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性教育到底毁掉了谁 性教育的误区可能会毁掉孩子
从宝贝一出生,我们的一些行为就可能会妨碍宝贝正常的性心理发育,甚至给宝贝的一生都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因此,性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而并非像我们固有的观念里认为的那样,非要在孩子青春期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恶补。
恒河猴实验引发的思考
着名心理学家哈洛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关于恒河猴的着名实验: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母猴分离,用两个模拟的猴妈妈,即用铁丝网制成的“铁丝妈妈”和以布片绑在木头上制成的“布片妈妈”来代替真正的猴妈妈喂养小猴。哈洛为小猴提供的“铁丝妈妈”身上绑有奶瓶,可以给小猴喂奶,“布片妈妈”身上则没有奶瓶。实验结果发现,小猴除了吃奶时会寻找“铁丝妈妈”之外,大多数时间都会黏在“布片妈妈”的身上。小猴子在模拟猴妈妈的“照顾”下长大了,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哈洛随后的观察发现,这些被模拟妈妈养大的小猴子长大后行为孤僻怪异,到了性成熟的年龄,它们都无法找到配偶交配,成了猴子中的性障碍患者。
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亲子之间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年幼时的一些经历对个体性心理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3岁宝贝性教育的3个重要时期
1、口欲期
宝贝一出生就有吸吮的需要,因为吸吮,他的生命才得以延续,因为吸吮,他才感觉到贴近妈咪时的那种安全感与舒适感。在3-6个月期间,宝贝进入口欲期,这种吸吮的需要就变得尤为突出。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小手够到什么都会往嘴里塞,还喜欢吸吮手指,喜欢吹泡泡等等,这种现象一般会延续到1岁左右。提倡母乳喂养不仅让宝贝获得必要的营养,同时也能带给宝贝极大的快感。宝贝在口欲期的上述行为,实际上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追求自体性欲满足的表现,即口欲满足。
要满足宝贝在口欲期的特殊需要,妈咪最好母乳喂养,到宝贝1岁左右断乳,过早或过迟断乳都可能对宝贝的心理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断奶过早导致宝贝口欲不足,可能是儿童贪食症与异食癖的心理根源,也可能成为成年后贪食、嗜饮(酒)与吸烟癖的心理根源;断奶过迟则使宝贝的口欲过度满足,可能成为幼儿与青少年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的心理根源;而突然中断哺乳,宝贝的口欲被无情地剥夺,就可能导致宝贝将来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
尽量母乳喂养,让宝贝使用安抚奶嘴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比较稳妥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不少西方国家1岁左右的孩子几乎人嘴一个安抚奶嘴的原因。
2、肛欲期
1-2岁宝贝处在肛欲期,宝贝可以从排便与控制大便潴留中获得快感,也就是所谓的肛欲满足。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可能会对自己排出的粪便很感兴趣,所以大小便之后他们常常会用手去玩弄大小便。如果这个时期宝贝受到心理挫折,或在后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直至成年)遭遇到心理挫折皆可退行并固着于肛欲期,以恋粪癖、灌肠癖等等表现出来。
这个时期是训练宝贝如厕的大好时期,但是一定要耐心地、愉快地训练他们,如果态度粗鲁急躁,或者言谈举止之间显示出对性器官鄙视情绪,都会让宝贝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形成畸形的性压抑的心理。
3、性蕾期
2-4岁,宝贝进入性蕾期,也就是“阳具欲期”。不少宝贝在2岁左右开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这是他们的一种性游戏。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千万不要苛责宝贝。不给宝贝穿开裆裤,给宝贝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可以防止他发生这种行为。
0岁开始性启蒙教育的6个策略
1、父母要处理好双方及与宝贝的关系
除了要注意对待宝贝的态度之外,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宝贝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宝贝就很容易成为承受父母一方或双方愤怒和怨气发泄的对象,因为年龄太小,社会经验缺乏,宝贝缺乏正确判断事情缘由的能力,常常会把父母之间关系恶劣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头上,从此种下自责的根苗。宝贝长大后会形成缺乏自信、胆小怯懦、性格软弱和行为退缩等人格特征,或者内心闭锁、精神抑郁,甚至因不能承受自罪的压力而自杀。所以父母一定要处理好彼此的关系,给宝贝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以免给宝贝心理上造成各种伤害。
2、同性父母与异性父母要发挥好的作用
同性父母是宝贝性别意识形成的楷模,异性父母则是宝贝学习与异性相处的楷模,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都起着无法低估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养育宝贝,给宝贝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宝贝懂事后,异性父母与宝贝相处时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度亲密,以免导致宝贝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3、在日常照料中让宝贝学会爱自己的身体
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周遭世界。在喂养宝贝的过程中,父母恰当的行
相关文章
- DAP幼儿教育到底讲的是什么?里面的实践性,不是跟风那么简单
- 打击教育正在毁掉你的孩子,真正的锻炼韧性,父母应该这么做
- 到底什么是未来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明确这几个方向
- 到底是什么让您对孩子防拐教育事倍功半
-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名全脑教育课程?
- 教育观察:农村孩子正在被手机毁掉
- 3到6岁到底应该“教”什么?你对孩子期望合理吗?分阶段教育法则
- “中国式”育儿最大的偏见:隔代教育,会毁掉孩子一生?
- “中国式教育”失败在哪?
- “再不乖,我就不要你了”?家长须知“恐吓教育”是最失败的教育
- “妈妈,你到底要我死多少次”你以为的教育真的会逼死你的孩子
- “挫折教育”到底好不好?正确实施,你的孩子将具备这些优点
- “棍棒教育”成就了我们这一代,却正在毁掉“下一代”,值得反思
- “虎妈”教育成功后,那么多人去效仿,都以失败告终,离不开3点
-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教育孩子到底怎么做才对?
- 《他乡的童年》:日本的网红幼儿园,到底藏着什么教育秘笈?
- 一个妈妈的自述:事业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孩子教育上的失败
- 一次次着床失败,到底是谁惹的祸
- 中国式“抢跑”教育到底错在哪里?赢得了一时,却难以跑一生
- 中国打击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么?明眼人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