所说的“佛系”教养法是对孩子的一切举动均采取放任自由的教养方式。)

为了能给孩子安全感,“积极”二字才是终极奥义。例如,和孩子相处时做到积极倾听、及时回应。积极“倾听”是指听自家宝宝独特的“语言”:识别孩子哭声、笑声的含义,观察孩子的不同表情,了解说话的语调变化中传达的不同情绪。当孩子作出一个行动后,不论是好是坏,都给出立即的回应,可能是及时地制止一个危险行为,或是及时地表扬和赞许。

3、 别忘了亲子关系中还有一个“自己”。

提及亲子教育,很多爸爸妈妈们都是全身心地关注着自家的宝宝,却常常会忽略在宝宝自己的情感表达。在担当“爸爸”、“妈妈”角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你还是你自己。

孩子们是天生的模仿和学习高手。你的表情、动作、语言、情绪管理都是他们的学习模板和范例。和孩子们一同玩耍或是分享自己的感受,亲子之间进行情感互动将帮助孩子学习与成长。

4、最后,附上一点仪式感。

孩子因离开父母感到难过

美国心理学家恩斯沃思(Anisworth)在研究依恋安全性与婴幼儿个体差异,采用了陌生情景法。研究者发现与母亲分离、再次接触时,孩子会有不同行为表现:

第一类表现:在母亲离开后有点紧张,但是再次见到时会再次亲近母亲。

第二类表现:不在意母亲的离开还是回来,始终自己一个人玩。

第三类表现:在母亲离开时大哭大闹,即使母亲回来也会继续闹脾气。

在陌生情境实验中“与母亲的告别”场景可能看起来十分眼熟。这正是上文所说的离开“安全基地”的过程。不管是有安全感还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在离开“安全基地”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焦虑和害怕。如果爸爸妈妈们平时经常忽然离开,或是因工作忙而疏远孩子,孩子很可能会出现上述的第二类和第三类的表现。长期的疏离还可能引起孩子的任性、情绪化、啃手指甲等行为表现。

不妨下次出门工作时跟宝宝挥挥手说声再见,回家时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给亲子互动增添点“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