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尿湿裤子了,趣味性的游戏,让孩子更快养成如厕的好习惯
幼儿园已经开学几天了,小班除了哭声一片以外,更壮观的就是阳台上挂满了换洗的衣服。小班的孩子因为刚刚离开自己的父母,还处于分离焦虑期,再加上他们的自理能力比较差,除了吃饭吃的到处都是以外,更要命的是每次叫他们上厕所他们都不愿意去,过后又尿到裤子里了。
孩子这样的行为不仅给保育员增添了不少的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照顾者带来无尽的烦恼。
孩子尿裤子是很多大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尿裤子也是每个孩子的特权,不过这项特权可是有期限的。在孩子两岁以后,如果孩子已经能够感觉到尿意,自己却不愿意去上厕所,我们就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去探究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厕所,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孩子更快的进入幼儿园生活的状态。
孩子处于自我中心化阶段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思维最主要的缺陷是自我中心主义,即不能把自己的符号、新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加以区分。他认为,当儿童最初对世界进行心理表征时只关注自己的观点,认为别人的知觉、思维和感受和自己是一样的。
幼儿园的孩子刚好属于皮亚杰理论的前运算阶段。他们总是以自己的观点为主,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出发,尿尿消防队》这本绘本里就讲到了小男孩小健,每次正在跟小伙伴玩游戏,玩的正嗨的时候,另外两个小伙伴都跑去拉尿了,而自己却一直在憋着。当然,他也希望另外两个小伙伴也能跟他一样憋着继续玩游戏。
小健的这种认知就属于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游戏更好玩,自己可以憋着,而其他两个小朋友也应该憋着尿。然而,在他每次憋尿不久都把裤子尿湿了,证明了小健这种自我中心化的思想不可取,但是它却又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
如何养成如厕好习惯当一个已经知道怎么上厕所的孩子尿裤子时,老师和家长都会感觉到很沮丧的。我们排除孩子由于疾病原因引起以外,还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孩子养成如厕的好习惯的。
假装游戏,让孩子上厕所更有趣味性皮亚杰认为,幼儿通过假装游戏可以练习和强化新获得的表征图式。
在很多时候,我们直接叫孩子去尿尿时,孩子会表现出抗拒的行为,或者是去了以后没尿,但是往往过了一会儿,孩子就把裤子尿湿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孩子不是没有尿,而是不想尿,或者说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为了孩子更愿意上厕所,我们不如把上厕所变得更有趣味性,更加游戏化。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男厕的厕位上贴上小火把,在尿尿的时候,我们可以跟男孩子说:“小朋友们快点拿出你们的小水枪,把火浇灭吧!”在女厕厕位上,我们则可以贴上小花朵,在尿尿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女孩子说:来给花花浇水,花花会更加的娇欲动人”。孩子通过这样的假装游戏可以练习和强化新学会的上厕所的意识动作。
很多人会认为假装游戏只是一种简单的表征活动,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研究表明,假装游戏不止反映了,而且还促进了儿童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出发,尿尿消防队》这本故事绘本主要讲述了小健、小隆和小政这三个小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游戏,每次玩的正嗨的时候,小隆和小政都跑去尿尿了。每次小健都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玩具,从而憋不住尿湿了裤子。他这样的行为不仅遭到了同伴们的取笑,而且在妈妈面前也抬不起头来。
后来在一次游戏中,小健快憋不住的时候,这时老师开着用纸箱做的消防车,请求小健一起去帮忙灭火。就这样,小健终于“灭火成功”。再往后的如厕行为上,他们也能够利用尿尿消防队的游戏,养成了如厕行为的好习惯。
在孩子参加尿尿消防队这种社会剧游戏中,孩子的互动时间更长,表现得更加投入,参与游戏的孩子人数更多,合作性也更强。
在这种社会剧游戏中,小健和同伴已经能够在一个精心设计的情节中创造并协调几个角色。在这种假装游戏中,他们能够懂得着火了,要找消防队,尿急了就要上厕所。他们把这种上厕所的意识行为比喻成着火了,用尿尿消防车去灭火,从而养成了如厕的好习惯。
经常参加社会剧游戏的孩子通常被教师评定为具有较高社交技能的孩子。
许多研究表明,假装活动促进了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包括注意、记忆、逻辑推理、语言和识字、想象、创造性,对自己思维的反思能力,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和采纳别人观点的能力等。
《出发,尿尿消防队》这本如厕习惯培养绘本,不仅符合皮亚杰理论前运算阶段的心理发展,而且还配备了各种有趣的图片,孩子不仅通俗易懂,更会感到尿尿的趣味性。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借鉴的绘本。这也非常符合两岁左右需要如厕训练孩子的特征。家有如厕训练的小朋友,请掏出你的消防水管,灭火吧!
利用孩子泛灵论、外表对真实的思维方式,培养如厕习惯泛灵论又称万物有生论,一种主张一切物体都具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的哲学学说。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其他自然现象。
在2到7岁孩子眼里,这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在《出发,尿尿消防队》这本绘本里,老师用纸箱“做成”一辆消防车,但在小健的眼里,这辆消防车却是有生命力的。所以孩子也是非常的乐意乘坐具有生命力的消防车去灭火。
当孩子面临有两种属性的客体时,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表面的。如果孩子能够较好的完成口头方式的外表对真实的任务,就说明孩子能较好的理解双重表征,它是表征能力取得进步的基础。
在后来孩子遇到了一辆真正的消防车时,这几个小伙伴把老师的纸箱借来做成了一辆貌似“真正的消防车”。这辆消防车外表上看起来是一辆消防车,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纸箱。
当孩子坐着这辆有生命力的消防车去灭火时,那是真正的火吗?当然不是。也许只不过是一张带火的照片。这张带火的照片,表面上是火,但实际上也只是一张照片罢了。
虽然如此,但是孩子却能够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带动养成如厕的好习惯。
避免孩子为了得到关注而故意尿湿裤子也许有一些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尿湿裤子了以后,老师会多关注我一些,老师会抱着我帮我换裤子。为了避免孩子故意为之的行为,当孩子来到你身边,告诉你他尿湿裤子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我们不要对这件事情过于的关注,不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加以评论,直接告诉孩子,你该换裤子了。
其次,我们最好事先准备好裤子跟塑料袋,好快速的给孩子换下裤子,不要留过多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否则就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从而强化他尿裤子的行为。
再次,我们一定要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到厕所里排尿,如果孩子做到了,我们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肯定,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我这样的行为是受到老师的喜欢和赞赏的。这样的表扬会使孩子的如厕习惯得到强化。
总之,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对于孩子尿裤子这件事,大人越是关注,孩子尿裤子的现象就会出现得更加频繁。相反的,当大人表出轻松、宽容、不在意的态度时,孩子尿裤子的次数反而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再尿裤子。
除此之外,我们在培养孩子如厕时,不如利用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游戏,再根据孩子泛灵论、外表对真实的思维方式引导孩子,你会发现事半功倍,这样孩子也会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