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聪明的父母,都会教孩子“学坏”

2022-01-26 09:12:07孕产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和对话:孩子从冰箱拿一个鸡蛋,家长立马大吼“别打碎了,快放回去”家长在洗东西,孩子一凑上去,家长便不耐烦地说:“快走开,别把衣服弄湿了”拖地时候,孩子刚用手去抓拖把,家长便一把将孩子推开:“脏死了,别打扰妈妈打扫。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和对话:

孩子从冰箱拿一个鸡蛋,家长立马大吼“别打碎了,快放回去”家长在洗东西,孩子一凑上去,家长便不耐烦地说:“快走开,别把衣服弄湿了”拖地时候,孩子刚用手去抓拖把,家长便一把将孩子推开:“脏死了,别打扰妈妈打扫。”……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小、做什么都是在捣乱,小时候便很少给到孩子动手尝试和探索的机会。

殊不知,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就这样在家长的一次次制止中被毁掉了……

01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才让我知道,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毁掉一个孩子。

这是世界著名天文物理学家、作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的一个演讲。

他在演讲中说,当孩子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让孩子们发现鸡蛋落下去会碎,这就是一个物理实验。

而进一步让鸡蛋破裂,让孩子明白鸡蛋能孵化成小鸡,这又变成了生物学的范畴了。

他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具备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力,总喜欢做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事。

他建议,父母不要对孩子的捣乱、搞破坏,给予否定或者制止,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理解客观世界的欲望,驱动着他们去不断地探索世界。

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

“儿童就是科学家,虽然婴幼儿还远没有达到理解世界的程度,但他们却是天然的探秘者,往往比成人更具备发现世界的眼睛。”

经常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是破坏大王,却忘记搞破坏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02

2~9岁是孩子搞破坏行为的高发期,孩子们在这个时间段特别热衷于撕东西、扔东西、拆东西,似乎永远不会消停。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难以自抑地‘搞破坏’,其实是因为强烈的好奇心。

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好奇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孩子的求知欲,对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孩子做出某些看似有“破坏性”的行为时,家长不需要再强制勒令禁止孩子。

相反,聪明的家长会主动教孩子“学坏”。

教孩子“拆东西”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手和脑是相互促进、互相协调的两个器官,允许孩子动手,孩子的大脑才能更聪明。

从一个小玩具到家里废弃的闹钟、遥控器等,都可以作为拆卸的对象,在拆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带孩子认识每一个零件的名称、作用、内部构造、运作流程等。

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加强孩子对事物的认识、锻炼记忆力,帮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就拿如今家喻户晓的望远镜来说,它的灵感来源正是来自于一次“拆除”过程。

16世纪末,眼镜商人詹森的儿子偶然地将父亲的眼镜拆成了若干个镜片,还装在了一根钢管的两端。通过钢管,兄弟俩竟然发现原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变的清晰可见了。得知此事的詹森非但没有责怪孩子拆了眼镜,反而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制造出了第一架手动“望远镜”。

由此可见,“拆东西”这样一个看似“破坏性”的举动,其实正是孩子好奇心、求知欲的体现,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以及爱观察、爱思考的品质哦~


陪孩子一起“玩”

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看绘本、学认字,就算偶尔去一趟户外,也时刻不忘制止孩子玩泥巴、玩水,怕孩子弄脏衣服等等,殊不知这样会逐渐让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

所谓的“自然缺失症”,是指因为城市和科技的发展让孩子极少接触到大自然,而花大部分的时间在大型室内或者室外人造游乐场玩耍,这种现象极不利于孩子好奇心的发展。

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就是科学家,虽然婴幼儿还远没有达到理解世界的程度,但他们却是天然的探秘者,往往比成人更具备发现世界的眼睛。

对0-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到了2-7岁的时候,他们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逐渐内化,形成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会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

这时,孩子就会开始把过去储存在感官记忆里的信息提取出来,产生真正的好奇心。


允许孩子问“为什么”

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会让他们不停地向大人询问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可是很多家长却在有意或者无意中抹杀孩子的这种求知欲。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你上课不是学过吗?”“你哪来的那么多为什么?能不能安静一会别说话!”“不知道,别再问了,妈妈要是都知道的话早就成科学家了?”……

这样的回答不仅会严重挫伤孩子求知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让孩子以后都不愿也不敢问,甚至是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03

2018年,浙江衢州高中生饶依珂,获得第18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令人赞叹的是,这一殊荣,全国仅有3个名额。

接受媒体采访时,当被问及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她回答说:“因为父母支持自己的爱捣乱。”

小时候的她就是很多父母眼中的熊孩子,喜欢拆玩具,到处搞破坏。

下到拖地的拖把,上到房顶的电灯,好奇的她,总是动手拆一拆、装一装。

别的父母遇到这些情况,可能就要暴打熊孩子一顿,可饶依珂的父母不仅不阻止,还会手把手教她。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轻松的,让处于好奇心年纪的孩子,不再调皮捣蛋,消耗的可能是孩子的未来。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世上本没有缺乏创造力的孩子,可父母一味地把孩子的“探索力”当“破坏力”,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无形中就是切断了孩子今后自由飞翔的翅膀。


04

“神圣的好奇心”是一株脆弱的嫩苗,它是很容易夭折的。

面对因为孩子拆掉金表而大发雷霆的一位母亲,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制止道:

“与其把孩子暴打一顿,不如把金表送到表行,请师傅修,让孩子在一旁看。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以,给予孩子 “搞破坏”的机会,甚至陪着他们一起“破坏”。

在“破坏”的过程中,和他们一起去发现、体验、探索这个世界,这,才是很多父母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轻松的,让处于好奇心年纪的孩子,不再调皮捣蛋,消耗的可能是孩子的未来。

让孩子主动探索、自然成长。


-END-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欢迎关注“海豚世界”,id:dolphinsworld。这里百万妈妈的共同成长社群,提供众多妈妈自我提升干货(情感婚姻、育儿等),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并聚集众多优秀美妈一起交流学习,最有趣有料的线上和线下活动,等你来!

一一老师,三亲教育体系创建者、创新心灵教育实践者,国家高级家庭教育导师、心理咨询导师,帮助众多妈妈度过生完孩子那艰苦的几年,陪伴共同成长,我们的宏愿:让每个家庭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