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读孩子烦,是因为你做错了这五件事
陪读所要花费的成本无疑是高昂的,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租房的费用,甚至有部分家长还需要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陪读中来。但是如此“昂贵”的陪读,真正起到作用了吗?陪读到底应该怎么“陪”?
家长只是“陪”读“整整一小时,作文才写了两行”“回到家左催右催,才肯拿出作业本”……
在陪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幕:家长着急上火,甚至有的家长心梗发作;但是孩子依然气定神闲,仿佛学习与自己无关。
这是因为大多数家长长期的“监工”,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被动行为,认为自己学习是为了家长,是家长的事情。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认清,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主动去学习。
尹建莉曾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儿贪玩没做作业,妈妈“装作没看到”。到了深夜,孩子急得大哭,此后几天都能记得早早写作业。很多情况下,如果家长忍不了孩子一时犯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因吃亏吸取教训的机会,让孩子变“主动克服困难”为“被动屈从家长”。
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家长在陪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状况,更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从初中到高中,很多孩子都会进入叛逆期。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
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水平、发展方向等都有自己的打算,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千万不要一味地强迫孩子认同自己的想法,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陪”孩子容易,“读”孩子则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付出。既“陪”又“读”,了解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才是陪读正确的打开方式。
陪读不是为了给孩子增压“你一定要好好努力、认真学习,不然你就对不起我们在你身上下的功夫。”
类似这样的话,一定有很多陪读的家长都对孩子说过。殊不知这种话,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倍增。长期这样念叨,孩子特别容易反感。
实际上,当家长在孩子身边“陪读”,给予孩子各种各样“爱”的照顾时,无需家长多言,孩子自身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对不住家长的付出。当孩子成绩不佳时,他们就会产生更大的压力。
家长陪读,是为了帮助孩子减轻负担、远离陋习,而不是用“陪”的方式,让孩子时时感受家庭的过度期望和重压。
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孩子的阅历少,往往一点小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态。而且随着考试的临近或者因为成绩下滑等因素,孩子的心态会出现较大的起伏。家长在此时,千万不要过分指责孩子,孩子此时的心理往往会比较脆弱,千万不要雪上加霜。
做好孩子的后勤管理为孩子打理日常生活琐事,也是很多家长陪读的重要任务之一。除了日常给孩子提供有营养的膳食,舒适的生活环境;家长还应提醒孩子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睡眠充足、体力充沛,才能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在考试冲刺阶段等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相关文章
- 孩子的一些行为让你感到头疼?那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了这些事
- 家长反思:你发火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的心太累了
- 孩子不睡是因为不困?错,是家长不会哄,附不同月龄宝宝入睡流程
- 孩子不自己吃饭,是因为家长坚持的方向错误了,宁扫不喂是重点
- 孩子哭闹时,家长越哄孩子哭得越凶,都是因为用错方法了
- 家长做到这五件事,孩子的情商刷刷往上提,长大更有出息
- 养孩子就是养了一头小吞金兽?那是只是因为你做错了以下几件事
- 宝宝含饭不吞,仅仅是缺锌?其实都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错事儿
- 孩子"没大没小"是因为还小?家长该怎么治,先清楚这几点原因
- 孩子不听话?那是因为家长没有把他们当成“好角色”
- 孩子做错事,家长对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孩子和家长不是天生的敌人,往往是因为存在情感断层,才无法沟通
- 孩子拖拉是因为动作慢?错,父母做到这4招,孩子再也不拖延
- 孩子虚荣心太强,是因为孩子通常善于模仿,家长应拒绝攀比
- 孩子认准的事,错了也坚持!家长别急,这样做让孩子“化曲为直”
- “宝宝又打我了”,孩子情绪化严重,家长别急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
-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怎么办?
- 那些青春期逆反的孩子,多半是因为从小就受家长的“打骂教育”
- 做事情3分钟热度,家长巧用“延迟满足”,轻松让孩子坚持下来
- 孩子“顶嘴”是不懂事?家长的“掌控感”让孩子很委屈,别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