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才华与人生目标?家长要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2022-01-01 18:32:16孕产
=作者:Bonnie Yang资深英文阅读与国际教育推广人,阅读第一、留学全知道创始人,十一岁男孩的母亲。一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什么杀死了孩子的人生动力?美国心理学家:是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掌控权”!》。文末提到:正如爱因斯坦说的:不要让一条鱼去爬树。

=

作者:Bonnie Yang

资深英文阅读与国际教育推广人,阅读第一、留学全知道创始人,十一岁男孩的母亲。

一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什么杀死了孩子的人生动力?美国心理学家:是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掌控权”!》。文末提到:正如爱因斯坦说的:不要让一条鱼去爬树。有两位朋友

Bonnie,有时候最困难的是,我怎么发现孩子是一条不能爬树的鱼?

我儿子是一个普娃,一无所长。

现在刚上初一,经历了小学阶段的各种课外探索,孩子有很多兴趣爱好,但编程、机器人、体育、音乐、艺术他没有一样是突出的,可以说说是平平。进入初中后功课突然增加,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但还是不知道他的长板到底在哪里,怎么办?

实际上,我对儿子Alex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多困惑。进入G6后,一问他未来想做什么?喜欢哪所大学?他就像建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把自己圈在里面,我和他爸问他的问题会反弹回来,留下的只是:“不知道。”“没想过。”“你们决定吧。”

带着疑惑,我与教育部专家、青少年生涯规划师李希希博士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讨,希望她能为我们这些孩子步入青春期的家长们指点迷津,从生涯心理学角度更专业地回答我也无法给朋友们答案的问题: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和能力?当孩子的兴趣与才能不匹配,怎么办?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和志向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对家长的敷衍?


孩子太普通了,没什么天赋才华,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长大想干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有很多兴趣方向,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如何平衡?如何取舍?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培养适应未来的生存力?

李希希博士

青少年教育与咨询专家,

点击可放大图片查看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这是儿童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如果在他们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兴趣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 ——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住“真正的自我”、“核心的自我”。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青年人在努力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

我们不能总是做加法,加法会让孩子没有辨别能力,父母要帮孩子做减法,减法就是“生涯规划”的灵魂,让孩子学会判断和辨别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孩子,在初中之前,都可以大规模探索。但家长常常把“碰一碰”,比如弹钢琴,就和“拿十级”等同起来,这太重了,有可能会毁坏了孩子本来有的天赋。因为这样的尝试变成了技能训练。生涯发展不是技能训练!我们说的,就业指导中心,是技能训练。但是不能把弹钢琴,这样的审美培养,变成了技能训练。

家长早期注重的应该是孩子的情感体验:喜不喜欢,开不开心。每个人发展的节奏不一样。家长最多放

点击可放大图片查看

除了大方向要细分小方向,小方向中的成长路径是什么也很重要。当时我们活动还邀请了两个自己从小画动漫,后来成功申请了美国顶级的艺术学院的学生,来做分享,让家长看到了可能性。这些成长路径是家长没有了解过的,专业人士可以提供好的榜样和好的案例。

有的孩子跟妈妈说想当厨师,妈妈就很焦虑,感觉是穿着大褂在后厨很油腻的人。其实不用焦虑,引导比较重要。问问孩子喜欢做饭的什么呢?孩子可能说,炒出来之后给家人吃,你们开心,我就开心。那Ta喜欢做饭的原因就不在于“厨师”这一点,而是喜欢“社交”。但往往中国家长在“喜欢做饭”这里就会遏制住孩子的想法,而不能发现他真正的志趣。

我们要尽可能保护孩子早期呈现出来的特质。所以生涯规划不是职业规划,在某个点可能是,但不总是。

那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去做生涯规划呢?

6岁之前一定要做的事情:不要阻止探索,后面不会有问题。

6—12岁一定要做的是:尽可能探索,小方向细分,有触发的机会。

12岁—18岁:在探索之后不断地进行引导性问题,做减法。

02.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才华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和能力?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和志向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对家长的敷衍?孩子有很多兴趣方向,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如何平衡与取弃?

我们从生涯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很多时候家长不是不爱孩子,也不是没有对孩子关爱,关键家长也在疑惑:孩子能接受这些喂养吗?

过去我们都比较注重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也就是生命成长。到了青春期,最严重的是却是亲子沟通,家长首先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家长的常见的几种误区:

我问孩子了,孩子说我什么都不喜欢(完全混沌)


什么都喜欢(没有聚焦)


话题启动了一点,但家长不深究了,孩子的表达被打断。(生涯封闭:人生选择没有进行充分的信息发掘和探索时,信息是不足够的)

生涯心理学很重要的一件事:中学阶段,家长应该如何选择和收集信息,如何去做判断,最后与孩子达成well-informed choice,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底层逻辑,接着回到家长要怎么做?

总体来说:家长需要懂得底层逻辑,要会观察孩子,要有谈话的技巧。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一条不能爬树的鱼?

家长需要学会观察。其实孩子每天都在散发很多讯息。像谈恋爱会收到信息一样,父母要做的是抓住这些信息。如果掌握方法,通过每天的观察,5岁就可以开始理解孩子有什么天赋。

孩子的天赋在哪里?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会让家长形容一下你的孩子,三个特长点,可能三个点都是不搭边的。比如我的

03. 培养一个独特的孩子

还是理想中的孩子

很多家长会问:我觉得孩子太普通了,没什么天赋才华,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长大想干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当孩子的兴趣与才能不匹配,怎么办?

