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BigIdea | 如何有效的推进孩子的成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2022-02-05 10:36:30孕产
你好,这里是《BigIdea大创意》,很高兴和大家见面。现代人很容易有一个误会,就是喜欢把一个复杂的系统看成是一个人格化的存在。比如,在我们眼里,特朗普就代表美国;马云就是阿里巴巴。所以,我们会不自觉地用人际关系中的处理方法来对待一个系统。

你好,这里是《BigIdea大创意》,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现代人很容易有一个误会,就是喜欢把一个复杂的系统看成是一个人格化的存在。比如,在我们眼里,特朗普就代表美国;马云就是阿里巴巴。所以,我们会不自觉地用人际关系中的处理方法来对待一个系统。喜欢,就赞美,不喜欢,就批评,想讨好,就输送价值,想回避,就敬而远之。其实那些大系统,是乐于我们这么看问题的。把它看成一个人,因为这降低了认知成本。要不怎么企业要拼命花钱塑造品牌,请代言人,强调自己有灵魂,有主张,有价值观呢?就是希望我们把它看成一个人。


但是真相并非如此。一个系统自有非常复杂的运作规律。如果不能理解它内部的运作规律,我们其实是没法和它打交道的。

第一次让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是一位管理咨询专家。我问他,开咨询公司,最重要的是你们的产品,也就是咨询报告吗?他说,表面上是,实际上不是。那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他说,是和甲方公司的中层的充分沟通。咨询报告出来之后,别慌报给公司大老板,上什么报告验收会,而是要找所有说得上话的中层沟通、请教,然后把搜集来的意见尽可能体现在方案里。这样做有一样好处,就是在最终的方案验收会上,所有的中层都会觉得这是自己帮忙才出来的方案,会尽力捍卫它。这个咨询单子才算做成了。

我就笑啊,你这么做,是投机取巧吧?他说,不是啊。要知道,我面对的不是什么公司,而是一个由很多人组成的系统。如果我给它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案,不管这个方案多优秀,对这个系统来说,都是一个天外来客,都会让它产生排异反应,不管做什么都注定失败了。只有像我这样,让这个方案得到系统内所有关键人物的认可,它才能实施,我的方案才有可能让这家公司变得更好。这不就是我们做咨询这一行的初衷吗?我们的意见不重要,让我们的意见成功地嵌入这家公司的系统中才重要。


这段对话让我反思了很长时间。站在一个系统的外面,不成为它的一部分,实际上你不可能和它打交道,不管你是想获得更好的服务,还是对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通常家长提到学校,有两种心态。

第一种,是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自己是消费者。家长是甲方,学校是乙方。如果对学校不满意,大声提出意见和要求,迫使学校改变就行了;

第二种心态正好反过来,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产品,学校是评价这个产品优劣的地方。这一回就反过来,学校是甲方,家长是乙方。一旦老师来告状吐槽,马上就紧张得要死。


这两种心态其实都不对。为啥?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学校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系统。既不是家长的甲方,也不是你的乙方。你要想和它成功地打交道,得理解这个系统内部运作的规律。然后才能加入这个系统的改善过程中。

举个例子:你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发现学校给孩子的班级配备的老师,你不太满意,你对学校提意见,要求换掉,请问有用吗?如果对商城,可能会有用。

真相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配备出让所有家长都满意的教师阵容。原因有很多。首先,就算是学校不惜工本,给你的孩子配备了全明星教师的阵容,其中也必定有孩子不喜欢的老师。这是一个人和人的世界。好和不好,都是相对的。某种程度的错配是必然的。你在任何一个办公室,都会有你不喜欢的人,更何况那么大的学校?

其次,学校给出的任何一种老师组合,都有利有弊。比如,你说,一个老师组合,是跟着孩子成长,从一年级一直教到六年级好呢?还是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各配一套班子,让孩子中途换一拨老师好呢?这两个方案中,前者的优势是,老师对每个孩子都熟悉,能规划孩子的长期成长目标。但是后者也有好处啊。老师反复教某个阶段的孩子,教学水平比较高啊。你说你选哪个?


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作为一个系统,还要考虑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一般会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的老师配置中做这样的安排:一个学科带头人+一个教学水平稳定的老师+一个正在成长的新老师,让他们在资历和教学经验上形成互补。通常,既不会有三强组合,也不会有三弱组合。这既兼顾了学生的利益,也考虑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你要是校长,你会不会这么安排?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一味地挑剔老师,不仅会让学校为难,也不会有真正的效果。那怎么办?只要不是老师有实质性的问题,家长这个时候的责任,不是挑剔老师,而是帮助孩子喜欢上老师。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有经验,喜欢一个老师,是学好这门课的基本前提。

你看,这种对学校和老师的理解方式,和我们熟悉的商业社会的逻辑不同。如果我们把学校看成是商家,它有责任给你提供品质毫无瑕疵的服务,那这就误解了和学校这个系统的真正的关系。真正的关系是什么?是你的家庭、你的孩子要嵌入到学校这个系统的逻辑里面,才能利用好学校,一起服务于孩子的成长。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难道只能顺从学校吗?不是的。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在班上是中等水平,那其实是比较吃亏的。为啥?因为对于老师来说,效率最高的策略就是“抓两头带中间”,重点关注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和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学生。两头抓住了,中间的学生就能被带动了。所以,中等水平的学生,被老师关注的时间就少了。这可不就吃亏了吗?


怎么办呢?你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中等水平这个概念?是因为有学习成绩这个单一的指标。一个老师要是老说你们孩子中等,那就意味着老师的视野也是被限制了的。实际情况呢?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某个方面的优势潜能,但是如果学校、老师、家长都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量到底,这些潜能是不可能被发现出来。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既不是完全顺从学校,也不是指责老师给自己孩子的关注少,更不是责怪孩子。而是要想办法,把孩子的优势发挥出来,比如,让孩子展现舞蹈、朗诵、摄影这样的专长,并且让老师看到。目的是什么?是帮老师多拿一把尺子量自己的孩子。在这把尺子下,你的孩子就不是什么中等生了,而是优等生,那获得的关注自然也就多起来了。站在老师那个角度看呢?他也会很高兴,他带的班更加丰富多彩了嘛。

通过前面讲的这些例子,你看出来了,怎么才能有效推进一个系统?


既不是指手画脚提要求,也不是跪倒在它面前一味服从。这两个姿势都不对,因为你站在系统的外面。而是那个关键词:“嵌入”。

什么是嵌入?两点:第一,融入它,成为他的一部分;第二,想方设法为它添加新的东西、新的元素,为它做出贡献。那这个系统就发生你期待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