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能放手+推一把,助孩子学会主动和小朋友玩耍
1.问题
一次上课,教我们教育学的老师提到:“学前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合群。”
听者有意,因为这句话点到了我注意到的一些现象。
在小区的公园里,从1岁多到5岁左右,都有不主动和小朋友们玩的情况,要么总是站在那里看着其他小朋友们玩;要么独自玩耍时被其他小朋友抢了玩具后只会哇哇大哭;要么踢两脚球走两圈就觉得无聊,想要回家;……。但也有一些孩子,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奔跑,踢球,跳跃,你追我赶,捉迷藏,大方的加入小朋友之间的游戏;或者每人拿个小玩具车,一起组建车队;或者静静的采集树叶,观察蚂蚁;……,玩的不亦乐。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会有差异?孩子的天性不就是快乐的一起玩耍吗?
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时,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2.观察
小区里面有一处小公园,无论上午还是下午都聚满了孩子和家长们。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几个孩子很特别。
其中一对刚三岁的龙凤胎,强壮,开朗,自信。几乎每天上午和下午都可以在公园里看到他们。姐弟俩会自己玩,会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并交换玩具,被拒绝时也不以为意,又去找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了,总是能找到自己喜欢玩的事情,奔跑,捡树枝,玩玩具,踢球……,他们很快乐。再看看照顾他们的奶奶,奶奶悠闲的坐在不远处,看着两个孩子,很少干涉,也不指导孩子们。无论背后有什么可能性,但看起来,奶奶把自由玩耍,自由交友,自由处理问题的机会给了两个三岁的孩子。
另一个孩子是个快四岁多的男孩,善于交朋友,善于沟通,健康,结实。经常看到他在楼下跑来跑去的玩,有小朋友的时候和小朋友一起骑车,交换或者借车骑着玩,也会和小朋友们一起捉迷藏,过家家,主导各种游戏;没有人的时候,会自娱自乐,写字,玩水,抓蝴蝶,玩土;和小朋友们也会闹别扭,转身间又和小朋友和好了。在他身上,从来没有不合群的现象。奶奶负责照看他,但很忙碌,对他耳提面命的时候很少,基本只招呼他该吃饭了,该回家睡觉了。至于和小朋友们的玩耍、沟通、协商、争执都靠他自己解决。慢慢的,他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主意,遇到事情也很会想办法,经常会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
3.启示
走出去。
从双胞胎到小男孩,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户外的时间很久。他们时刻与大自然为伴,时刻与你来了我去了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对于新的朋友,他们见怪不怪,能很快融入。这时候的玩耍不像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会不同程度限制追逐和运动强度;也不像培训班,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学习艺术或者体育项目,缺少自由自在的玩耍;更不像有家长看护的家里,成人时刻准备着帮助孩子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他们的争执,他们轻微的肢体碰撞。在户外,他们可以自由奔跑,为自己赋能,感受自己的速度和力量;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玩耍项目,感受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发处理冲突和矛盾,练习自己处理问题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本领;……。
所以,第一步,先带着孩子走出去,保证每天在户外玩耍的时间。
能放手。
现在每家孩子都少了,一两个,都是心肝宝贝,都是捧在手心里,含在嘴巴里,往往不知不觉呵护过了头。我们很多学龄前孩子在外面看上去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乖乖巧巧,安安静静;……。缺少了一些野性,一些灵动,很多还缺了勇气和自信。细细反思,和我们的过度呵护,紧张焦虑有很大关系。
一两岁的时候,孩子在外面玩耍,我们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担心孩子受到哪怕一点伤害。我们怕脏,通常会限制他们捡树枝,玩树叶,但却不知,那是培养他触摸和亲近大自然最好时机;一旦摔倒,我们会立刻抢上去抱起孩子;孩子想尝试滑板车,我们喊着你还太小了,再长大点玩吧。
两三岁的时候,孩子想从高处往下跳,我们紧张的大呼小叫不可以不可以;孩子和同龄小伙伴争抢玩具,我们担心的大叫不能抢不能抢;孩子推一把另外一个孩子,我们可能会急切的大叫着不能打架。我们是否过度紧张了呢?
三岁四的时候,孩子不怎么和小朋友们玩耍,我们开始着急了,百般引导,毫无起色。无奈间,我们只好亲自上阵,但最终却发现,孩子还是不怎么和小朋友们玩,却越来越喜欢缠着你玩游戏了。不对,我们的目的是引导他学会和小朋友们玩啊,什么时候我变成了他的同龄小伙伴了?这种陪伴何时是个头呢?
