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辣椒、贴胶布、让奶奶带?到底该怎样给孩子断奶? 给宝宝断奶抹辣椒
断奶对于宝宝和宝妈来说,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它是宝宝生活中的一大转折,不仅仅关系到宝宝身体上的适应,更重要的是断奶对宝宝和宝妈的心理的考验。
那么给宝宝断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前两天,闺蜜小丽找我诉苦,最近因为给孩子断奶折腾的人仰马翻。
原来,进入秋季,小丽想给一周五个月的孩子断奶。婆婆主动提出她来带孩子,过阵子孩子就不吃了。从生完孩子后,小丽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她也想借机好好休息一下,婆媳俩非常容易的达成了共识。
白天婆婆带孩子出去玩,有东西分散精力,孩子倒不怎么哭闹。但是半夜醒了孩子表现出极大的不安,一哭一两个小时,婆婆抱着满屋转,怎么都哄不下来。到了第三天晚上,孩子终于不哭闹了,婆婆半夜醒来给孩子盖被子,却发现孩子高烧了。
接下来的两天,孩子不吃不喝,也没什么精神,小丽心疼的直哭,无奈又给孩子吃了起来。
但是这一吃,再想断奶孩子肯定会更激烈的反抗,奶是彻底断不了了。
没有断成奶,还把孩子折腾病了不说,孩子还比以前更加依赖小丽了,每次小丽去上班,孩子都哭的死去活来。
虽然孩子长大后可以不再依赖母乳生存了,但母乳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是孩子和妈妈情感沟通的桥梁。
像小丽这样一下子就给孩子断掉了母乳,孩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当然不适应。
断奶要循序渐进,不能说断就断。
二很多人像小丽一样,听从婆婆妈妈的劝告,通过涂抹辣椒、大蒜等刺激物,贴胶布,或干脆避开几天的方式给孩子断奶,其实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首先,辣椒、大蒜等会刺激孩子的口腔黏膜,孩子身体上的痛苦会带来心灵上的痛苦。孩子满怀欢喜的去吃奶,强烈的刺激后,被告知“奶坏了”,他们心理会受到严重的创伤。
我有一个弟弟,从来都不吃姜。原本以为他只是不喜欢这个味道,后来听阿姨说,弟弟断奶的时候,她涂姜告诉弟弟奶坏了,弟弟后来奶是断了,但是一口姜都不吃。那个强烈的刺激味道给弟弟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第二,贴胶布、涂药水等方式让孩子断奶,会让孩子有负罪感。妈妈贴胶布、涂药水,告诉孩子奶破了,有的孩子一吃就夸张地喊“疼疼疼”,孩子吓得赶紧吐出来。
孩子断奶的时候基本都稍微懂点事了,这样会让孩子吃奶有负罪感,久而久之,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离开妈妈会让孩子更加焦虑。孩子从生下来在妈妈的怀抱中得到安慰,他们习惯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声音、妈妈的呼吸。
母子分离式断奶,不但没有了母乳,还没有了妈妈,孩子会瞬间陷入恐慌,有的就像小丽的孩子那样反抗、生病,就算是断奶成功了,长期看不到妈妈,也会使孩子对妈妈心生怨怼,不利于亲密亲子关系。
三断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到底该如何给孩子断奶呢?
1、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到2岁。但是1岁左右,孩子基本就能像大人一样进食了,条件不允许的妈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断奶的时间。
断母乳改靠奶粉和辅食生活,宝宝的消化功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们的免疫力可能回短期下降,所以断奶首先要看宝宝的身体状态。要选择宝宝身体健康,状态平稳的时机。宝宝生病、打防疫针、出牙或者妈妈不舒服的时候,要推迟断奶时间。
另外要选择合适的季节。夏季是肠道疾病多发的季节,且天气炎热,孩子本身就比较容易出现身体疾病,而冬季天气寒冷,晚上孩子如果出现哭闹,起床哄睡的过程中可能会着凉。因此断奶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温度适宜的时候。
2、要在事先做好铺垫。可以通过《再见,妈妈的奶》等一些优质的绘本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他已经长大了,有牙齿,可以吃饭,不再需要吃奶了。让孩子从心理上有个准备。
3、循序渐进自然离乳。在白天,尽量带孩子出去玩耍,在需要进食的时候,用奶粉和辅食代替。当然,如果已经断了夜奶的孩子到此就实现了自然离乳。
但是对于没有断夜奶的孩子,要逐步改变奶睡的习惯,在睡前由爸爸妈妈一起陪着讲个故事,或者轻声唱歌拍睡。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孩子哭闹厉害,可以适当的抱着走动,讲故事唱儿歌哄睡。
夜间逐步减少喂奶次数,用奶粉代替母乳喂养,最终实现完全脱离母乳。
4、断奶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在断奶期间,妈妈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暴露乳房,不要让孩子产生念想。
可以通过变换花样的给孩子做辅食,增加孩子对辅食的兴趣,减少对母乳的依赖。
在断奶的过程中,妈妈要更多的跟孩子亲密,让孩子知道不吃奶妈妈一样爱他们。
如果中间宝宝出现反复,也不要太过沮丧,我们始终对孩子是充满爱意的,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延长断奶的时间,坚持下去,总会有成效。
总之断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千万马虎不得。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平稳断奶的同时,也享受到妈妈的关爱。
作者:云舒,沉迷美食的吃货,奋斗在带娃一线的钢铁战士,接受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时代女青年。
相关文章
- 年轻爸妈和爷爷奶奶带娃遇分歧,孩子身上这些东西,到底该不该绑
- 爷爷奶奶带孩子到底好不好?短短一星期我感受颇深
- 孩子的口音到底随谁?爷爷奶奶?父母?看过来,这里有答案
- 到底要不要“带孩子去旅行”,背后的利与弊,家长想好再决定
- 奶奶和妈妈带孩子的区别,差的不只是外表,妈妈们要注意了
- 奶奶带5岁孙子逛书店,孩子撕掉8本书,奶奶:书质量不好
- 奶奶带与妈妈带的孩子,10年后差距明显,父母要重视了
- 奶奶带娃4年,5岁孩子却喜欢外婆,外婆的这一招太阴
- 奶奶带孩子家里一团糟,宝妈看不惯气到哭,养孩子绝非这么简单
- 奶奶带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你的爱正在剥夺宝宝精细运动发展
- 奶奶带男娃,突遇孩子肚子疼束手无策,医生诊断:错不在你
- 奶奶给花生过敏孙子喂花生遭窒息,为什么不敢让老一辈带孩子了
- 奶奶:孩子小带着累,等大了我来带买些好吃好玩的,还是跟我亲
- 孩子一直跟老人生活,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看完后值得家长深思
- 孩子两岁,现在奶奶带回农村已经一年多了,明年过完年是接回来上小班还是奶奶继续带?
- 孩子今年上三年级了,字写得一塌糊涂,书法班也报了,一年了没点进步,到底该怎么办?
- 孩子总是乱涂颜色,到底应该怎么教他配色?掌握这三点就够了
- 孩子是父母教还是爷爷奶奶带好?
- 带孙子逛超市,孩子在洗手池撒尿,奶奶:小孩的尿干净,怕什么
- 带着孩子来上班到底是好还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