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婴幼儿口吃怎么办?专家分析宝宝语言发育能力:这不是病

2022-01-06 22:16:42孕产
随着可爱的宝宝一天天长大,家长们被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折磨"得精疲力尽,自家宝宝学会说话了,家长们扛过了宝宝"2岁狗都嫌"的年纪,迈进了第三个年头,却不知为何,自家宝宝竟然开始口吃了?原本快乐幸福的婶婶家,正因为宝宝口吃的问题而陷入了紧张又焦虑的气氛。

随着可爱的宝宝一天天长大,家长们被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折磨"得精疲力尽,自家宝宝学会说话了,家长们扛过了宝宝"2岁狗都嫌"的年纪,迈进了第三个年头,却不知为何,自家宝宝竟然开始口吃了?

原本快乐幸福的婶婶家,正因为宝宝口吃的问题而陷入了紧张又焦虑的气氛。可爱的玲玲原本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最喜欢追在婶婶身后"妈妈、妈妈"地喊,奶声奶气的样子谁见了都喜欢,可是随着孩子3岁生日的到来,口吃也莫名其妙地来了。

对比同龄孩子的正常交流,玲玲的口吃让婶婶愁坏了,不知道为什么自家孩子聪明伶俐却要"遭这种罪",一时间全家都急坏了,托人打听这么治的,四处求医的,寻来偏方想给孩子试的,家人忙乱了阵脚,可是孩子的情况却不见好转。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孩子在3、4岁的年纪里突然就口吃了,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慌乱,先判断一下孩子的口吃,究竟是正常的口吃,还是必须要进行矫正的口吃。

什么是"正常的口吃"?

1. 形成原因

可能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就会产生疑问了,"口吃就是口吃啊,还有什么正常和不正常之分吗?"其实是有的。

经过对婴幼儿成长发育的研究,教育学家发现,婴幼儿的口吃多发生在2-5岁时,这个时期正是宝宝们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很多时候宝宝出现的口吃现象是由于语言发展的不成熟而造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常的口吃"了。

孩子在成长时,原本应当因为处于母语环境中,每天可以接收到大量的语言信息,大脑中天生的"语言解析系统"可以帮助孩子"破译"语言规律,从而孩子们能够在没有任何专业的、系统的学习情况下,能够与我们正常地交流。

而这种所谓的"语言发展的不成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长时间独处,没有获取足够多的语言信息量而造成的,比如一些家庭中爸妈上班之后,没有将孩子托管或者交给其他人照看,或者是他人在照看孩子的过程中很少和孩子交流,过多地让孩子一个人玩耍,就会造成孩子每天接收到的语言信息量太少,从而大脑中的"语言解析系统"没有足够的"样本"去"破译"语言规律,导致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就不能流畅地说出口。

另外:除了这些特殊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口吃之外,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也会有口吃的现象产生,这些情况主要和孩子的心理状态、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非常非常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安静地在角落里一个人玩耍或者看书,我们千万不能疏忽,因为这样性格的孩子,很容易因为长时间的独立行动而对"与他人交流"慢慢地失去了所有的兴趣,在必要讲话的时候,就会用几个字,几个词语来应付家长,长时间不尝试使用完整的句子来交流,也会让一个语言能力正常的孩子发生口吃的现象。

2. 纠正方法

这样情况是可以"逆转"的,我们只需要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大量提供母语的信息量输出就可以了,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家长千万不要取笑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紧张,一时间想要表达的意思更多了,大脑中的思路会比较混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说什么,就更难说出口了,越是拿口吃开孩子的玩笑,孩子脑中的情绪就会越混乱,同时也会觉得很委屈,对家长的态度不理解,信任感也会下降。

②除此之外,引导孩子慢慢改掉口吃的毛病,我们还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比较稳固的母语输出环境,进行双语早教的家庭,应该要减少其他语种的语言接收量,相应的可以给孩子多听听中文的音频、看看中文的动画和电视节目等等。

③家长也需要多和孩子交流,因为接收语言信息量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想要让孩子熟练掌握中文、不口吃,我们必须要让孩子开口多讲话,只有多讲、多练,孩子才能慢慢适应顺畅地讲话,心理压力也会减少。

④在引导孩子多讲话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放慢速度,温和耐心地引导孩子,可以试着让孩子学自己说几句简单的话,声音要放轻,不要太严肃,发音要标准一些。在孩子口吃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严禁自己学孩子口吃的说话方式,这样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从而抗拒讲话。

做到以上四点,我们就不必太着急了,孩子这种"正常的口吃"并不是一两天能够纠正过来的,语言能力的发育问题是需要一定时间去锻炼的,家长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有的家长因为太过着急,每天都让孩子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鼓励孩子长时间和自己对话,反而加重了孩子口吃的情况,原本多放任一段时间就能好,结果最后不得不去医院进行矫正治疗。

真正需要矫正的口吃

那么家长们可能就会问了,除了"正常的口吃"之外,"不正常的口吃"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必须要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以此来看待自家孩子究竟需不需要矫正,免得贻误了矫正的最好时机,后悔终生。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的节律性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流畅、阻塞、重复,并且多伴有跺脚、摇头或其他相应的动作。

上文中表述的口吃因为其在正常环境下能够自然消除,在学术上成为"发展性口吃",属于儿童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而另一种口吃叫做"心因性口吃",是因为孩子处于某种心理上的障碍而诱发呼吸肌、喉肌及其他与发声有关的器官的紧张与痉挛所造成的。常见的诱因有心理过度紧张、情绪焦虑、恐惧害怕或者是受到突然的惊吓等。

这种口吃的情况是由心理上的不良情绪而诱发了生理上的反应,导致发声器官、语言通道甚至是全身性的紧张与痉挛。

家长在判断口吃类型的时候,可以明显从孩子讲话时的态度能够看出来,如果孩子口吃的时候委屈、想哭,表现出害怕,焦虑的情绪,就可以认定是心因性的口吃了。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专门的语言训练,在让孩子感到安全的场所进行合理的训练,让孩子成功战胜口吃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