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较顺利的度过孩子的2-3岁第一个叛逆期(很重要)分享
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是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期,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出现,但他们非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非常任性。这一阶段的宝宝非常需要秩序感,但不会表达,因此表现出对物品强烈的占有欲,他们会觉得“东西出去就回不来了”,所以这一时期也叫“执拗期”。
曾经在书上看到过:年少的叛逆期,是一个人开始真正认识世界,建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个过程,是稚嫩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的通道。我是一名叛逆的“小孩”,是一只黑色的绵羊(black sheep,意为叛逆的小孩),最初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没有发现,我开始忤逆父母,反驳老师的话,并且天真地以为自己仍然是个孩子,这个偌大的世界是多彩的。我非常喜爱画画,各种丰富的色彩不断地吸引着我的眼球,一度沉迷于这个温暖而绚丽的小天地。而第2阶段的叛逆期与第一节阶段2岁-3岁叛逆期有着密不可分的链接。接下来我们来分享下第一个阶段叛逆如何顺利度过的建议:
第一逆反期:2-3岁左右,自我意识萌发
叛逆期的孩子,成长得更快。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而且还不止一次。
“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其实,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学会尊重孩子,亲子冲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结果了。
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出现在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般是在2岁半到3岁左右。不过现在的孩子大约1岁前后就开始表现出“叛逆”了。
像我的朋友小文,她这阵子回家都是去帮她哥哥带孩子,两个小侄子一岁多,平时挺乖巧的,但如果小文把他们喜欢的东西拿走,就开始哭,开始耍小脾气,小文一要抱孩子,孩子就拒绝,还会打人,告诉你“不”,我要的东西还没“得到”,你得先满足孩子的需求她才能冷静下来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就这一点,我的分析是:
1. 现在孩子的确越来越聪明了,知道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能达到效果;
2. 父母们养孩子更加小心,担心自己的孩子发生什么事,也因此对孩子更早、更多说“不"。比如这个玩具不能玩,那个饮料不能喝等等。孩子们说出的第—个“不",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行动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反对的态度;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这是孩子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感受与他人在不同情感上的输出和输入,开始出现自主意识。
简言之,面对这个叛逆期的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办法是接纳,并引导。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即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让孩子做一道选择题》。
如,进家后,父母不如把命令:“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 换成可供孩子选择的陈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或是放在鞋架上。”
睡觉的时候,父母给出的选择可以是:”咱们是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上床?”
父母给出的选择其实是事先筛选过的,并且自己可以接受的。
如果孩子不要你给出的选择,而想要额外的,可你不能接受,那就直接告诉孩子,他们所提出的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你给出的选择,让孩子决定。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
一方面,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做到良性引导;
另一方面,孩子也不会产生被控制感,相反还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
除了粗暴回应孩子,我还注意到有一部分父母,他们对孩子过于耐心、“民主”,经常会反复问孩子“好不好”“行不行”。
“我们现在出门了好不好呀?” ”你自己穿衣服好不好?
”
这种方式是否可行呢?
事实是,多数悄况下孩子都会回答 “不好
”“不行
”。
其实,父母所做的只是给孩子提供了又一次说“不"的机会。这些父母还需花费大量的口舌,向孩子解释、劝告、讲道理。他们其实已被孩子左右,并未起到很好地引导孩子行为的作用。
孩子在面对固定的那个照顾者(比如妈妈)时更容易出现逆反行为,建议家中其他人多参与到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来,特别是爸爸要多陪伴孩子,爸爸陪的少,孩子缺乏规矩、不能等待、脾气大的情况,会更容易发生。
而爸爸参与孩子成长的要点,并不只是扮演一个威严的角色,在孩子身上找问题、苛求孩子改正某个行为习惯等。相反的,爸爸应该多带孩子玩,和孩子建立好亲子关系,做好榜样,孩子会自然地模仿爸爸的行为,并且更容易建立规则意识,因为爸爸的一言一行里都是规则。
国儿童心理专家也作过统计,2-3岁孩童,有20%的小朋友几乎天天发脾气,剩下的80%则是每周至少发1次脾气,而且乱发脾气的情况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有将近6成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学习障碍等问题。
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叛逆只是孩子行为的表象,其背后隐藏着的原因应该找出来。
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如果孩子会说“我不高兴”,他就会少一些用跺脚、尖叫和打人来表达自己的不高兴。如果他会说“这是我的,请你给我。”他就会少一些直接去抢东西的行为。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父母不必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孩子享受民主权利。
讲究沟通的艺术。孩子出现不礼貌的行为,不跟熟人打招呼,父母不要急着去批评孩子,而是要好好跟孩子沟通,让他了解小孩懂礼貌的好处和坏处,并能够学会表扬孩子的进步。
对孩子有足够的爱和耐心。心理专家认为,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特别需要足够的爱和关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呵斥、贬低、急躁、打孩子、滥用权威、命令强迫孩子等,这会导致孩子的抵抗情绪,引发破坏性的攻击性行为。
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尊重,鼓励孩子的独立和冒险精神,不打断孩子说话,不打搅孩子做事,引导3岁宝宝的情绪能量方向,让宝宝成为父母的小帮手。当宝宝闹脾气时,家长要主动改变环境,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态度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做限制选择。
最后,家长面对孩子无理生气时,千万不能这样做:
1、以暴制暴。这样反而会扼杀孩子自尊心和安全感。
2、采取贿赂、哄劝,家长认为可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但反而让孩子学会“情绪勒索”。
3、跟孩子说不准哭,剥夺孩子哭的权利,反而情绪表达容易出现障碍。
4、为情绪贴标签,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扭曲孩子自我概念。
一般来说,没有哪个孩子在三岁以前没有闹过,两三岁的孩子每周发脾气一到两次是正常的。爸妈一定要正确对待,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这对以后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 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家长要如何引导让宝宝顺利度过
- 孩子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如何应对?
- 如何帮助宝宝顺利度过人生第一个敏感期,并建立安全感?
- 小天使秒变小恶魔:不用焦虑,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来了
- 第一个孩子会遗传父母谁的智商?
- 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当猪养,考虑过儿童身体发育规律吗?
- “妈妈能不能第一个接我?”幼儿园晚接竟然对孩子伤害这么大?
- 两个孩子跑第一个孩子嘴磕破了,另一个有责任吗?
- 两个孩子跑第一个孩子嘴磕破了,另一个有责任吗?
- 全球第一个生孩子的“男子”,连生3个,如今怎么样了?
- 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抱的人很重要,关乎孩子的未来,不是迷信
- 幼师劝告: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很关键,家长可别带孩子做这三件事
- 开学第一个周末,你是不是又要带孩子去补课?
- 当父母准备要二胎时应该怎样帮助第一个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呢?
- 我爱的第一个孩子,不是我自己的孩子
- 新一年级入学第一个月,孩子可能会出现的状况
- 父母应该教第一个孩子做的10件事,使他们成为年幼孩子的好榜样
- 请帮我的孩子点赞,您收到这样的链接,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服管教?做到这3点,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 你的孕期,幸福吗?(第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