有三件事很重要:突破已有认知、反思性学习,让专家介入。

1、家长要突破已有的认知:认识到我的孩子是独特的!

很多家长习惯用现有的评价体系去评价自己的孩子。别的孩子钢琴十级,我的孩子就应该是十级。一方面,家长要应该能学会从时间的维度去观察小孩,而不是一个当下的moment他表现如何。也许你的孩子只要练习更长的时间,就可以超越其他孩子;另一方面,在学科融合和知识融合的阶段,孩子也许琴弹得普通,但其实是个偏向engineer的人,比方他可以将乐队里所有的电器调试得很好……

这个时候就是家长的评判标准出现了问题,也许孩子未来可以成为一个将音乐兴趣和工程师能力

我们在做青少年活动志趣调查的问卷背后评估出来的是以上的一张雷达图。到目前为止没有见过一个孩子在每一个指标上分数一样,或多或少都会有高有低。评价角度是从孩子的特性来进行培养,不是看别人学成什么样你的孩子应该学成什么样。

我们家长最难改变的就是认知的部分。家长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陪我们独特的孩子同行,还是我要培养一个我理想中的孩子。

我博士论文中,做了八千多个样本,数据发现,父母对孩子只有一种期待能够提高孩子将来的职业收入和他的学业成就:就是对Ta的人格成长的期待,比如能够真诚啊、责任感、抗挫能力啦,只有这个部分,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孩子的成绩和职业收入。而当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学业期待过高的时候,孩子的职业收入会越低。人格期待会平衡一部分,如果单看学业期待,会低。

人本主义里面说,很多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出于:我不够好I am not good enough,而这一点最早就是通过父母传达给孩子的。

其他还可以观察到的有:不同孩子成绩上不去有不同的原因。学习成绩不好有252种原因,家长平时可以观察到的至少有七八种因素。别人是因为学习动机不强,你孩子是有动机的,但方法找不到;有的是方法好,但听课容易走神……所以要找到孩子的点,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质。

2、后工业时代很重要的能力: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什么是反思性学习?我们很喜欢在孩子小的时候带他去兴趣小镇。折腾了一天,孩子回程闹,家长一肚子火。最后家长质问孩子:你拿回来奖了吗?家长结果导向太严重,而忽略了反思过程。

看我画的上面的这个图,不管是六角还是八角,你发现孩子在不同能力点上是数值不同的。Step1是观察这个图,很多中国家长在step

中国家长的常见问题是:就喜欢每一个木板都一样高。说白了这样对孩子来说,该得到营养的部分没有得到营养,早期不用花那么大精力投入的时间也浪费了。

举个例子:我儿子也学STEM,但选机构的时候会有倾向,机构的教学特色是什么?我的儿子在数学计算方面不是那么强的,但实验中0到1的创意能力上是强的,所以选了Mad Science。

反思性学习做的就是:经验式学习,要发生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转化,怎么能够转化,重要的就是反思。

再打个比方,带孩子去科技馆,回来先问:你学到什么了?可能对话就结束了。但可以换个方式循循善诱,先问孩子看了什么?然后问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Ta对感受地震有兴趣,是为什么呀?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发问,就可以知道孩子倾向喜欢什么。

中国家长在教育小孩上还有一个问题是:抗拒遗憾。我的孩子一定不能犯错,不能过了几年觉得竟然之前没学这个。对一个人来说,永远不是没有学什么让他觉得改变,而是得到的东西让他发生改变。我们应该看长板理论而不是短板理论。家长和家长之间比较和抗衡,映射在小孩身上。

很多比较厉害的父母,都是高等教育出身的,所以在他们的经验中,觉得孩子也要学得好。他们有大量成本可以投入到成本中,就变成高端玩家,拉高了整体的教育成本,让跟随的玩家变得更加焦虑。

我遇到过一个孩子,15岁,其实什么都很好,但是数学不好。家长就希望她提高学习效率:别的孩子一个半小时作业就做好了,她要三个小时。那个妈妈就不能允许她和别人差一点,认为女儿的学习效率太低,而其实她在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当女儿被逼到无处可躲的时候,有可能会离开那个家。

3、让专业人士介入

专业有不同的专业分支。如何让孩子打开眼界,知道不同的分支,有什么方向,都是家长需要提供储备的。有人打游戏,将来开了公司,有人培养电竞选手……都是不同方向。

越到后期越需要专业人士介入。家长怎么去认定生涯规划这个事情:就是把未来的可能性提前让小孩子体验,然后观察和触发Ta的天赋。触发完了,可以交给专业的生涯规划专家来继续引导和发展。

有的家长以为把孩子带到一个地方尝试一下,就能知道兴趣和能力?不是这样的。家长没有能力区分专业性的东西。

比如我了解音乐,能够区分和音乐有关的培养方向。有些孩子节奏感强,适合学打击乐;有些孩子声带发展很好,对旋律感兴趣,可以学唱歌……不一定每个家长都知道,所以第三个重要的点就是让专业人士介入。

04. 如何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的生存力

20

点击可放大图片查看

点击可放大图片查看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雪花,也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孩子。在帮助孩子寻找生涯目标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进行自我探索,发现他的天命所在:他虽然不是完美理想的,但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如何挖掘孩子天赋与方向,

还想与李希希博士有更直接深入的交流?

赶快报名我们本周线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