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教授郦波:儿子批判父亲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我欢迎他来挑衅
中国最会教育孩子的人是谁?我认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郦波是其中一个。
郦波是非常有名的明清文化研究学者,还是汉语言文学的博士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比如《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上也常常出现他的身影。
再来看看大师的孩子可乐,在他的教育下同样文质彬彬、风度翩翩。
大师的教育故事是这样的?咱接着往下看——
郦波:孩子小的时候,我不爱说他,给他讲几个故事就能让孩子学会很多“教育的本质不是告知,而是影响。”
郦波觉得: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孩子做什么,而是让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做什么。
比如说在可乐还不识字的时候,郦波就为可乐讲述睡前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来自中外儿童文学。
在这一个个故事里,可乐看到了至死忠于祖国的历代名将、“诗酒走天涯”的文人墨客,还有一个个似梦般美好的童话世界。
一颗热爱文学的种子因为郦波的故事,悄悄的埋在了可乐的心里,同时也让可乐的思维模式逐渐搭建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可乐上了幼儿园,他就将听到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
但可乐的分享方式并不是单纯的将故事复述一遍,他还学着父亲的样子,对这些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些看法不仅是简单的评价故事是好是坏,还找出了故事里不合理的地方,亦或从某个情节里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方法。
郦波批评儿子幼稚,儿子直接“反嘴”怼爸爸不少家长其实都希望孩子能学到好品质,成为优秀的人,但是强制灌输大道理并不是教育的本质。
正如郦波所说:教书也好,育人也好,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这种影响其实更能让孩子少走弯路,早日成才。
在郦波的“影响”下,可乐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还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时不时的还能“怼”老爸。
一次,可乐在喝牛奶时,像小狗一样舔着喝,郦波随口说了一句:“真幼稚!”
哪知可乐很不屑,立刻板起面孔也给老爸来了一句:
“小孩幼稚是可爱,大人幼稚才可笑。”
怼得郦波竟一时无言以对。
但他不认为这是坏事,反而觉得,这是他的教育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儿子可乐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儿子批判父亲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我欢迎他来挑衅,也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试想,倘若郦波刻板说教,简单的把一个个大道理硬塞给一个懵懂的孩子,可乐还敢有理有据的“怼”自己学识渊博的老爸吗?
其实,郦波的教育和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着相似之处,孔子强调寓教于乐,郦波注重影响,反对告知。
多次强调固然能给孩子留下一个模糊的记忆,但这些模糊的记忆终究会是模糊的,他们只是停留在记忆里。
孩子们不会用这些道理,那么“经验”永远是“纸上谈兵”,更别提少走弯路了。
相反,如果家长像郦波那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让孩子从问题的源头开始思考,然后用自己的思考去消化那些大道理。
这份“清晰”让这些道理不再是白纸上的方框字,而是能帮他们找到人生目标的宝贵财富。
什么是文化人?郦波:就是通过文化影响人除了儿子可乐,郦波也更愿意将这种“影响”带给大众。
从《百家讲坛》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到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文化节目似乎成为一种热潮。
而在这些节目,郦波担任过主讲人、点评嘉宾,无论哪种身份,他全都参与其中。
当问到为什么会参加这些文化节目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
“我们是做文化的,如果我们在节目里说的某些话,能触动观众们的内心,并且多年以后还能记住,那文化就传播出去了。”
郦波对大众知识宣传的态度是这样,对家庭知识教育的态度亦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早就不只是单纯的教育孩子成人,它在文化教育里扮演着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他认为,“大会”系列文化节目的成功,也可以给家庭教育提供一个思路。
“不能只强调背诵多少遍,那肯定会让学生厌倦的。寓教于乐,这样才容易让人接受,死板地说理、教条地讲述,没有人会愿意听。”
就像对于可乐的教育,郦波从来不会枯燥的去重复,更不会简单的教可乐怎样去写那些华丽的辞藻,或是让可乐去背一个个数理公式。
他把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揉进了生活的琐碎。
可乐喜欢听音乐,他就把古诗民乐结合存入可乐的随身听,还时不时在家里上演家庭版的“飞花令”。
当可乐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听他讲故事,他就为可乐购置了中外名著,不仅如此,还陪着孩子一起畅游书海。
“曾国藩说:言传身教,其实翻译过来就是影响。”
郦波认为长期陪着孩子阅读,不单单是对父母自身知识面的扩展,更是一种鼓励孩子阅读的方式。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不应该向学校教育一样以考试为目的,通过告知传递知识。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不妨学着郦波,把家庭教育的重心从“告知”转移到“影响”上来。
通过不同于常规的方式,去给孩子创造一个不被大道理压迫的自由成长的环境,让孩子从培养思维到增长学识都在父母的影响下稳步进行,从而快乐成长。
参考链接:
http://js.ifeng.com/a/20170330/5513492_0.shtml
http://m.haiwainet.cn/middle/3542420/2018/0410/content_31295655_1.html
http://mini.eastday.com/a/191120170911732.html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1105/c22219-25976054.html
相关文章
- 0-3岁宝宝“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期,家长要做好这3点
- 2岁孩子特叛逆,天使变恶魔?那是宝宝自我意识在萌发
- 2岁宝宝自我意识强有何表现?
- 6岁以前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期,形成积极的自我的概念
- 儿童自我意识“敏感期”到来,令妈妈焦虑,我们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 婴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的?
- 孩子常把“不喜欢”挂嘴边,是自我意识逐渐完善,家长要正确引导
- 家庭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意识,你要知道这些
- 儿子“殴打”父亲又踢又咬,老师无奈揭露真相,令人警醒
- 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值得每位家长思考
- 父亲同意儿子穿裙子会影响性别教育吗
- 父亲向14岁儿子下跪:“子不教,父之过”
- 父亲和3岁儿子过天桥,孩子沿着边走突然从6米高天桥摔了下去…父亲傻了眼
- 父亲给儿子取名太新奇,刚上幼儿园,老师:我能不点孩子姓名吗?
- 父亲训斥儿子,儿子竟这样”报复“老爸!网友:这孩子还活着么?
- 郦波:为了儿子,生平第一次“照本宣科”
- “为什么不救我儿子”,两孩子同时溺水,父亲先救自己孩子遭指责
- 「中外谈」从“暴徒行凶”说“父亲打儿子”
- 一个新手爸爸的感悟:三岁儿子教会我如何做一个父亲
- 一位父亲给自己的儿子做了个回转寿司,脑子:它来了,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