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焦虑的陪读妈妈:孩子考不好,都怪我吗?

2022-02-15 20:43:46孕产
01焦虑的陪读妈妈咨询室里来了一位焦虑的母亲。“我来市里给孩子陪读,只要他高三这一年再努把力。”“费心费力地花钱给他补习,结果开学考试他又考砸了!”“孩子他爸还怪我,说是我没带好孩子!”我们都知道高三学生的压力大,其实,陪读母亲的压力也不小。
01焦虑的陪读妈妈

咨询室里来了一位焦虑的母亲。

“我来市里给孩子陪读,只要他高三这一年再努把力。”

“费心费力地花钱给他补习,结果开学考试他又考砸了!”

“孩子他爸还怪我,说是我没带好孩子!”

我们都知道高三学生的压力大,其实,陪读母亲的压力也不小。

这份压力不仅有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还源于丈夫的不理解。

因为某些丈夫会对妻子埋怨:

“你又不工作,就让你在家好好带孩子,结果孩子还没考上!不怪你怪谁!”

听听这话,怎么能不让人心寒?

不光是把妻子为孩子付出的心意一笔勾销,还要在上面狠狠踩上几脚,再捅上几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父母对孩子尽心尽力,想让孩子作出改变,孩子自己反倒不上心呢?

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很多。

为什么想要改变孩子?

归根究底,恐怕是因为孩子不符合你的认知期待,所以你想要改变他。

但是,你能肯定自己的认知期待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而相对的,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未来的路那么长,谁能说得出命运的可能性。

而孩子对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不上心?

因为他没有自驱力,他会觉得,他只是在替你执行,而不是为他自己。

所以,哪怕父母再付出所有,哪怕感动中国,孩子也收不到你发出的信号。

02孩子为什么没有内驱力?

“父母鸡血,孩子冷血”的模式很常见。

你在旁边摇旗呐喊,嗓子都喊哑了,孩子却仿佛置身事外,不为所动。

因为在很多事情上,孩子都是依赖外部驱动,缺乏内在动机。

上学时不知道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工作后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如果孩子对学习、生活的自主感较低,没有意识到这是他自己的事情,那么他就无法成为一个自我驱动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 Edward L. )和瑞安(Ryan Richard M. )曾提出“自我决定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

自主性(autonomy)
能力感(competence)
关联性(relatedness)

自主性像饥饿和口渴一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果一个人对生活的自主感较低,就无法成为一个自我驱动的人。

当孩子发现自己毫无掌控感,没有自主权,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反抗。

这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从一开始的沉默不语,能发展到跟你对着干。

“没关系,等孩子长大后会理解我的。”不少父母会自我安慰。

但你的焦虑,不仅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你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传染给孩子。

而且焦虑之下,你极有可能变本加厉地控制孩子。

在高压控制之下,我们很难预料孩子的世界里会发生什么,可能等不到和解,就留下遗憾。

日剧《人生删除事务所》中,主要讲述一个名为“dele life”的事务所,专门为委托人删除其死后在电子设备中想要删除的数据。

其中有一集却讲述了一个叫诗织的年轻女孩,在死前留下遗言:“还是不要删除了。”

诗织临死前突然不想删除的信息,是自己“生前葬礼”的视频。

原来,诗织出生在一个传统的音乐世家,但身体不是很好。

从小在父亲的指导下,她接受了严格的古典音乐教育。

但是,她没能如父亲所愿,成为受人尊敬的古典音乐家。

因为诗织虽然热爱音乐,却不是父亲心目中的古典乐,而是摇滚乐。

最终不堪压力的诗织选择逃离家庭,结果却突发心力衰竭去世,没能在生前等到父女间的和解。

之所以在死前留下不要删除的信息,是因为诗织想让父母知道,在外漂泊的自己虽然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走,但自己却过得很充实。

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朋友合作的乐队也取得了成功。

她放过了从前的自己,也原谅了不那么温柔的父母。

但是,这份和解,还是来得太晚。

03父母究竟该怎么办?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孩子获得控制感呢?

1. 成为孩子的顾问,而不是老板

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愿意提供帮助或者给出建议,但是孩子的任务还得要他自己完成。

“成为顾问就意味着彼此是合作的关系,为对方塑造安全感,培养主动性,而不是事无巨细地管控。”

2. 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自己做决定,真正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完美地做好一件事情。

3. 多问孩子,问题出在哪里?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犯错时,要带着同情心去倾听,为他们提供帮助,但不要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议。

4. 不要给孩子制造焦虑

孩子们在轻松的状态下会有很强的控制感,控制感正是形成动机的关键因素。

因此,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内疚或愤怒,不要过于情绪化。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表现得比他们更难过,更苦恼。

5. 让孩子感受“心流”

在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做到最好,并将这种积极的体验延续到其他工作中,这就是心流。

孩子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事情来产生自我激励,家长需要支持孩子对兴趣爱好的深层次追求。

6. 让孩子学会准备plan-B

你问问孩子,“如果事情没有按你希望的方式发展,你的备份计划是什么?”有一个备用计划能帮助缓解压力,孩子也就更有勇气去做一件事。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练习寻找灵活解决方案的技能,这能让孩子更有韧性和自信,能去驾驭混乱和不确定性。

最后,附赠一首打油诗:

为人父母不易,
育儿也须育己;
未来长路漫漫,
咱们继续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