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不比较,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2020-02-05 06:26:02孕产
对于教育,每个人心中的观念不一样。有人提倡“虎爸虎妈”式的教育,也有人提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实践式教育。无论哪一种,都有成功的例子可寻。不过,无论我们家长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来说,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对他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教育,每个人心中的观念不一样。有人提倡“虎爸虎妈”式的教育,也有人提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实践式教育。无论哪一种,都有成功的例子可寻。不过,无论我们家长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来说,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对他才是最重要的。

本期投稿作者:戈坵

书本知识和实践都重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哪个更重要呢?

我曾在《传奇故事》节目中看到过一段不凡的父女旅程。故事里的父亲叫步恩撒,是杭州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他的妻子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女儿步璠10岁,却已经有七年的旅行经历了,是一枚小小旅行家。

在这七年的旅行中,他们去过十几个国家:俄罗斯、埃及、印度、日本、伊朗……他们去游览的景点大多数是其它家长不会带小孩子去的地方,比如: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埃及的金字塔……

步璠还将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进日记里,后经由父亲整理成书。在写旅行日记的锻炼下,步璠的文采越发优秀,但她开始明显偏科,她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这也是支持者和反对者最具争议的地方,到底该不该让孩子继续行万里路呢?

步璠的父母一再就这个问题争持不下,父亲坚持旅行顺带着学习就可以了,而母亲却坚持让孩子先打好学业基础再去旅行,最终他们达成共识:先学习,再旅行。这一点我是赞同的,行万里路确实能增广见闻,但读书打牢基础也是不能忽略的。

父母的坚持有时候是必要的

一个工薪家庭,为何经常带孩子去旅行呢?

步璠一出生就被放在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家抚养,夫妻俩平日里上班,没时间管孩子,亲子关系略有生疏。步璠长到三岁时就出现了问题:性格孤僻、胆小、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这种情况,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而发现问题的步恩撒夫妇,决定帮助孩子克服障碍。

三岁的步璠在爸爸和教练的陪伴下学习游泳,潜水……后来一一学会。

刚开始学习,步璠哭闹不停不肯配合,爸爸和教练就很严厉地训练她,当天的学习任务必须完成。

有时候大人的坚持是十分必要的,你坚持了,你做到了,孩子就有可能成功了。学习东西本来就是要日积月累,敢于尝试就等于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小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是学不会自我成长的。家长的坚持和陪伴,从心里帮助她克服恐惧,建立自信,这也是打开孩子心扉的关键。

小步璠在旅行中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胆子逐渐大了很多。七岁的她已经可以自己制定路线去埃及旅行,并当导游向父母介绍沿途的风景和动物。在和爸爸去看木乃伊时,古尸陈列在面前,她可以凑得很近去观察。

小步璠的变化是惊人的,这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父母的鼓励、陪伴和坚持。有句话说得好“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无论去到哪里,他都与你同在”。

相信这些经历也深深激励着小步璠,在她此后的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脑海中都会浮现这些酸甜苦辣的画面,激励她去发现更大更美的世界。

“虎妈虎爸”式教育必须适度

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像步璠那样,小小年纪走万里路,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还是保守的,他们更愿意培养一名全才儿童。

这几天在琴行兼职,我接触到很多小孩和家长。他们学习的乐器主要有吉他、钢琴、萨克斯、古筝等。他们的父母通常都在一旁静静地陪伴。

每个孩子都徜徉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里,除了一个学钢琴的小孩。

这个小孩8岁,学了两年钢琴,每天都由妈妈送过来练琴。妈妈不在的时候,他自己练得非常好,几乎不出差错。只要妈妈一来,孩子坐姿不正就一掌拍到他背上,孩子晃腿就一脚踹到他腿上……练琴一小时,中间不许休息。在严厉的训斥下,孩子胆战心惊、频频出错。

还记得初来学琴时,这个孩子是活泼的,他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只要妈妈在,他就很紧张。小男孩的脊背上有些淤青,手上还起了泡。他妈一边给他上药,一边大声斥责。

其实,他妈妈根本就不懂弹琴,只是听老师讲的条条框框,生搬硬套强加孩子身上。我看着他们,心里一揪,孩子就这样长大肯定会出现问题。同龄的孩子不仅会乐器,还会象棋、围棋,而他就只会钢琴,还一味地被母亲责骂。我知道此时的孩子,心里一定在流泪。

小孩子的认知有限,他哪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只知道母亲打他就是母亲不好。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所以说“虎爸虎妈”式的教育必须适度,该严格时严格,该鼓励时鼓励,该温柔时温柔,还孩子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很重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也很重要。

盲目攀比不可取

之所以特别注意弹钢琴的那个小孩,是因为看到他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

我曾经一度认为爸爸妈妈喜欢别人家的小孩,并为此伤心了很久。每次考试,免不了被问:

1. 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

2. 在班级排名多少?

3. 你们班最高分考了多少?

4. 邻居王阿姨的小孩考得怎么样?……

一番对比之后,考得好可以去玩、去放松。要是考得不好,一阵批评后哪都不能去,只能在家学习。

可气的是,王阿姨家的小孩总是比我学习好一点,每次比较,我总是感觉很委屈。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直到考研结束。我成功考取了专业排名前五的学校,而王阿姨家的小孩落榜了。自此,我也成了别人家的小孩。可是一路走来的辛酸,只有自己才懂。

小孩子之间切莫盲目比较。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这样一种观念:考得好、考得不好,家里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但是你要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下次继续努力就好!

请尝试多一些沟通和理解,孩子是因你而来的,他所有的喜怒哀乐,你应当参与其中,帮助他、开导他、祝福他!

其实,只要孩子是健康的,懂是非、辨好坏,那么家长的教育就算是成功了。剩下的路,需要由他自己去走完。

培养孩子的重点是身心健康

在教育中,家长的问题往往是坚持了不正确的方法。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小孩”,孩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父母的基因,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这些基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甚至有时候你能从孩子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做到有耐心、有恒心,避开我们童年遭遇的错误教育理念,而不是强迫孩子以弥补自己的遗憾。

孩子需要因材施教,他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最讨人喜欢的、不是最帅的,可是他在这世界上独一无二,没有必要与他人做比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没有错,但真正重要的是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文章来源: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