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家喻户晓,为什么那些孩子还是养不成阅读习惯
不得不说,因为每个人天性的不同,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各有途径。
钱小雅大约从两岁开始起,就表现出对语言文字的强烈兴趣。墙上挂的图片,一张一张的卡通玩片,街上的大幅广告,饭店门上的匾额,小朋友衣服上的英文字母,有的告诉她一遍就记住,有的告诉几遍也能记住。刚一能听懂故事,就对简单的图画书表现出痴迷。只要看我闲着,她就会把图画书塞进妈妈手里,示意她要听故事。听得多了,她把每一页的内容都记住了,有的字重复率高,她又顺便认识很多字。所以,到幼儿园大班的时候,钱小雅可以自由阅读任何儿童书报了。
同样的生活环境,钱小能对阅读的兴趣明显不同,再加上我对他阅读能力的焦虑和方法不对,钱小能小学前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但因为遇到一位好老师,再加上妈妈心态和方式的改变,小能在小学二年级也爱上了阅读。尽管钱小能在天资和性情上属于极为普通的孩子。
在班里三十个孩子之间,可是,妈妈了解到,钱小能的同班同学里,在同一个班主任语文吴老师六年的引领下,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孩子保持下来阅读习惯,其余的孩子终究遗憾,问题出在哪里呢?
很可能出在家庭。这是我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
一、可能家长本身没有阅读的习惯
一开始在老师的大力倡导下,家长看到阅读的作用那么大,恨不得不吃不睡,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把亲子阅读当成一件事业来做,劲头十足。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督促得没那么紧了,一些妈妈自身的老习惯占了上风,小赵的妈妈嫌工作累不读了,小李的妈妈嫌家务多不读了,小孙的妈妈要玩游戏不读了,小武的妈妈要遛狗不读了……
唉,读书又不是最当紧的事嘛,没人盯着,也没人罚款,孩子也想不起来责怪,不读了就不读了。在孩子还没有深刻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这个活动就停止了。
二、亲子阅读,父母缺乏丰沛的情感
记得钱小雅四岁的时候,吃完晚饭,我心里正有事,她却拿着一本书塞到我手里。看着女儿渴望的眼神不忍拒绝,又怕伤害她听故事的积极性,我就坐下给她读。但我一边读,一边心不在焉想心事儿,眼睛只是机械地掠过书本。
没想到,刚读一会儿,她就默默拿过书,自己一边翻着玩儿去了。
我马上觉察,家长的敷衍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毫无感情色彩的亲子阅读不如不读,孩子体会不到丰沛的情感和趣味,书本和故事就对他失去吸引力了。
以后再碰到这样的时候,我会和颜悦色地告诉她:妈妈现在有急事,等妈妈处理完,再开开心心地给宝宝读故事。这样的话,孩子一听就明白,不会缠着妈妈了。等心理没有杂念了,给小雅读故事的时候,可以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读给她听。妈妈读得高兴,宝宝听得开心。
所以,在亲子共读时期,最忌讳父母心不在焉,把给宝宝读书当成不得已的工作,像完成任务似的敷衍孩子,这样,不管多动人的故事,因为没有父母感情的投入,孩子听了也味同嚼蜡。
一切的交流与融合,都根源于情感。
有时,孩子不喜欢某本书,而你觉得有价值,或者,孩子不了解一本书,你想推荐给孩子,这时候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你更需要激情澎湃,把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孩子,这样,他们才会翻开这本书。
常常见到一些老师开一长串的书单,我认真看一遍那个书单后,会发现很多书根本不适合孩子阅读,连一般的成人阅读都困难。他之所以开这些书单,不是因为他适合儿童,而是因为它们有名,是经典,但我相信,如果这些老师能认真读一读,就不会做那样的事了。
与其给孩子开书单,不如把一本书热情洋溢地介绍给孩子,或者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传递给孩子。
三、家里适宜的书太少了
小能的同学小佩的妈妈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心情很急迫,她咨询老师,也咨询专家,还看一些文章的推荐,几天就给小佩买来一小书架的书,绘本,诗集,名著,足够小佩整个中小学读的了。
一开始,佩佩摸摸这个,拿起那个,很是新鲜。可是,新鲜劲儿一过,她就不再理睬那些书了,因为那些书她要么看不懂,要么不感兴趣。
而钱小能带到学校的书佩佩都喜欢,结果,她妈妈给他买的书她很少看,从钱小能那里借来的,她都看得兴味无穷。
我给小雅和小能买书的时候,是极为挑剔的,既要适合他们的年龄,还要讲究故事的趣味性,书里的插图和绘本里的绘画要美,要自然,不能粗制滥造。要让孩子获得内容的滋养的同时,还要获得美的陶冶。
所以,父母为孩子选书的时候,必须格外用心,凭自己的眼睛、心灵、知识去选择,问问周围孩子、老师、邻居,听听他们都喜欢什么样的书,在到书店和网上看介绍,然后自己判断。
有人说,适宜孩子读的书太少了不好,我干脆给他在家建一个小型图书馆吧,适合他年龄的书,家里应有尽有,丰富多彩。这并不好!要知道,世上万物都是过尤不及,适宜的书太多也不好,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他的选择能力较差,他会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耗费无谓的精力在上面,还影响他的专注力。所以,最合宜的是,一段时间内只有几本,这几本他会看熟看透,书的内容和画面的美都消化在心里,再换其他的。
总而言之,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做的在前,孩子受的影响在后,父母不是真心实意爱上阅读,自身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就算天天对孩子耳提面命,把家变成图书馆,孩子也不会对书投入感情,也很难形成阅读习惯的。
梅拾璎:钱小雅和钱小能的妈妈。简书写作平台签约作者,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多家纸媒专栏作者,醉心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并擅长散文写作
相关文章
- 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而易见,作为家长或者老师,你都是怎么给孩子挑选课外书的?
- 向孩子灌输阅读的重要性,父母可以这样做
- 打造“书香家庭”,探析孩子多样化阅读的重要性
- 每天要求孩子在家读书,书目不限、时间不限,主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样做真的错了吗?为什么?
- 每天要求孩子在家读书,书目不限、时间不限,主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样做真的错了吗?为什么?
- 阅读,让孩子从自我走向世界,点亮未来,3种阅读习惯要改变
- 养成这四个好习惯,孩子在一年级就名列前茅
- 孩子21天就能养成刷牙的习惯?未必!掌握3大技巧助力习惯养成
- 孩子一岁半,只要不满足他就发脾气摔东西,打他怕伤他,不打怕以后养成习惯,怎么办?
- 孩子不会写作怎么办?(四)习惯兴趣培养之拍出来的好作文
- 孩子不爱读书?教你几招培养爱阅读的孩子
- 孩子不爱读英文绘本?用“脚手架”法轻松培养英文自主阅读能力
- 孩子做事“没长性”?利用目标细分法则,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 孩子做事太拖拉?巧用“最后通牒效应”,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 孩子坏习惯的养成,这部电影早就告诉我们|一个充满幸福的家庭
- 孩子天天刷牙,却“满口黑牙”,医生:跟父母喂养习惯有关
- 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注意这几点
- 孩子总想赢,输了就哭闹,坚持用这两招就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 孩子总是习惯性“甩锅”?培养孩子责任感,家长要适当“示弱”
- 孩子成长关键期,阅读中游戏穿插培养孩子逆向思维及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