或许,我们早日学会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早早放手,那就会是另一种结果了。
就像双胞胎的奶奶和小男孩的奶奶,除了安全,一切皆可尝试。成人该鼓励孩子在孩子堆里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们,放手让他们去玩,而不是代替小朋友们成为孩子的玩伴,我们永远都代替不了,我们只要做好父母就好。在孩子遇到小争执时,不紧张,不焦虑,先远远地看一看,等一等,让孩子尝试自己面对和解决。
推一把。
根据我的观察,如果孩子从一两岁开始,就带他经常在户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无论是两三岁还是三四岁,他都会更加主动的和小朋友们互动玩耍。但如果在这之前,不怎么带孩子外出和小朋友们泡在一起,孩子到了外面的环境里,可能会更加安静,较少和小朋友们玩,要么不玩耍,要么喊着无聊要离开,我们家长就要用点心思了。
可以从熟悉的三四个小朋友开始,经常一起玩耍。不固定某一个人,多个人的玩耍,好处就是让她不要认定只有一个人是她的好朋友,原来可以有多个人做她的好朋友。如果他们能玩起来,那就是很好的一个开端;如果他们没法玩起来,那你可以给他们提个好主意:“嗨,宝贝们,你们三个人,正好玩捉迷藏啊!”或者“你们三人需要去探险吗?能不能带回来一件有意义的礼物送给我和你们的奶奶?”。当他找你玩的时候,你可以推他一把,说:“妈妈今天不舒服,我在这里看着你,你和小伙伴们去玩吧。”
慢慢,一天,两天,三天,……,一两周之后,你将会看到了孩子的变化。
第一天,她没什么感觉。
第二天,她放学后说今天不想去小公园玩。
第三天,她说今天捉迷藏好玩。
第四天,她欢快的说,探险好有趣。
第五天,她捡了一根树枝在土上面写字,回家的时候把树枝宝贝的装在了她的口袋里。
……。
4.结束
现在的孩子都很忙碌,幼儿园的孩子,一放学很多都不见了人影。有的急匆匆的去上兴趣班了,有的急匆匆的回家练琴复习英语写字算数去了,少了许多自由自在的玩耍。但这个阶段,又是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人际交往,冲突处理的关键期,缺失了就很难再补回来。究其缺失原因,一是社会现状,二是家长焦虑。如果我们家长真的无法放松,那我们至少走走中庸之路吧,在适当学习的同时不要忘了,要尽可能保证孩子们在一起自由玩耍的时间,至少每天一小时吧。
毕竟,未来社会,是合作型的社会。孩子在未来要成就一些事情,还是要学会合群,能够合作!
相关文章
- “小朋友要学会分享,把你玩具给弟弟玩”妈妈这样教孩子是个误区
- 宝宝在玩沙子时,玩具被对方小朋友的大人抢走了,孩子不懂拒绝,我作为家长如何应对?
- 孩子6岁半一年级,同班的小朋友教唆孩子偷钱给她,孩子拿完钱后自己又交了出来,该怎样引导孩子?
- 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班上有小朋友生病该不该送去幼儿园
- 孩子不喜欢跟其他小朋友互动,是性格原因还是父母关爱不够
- 孩子与小朋友闹矛盾,家长干涉还是不干涉?三招教你智慧解决
- 孩子任何东西都不肯让别的小朋友碰怎么引导呢?
- 孩子出现“被动人格”,家长帮助孩子学会主动,就是学会选择成功
- 孩子刚度过假期,怎么能快速的进入到校园生活的气氛中(幼儿园的小朋友)?
- 孩子喜欢咬打小朋友,暴力倾向明显,家长可用“双向安抚”来解决
- 孩子在幼儿园打了别的小朋友,五招谨慎应对,父母不闹心
- 孩子幼儿园过生日,家长送小朋友1人1台早教机,变味分享不如没有
- 孩子把零花钱都分给了小朋友,该怎么办?
- 孩子的成绩只是次要的:享受和小朋友学习的亲子时光
- 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了,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吗?
- 孩子被小朋友打时,奶奶站了出来,有时候护短反而是在害孩子
- 小朋友专属水彩画 稚嫩不失可爱 为孩子收藏吧
- 小朋友打呼噜正常吗?怎么知道孩子打呼噜的程度严不严重
- 3岁的孩子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又说不好意思去,应该怎样鼓励他?
- “不要和小朋友起冲突”,妈妈经常说这样的话,让孩子性格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