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我们可能都理解错了父爱

2022-02-01 21:07:55孕产
一天,闺蜜在小群吐槽,说她得陪老大做作业,就让老公送老二去上课外班,结果中间打了十几个电话各种问,各种不明白。一个闺蜜接话说:只要不对爸爸有要求,爸爸做的任何事情都会给我们惊喜。另外一个闺蜜马上回复:有时候也会是惊吓。

一天,闺蜜在小群吐槽,说她得陪老大做作业,就让老公送老二去上课外班,结果中间打了十几个电话各种问,各种不明白。

一个闺蜜接话说:只要不对爸爸有要求,爸爸做的任何事情都会给我们惊喜。另外一个闺蜜马上回复:有时候也会是惊吓。

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除了孩子,另一个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吐槽自家老公,什么云配偶啊,甩手掌柜啊,一个比一个黑的厉害,仿佛不是亲老公一般。

为什么妈妈们这么喜欢吐槽自家的老公?为什么一群妈妈们如果遇到一个能带孩子玩的爸爸,都会兴奋不已,同时深深地羡慕甚至嫉妒恨那家的妈妈?

最根本原因,可能是在养育孩子这个大工程中,妈妈希望爸爸能共同建设,而爸爸却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缺席,留下妈妈一人奋力拼搏,疲惫不堪。

爸爸需要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来,这点毋庸置疑。只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并没有一种普世的认知。

在正常家庭中,相信每个爸爸都是爱孩子的,只是表达的方式各异,有的更善于表达,而有的则显得不动声色。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父爱?

事实上,与其说是孩子期待什么样的父爱,不如说是妈妈期待爸爸如何展示自己对孩子的爱。

如果问妈妈,你希望你们家爸爸是什么样的?十有八九会说,有耐心,能陪孩子玩。社会上,各大媒体上,也一直在宣传,爸爸要多陪伴孩子,爸爸陪伴多的孩子以后长大更可能成功之类。

我完全赞同爸爸应该多陪伴孩子。

不仅仅因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不可或缺,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天天与熊孩子干架以至于常常血压飙升的老母亲终于能有片刻闲暇的宁静时光。

公众号“常青藤爸爸”的创始人常爸,有年独自带着3岁的儿子去欧洲旅游。

在旅游的途中,常爸曾经发文感慨说,在欧洲,像他这样独自带着孩子外出旅游的爸爸比比皆是,街上也时常能见到穿着背带背着小娃娃的爸爸在购物溜达,娴熟地给小宝宝冲奶粉喂奶换尿布。

而常爸自己本身也是够颠覆。

儿子两岁之前,他在一家世界著名投行工作,年薪过百万,被誉为该投行在亚洲地区“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但由于经常出差,和儿子关系很疏远。有一次出差时间过久,回家的时候儿子居然不认识他。

这件事情给了常爸深深地刺激。他怕自己从此下去会离孩子越来越远,经过认真考虑后,毅然放弃了投行的高薪工作,选择在家陪伴孩子,同时创业。

我并不是鼓吹每个爸爸都该像常爸那样放弃高薪在家带孩子,这不现实。只是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才是最现实的方法。

如果老公真的实在太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最好的方法还是面对现实,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必非得去够别人制定的标准。否则,由此发生家庭争执,影响家庭和谐,实在是得不偿失。

公众号“奴隶社会”曾经发过一篇的文章,讲的是有位妈妈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天天忙得滴溜溜转,老公却是甩手掌柜,一点忙也帮不上,气得她好几次都想离婚。后来调整心态,降低对老公的期望,把老公看成“偶尔还能帮着看下孩子的男朋友”,幸福指数上升了不少。

事实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当爸爸的能力也是有高低的。

父爱也有能力圈

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1996年提出了“能力圈”原则:

“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对所选择的企业进行正确评估的能力,请特别注意‘所选择’ (selected)这个词,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虽然这段话明显是针对投资而言的,但实际上,“能力圈”这个概念,以及由此揭示的道理,在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我认为,在展现父爱方面,每位爸爸其实也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因为不同的人性格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也肯定各异。

我有一位男同学,孩子从上小学开始,每天都是他接送。不仅如此,只要儿子上学,每天早上他都早起,变着法子给儿子做各种花式早餐。

别人家都是妈妈每天在朋友圈晒各种爱心早餐,唯有这个是爸爸,会时不时晒一下亲手做的早餐。

我家小区有位邻居,也是每天接送上幼儿园的儿子上下学,孩子的起居都是由爸爸照顾的。

有一次一起玩的时候,因为孩子妈妈下来了,爸爸就回家喝口水去。孩子找不到爸爸,就哭着喊着找爸爸,妈妈在一旁怎么安慰也没用,直到爸爸听到哭声匆匆下来,孩子才不哭。妈妈无奈地笑称:“我就是个后妈。”

看,这是一类爸爸:

他们有心也有能力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有耐心陪着孩子疯跑疯玩而乐在其中,甚至陪写作业也觉得其乐无穷。

但是,更普遍的一类爸爸是这样的:

下班回家抱孩子亲亲,偶尔也陪玩一下,但是基本不超过5分钟,就会说“找你妈去吧”;给孩子做早餐?对不起,我还得多睡一会,况且我也根本就不会;偶尔能送个上下学,次数一多就和你商量着请阿姨……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孩子,他们只是会以其他的方式表达出对孩子的爱。

比如,我家娃爸,基本上可以算一个合格的“甩手掌柜”,但他有自己的表达爱的方式:时不时给孩子买各种好看的小玩意儿,各种漂亮的皮筋儿,发卡,项链,甚至小姑娘用的美甲指甲贴(我都不知道有这玩意儿!)

按照巴菲特的理论,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事,是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

同理,如果非得要求一个对孩子耐心有限的爸爸,为了显示他对孩子的爱,强作欢颜的陪孩子疯跑疯玩,不但爸爸觉得难受,孩子也会觉得相当无趣。因为这些小小的人儿拥有世界上最敏锐的觉察力,谁用心谁不用心,他们心里一清二楚。

因此,与其勉强自己陪孩子做一些自己不爱做,也不擅长做的事,不如选择以另外的方式进行表达。没有谁规定,这样的才是对孩子的爱,那样的就不是。

只要在自己的能力圈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传递对孩子的爱,这就够了。

结语

最近在听王东岳先生的《中西哲学启蒙课》。王先生在课程中多次提到说:

“有人在网上说我是反对人类文明的,不,请不要搞错了,我并不是反对人类文明,我只不过是指出了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必然与原因……”

同样地,我也想说,我并不是认为爸爸不需要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来,恰恰相反,我自始至终都认为,父爱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不能仅仅以社会流行的标准来对爸爸做要求,妈妈们也不能老盯着“别人家的爸爸”。

毕竟,那是“别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