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打击教育正在毁掉你的孩子,真正的锻炼韧性,父母应该这么做 打击教育下的孩子

2022-03-09 12:15:37孕产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有关父母“打击教育”的话题,关注度人数高达302.9万,并且热度还在继续增加中。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有关父母“打击教育”的话题,关注度人数高达302.9万,并且热度还在继续增加中。

其中有一个网友这样说:

从小我接受的都是父母的打击型教育,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即使我做的再好再优秀,他们也从不夸赞我,导致我现在极度不自信,常常自我贬低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存在很多余······

打击教育正在毁掉你的孩子,真正的锻炼韧性,父母应该这么做

这个回答戳痛了大家的心,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家长打击教育的普遍性,许多人都曾活在父母的差评里。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提出著名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是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需要完成的心理发展任务。

从这个理论中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孩子的人格健全发展,从婴儿时期到青春期都需要父母好的反馈。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

父母所推崇的打击式教育并不能让孩子变好,反而经常起到反面作用。

打击式教育:多少父母磨砺孩子的尚方宝剑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一个叫袁璟颐的小姑娘,对自己的妈妈喊话:“你自己的女儿也很努力,为什么你就不能看一下呢?”

打击教育下的孩子

原来,袁璟颐的学霸闺蜜是出了名的四项全能,袁璟颐的妈妈就经常拿闺蜜跟她对比:“你成绩那么差,她为什么会跟你做朋友呢?”

妈妈的打击,让袁璟颐心里非常难受,她上台诉说自己的烦恼,就是希望妈妈能对自己多一些理解。

这位妈妈听到后却理直气壮反驳:“我知道我在不断地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妈妈的不理解让小姑娘崩溃痛哭。

多少父母跟这位妈妈一样,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优点,得不到父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夸奖。

父母为什么会热衷于打击孩子呢?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后进”。在家长看来,要让孩子进步,就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早早的明白现实的残酷,才能有能力面对以后的挫折,才能有不惧打击的韧性。

所以,许多时候,即使孩子表现的很好,父母大多也不会对你进行表扬。

宫崎骏在我们心中是一个神话,但在他儿子心里却是一个0分父亲。

宫崎吾朗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梦想成为一个漫画家,但是宫崎骏却从来没有鼓励过他。

打击教育下的孩子

在他努力做出自己的作品时,得到的是宫崎骏毫不留情的批评。宫崎骏曾说过:“与其让别人对他胡乱批评,还不如自己来。”

父母往往因为打击而打击,却刻意忽略了他们的打击对孩子的伤害。

那么父母是不爱孩子吗?不是的。打击教育归根结底是父母想要锻炼孩子的心理韧性。

父母的打击教育:是孩子一生不可磨灭的创伤

在知乎上,有网友问,父母的打击教育到底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其中最高赞的回答是: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否定。

不知道多少网友,是在一条条对号入座后苦笑着按下这枚赞的。

心理学专家研究也发现,父母如果对孩子嘲弄辱骂说一些气话,会使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

大多被“打击”的孩子容易被“打趴”。

有些孩子会成为讨好型人格。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容易走向自负或抑郁等极端;有些孩子,则陷入自我怀疑的陷阱,不再相信自己。

打击教育下的孩子

这些自我怀疑和打击会深深隐藏在他们心中,哪怕成年后也不曾退散。

与父母关系不亲近,难以靠近

陈乔恩在曾节目中说,因儿时接受的是“棍棒教育”,造成的心理阴影令她一直不知该如何和妈妈自然相处。

她留着泪说:“小时候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讲话,怕她会打我。所以从工作以来,我没有跟她很亲近过。”

人的一生中遇到的打击会很多,但没有哪一种会比得上父母对自己的打击。那时候,作为孩子的我们真的无法承受。

简·尼尔森博士曾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应该先要让他感觉更遭?

孩子在童年时期所受到的打击,使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盖上了一道高高的围墙,成年之后,这道围墙早已固若金汤,很难消除。

习得性无助,不相信任何人

美国心理学家塞林格曼,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的狗,却无动于衷地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本来可以避免的痛苦,却因为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而选择了放弃反抗,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研究表明,经常被父母打击的孩子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当一个人反复受挫,产生了“我不再能控制我的生活”的认知,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消极评价,同时可能产生无助、抑郁、甚至绝望等情绪感受,主观能动性降低,丧失斗志,放弃努力,最后就是生无可恋,破罐子破摔。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家为何会伤人》里就解释,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额外和附加,否则就会演变成伤害。

不敢对别人说“不”,很难拒绝别人

美女作家蒋方舟7岁写作,9岁出书,19岁考上清华,一直是人们口中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样一个女孩子却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从来不会跟任何人产生冲突,总是将别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上,哪怕不愿意也不会说出来。

人格的形成总是与家庭脱不开关系。而最初的讨好,总是来源于父母。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里写到: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父母的打击教育是孩子一辈子也无法磨灭的创伤。

打击教育下的孩子

打击孩子,不如培养孩子的韧性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打击教育下的孩子

这个时候父母的打击,无疑是穿肠毒药,带给孩子的只有痛苦和难过,反而达不到磨砺韧性的效果。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锻炼孩子韧性的方法呢?

AAP的医学博士 Kenneth Ginsburg用7个C来总结父母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韧性:Competence – 能力;Confidence – 信心;Connection – 联系;Character – 品德;Contribution – 奉献;Coping – 应对;Control – 控制。

01 Competence - 能力,培养孩子自己解决困境的能力。

父母往往希望孩子顺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去成长,孩子也会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而努力。这种期望让孩子害怕失败,害怕尝试新事物,从而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放弃。

不要逼迫他做能力范围之外的事。避免说出“没有大人的帮助你无法做到”这类的话,尝试多用“我知道你下次会做的更好”之类的言语强调,孩子会渐渐培养起处理问题的能力。

02 Confidence – 信心,培养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说,父母在家中最重要的责任是倾听,以及在需要时给予(孩子)鼓励。

日常相处中,父母要着重孩子最好一面,让孩子自己也可以认识到这点,并且很明确的表达出对孩子最好品质的肯定,例如:公平、成心、坚持、善良等等。

对他的成就表达诚实的赞誉,但不要过度称赞,信心不会建立在虚假的表扬之上。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做完全超越他现实能力的事情。

从小自信的孩子,长大后会成长为耀眼的雄鹰。

03 Connection – 联系,建立孩子同家人的紧密联系,可以给孩子更坚固的安全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要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的家,不光是门窗坚固,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

父母要加强孩子和家庭成员以及社区人员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使他们在面对压力时避免做出具有潜在危害的反应。

建立一些家庭仪式,比如一起用餐、睡前读故事,培养家庭共同爱好等。优先考虑安排亲身参与的面对面时间,限制屏幕时间。

4 Character – 品德,培养孩子一系列牢固的道德感和价值观,用来分辨对错和关心他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父母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就好了。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互相影响的,父母在自己做到的同时,帮助孩子了解和认知到自己的爱心,也为孩子展示家庭之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多思考人性。

当孩子善意公平的处理一些情况的时候,要告诉他多么为他高兴,多么为他自豪。时刻提醒孩子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05 Contribution – 奉献,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会因为他的存在和参与而变得更美好,了解奉献精神是很多人努力的动力和目标。

告诉孩子 世界是美好的,告诉他在别人的生活中他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会孩子在兄弟姐妹和家庭其他成员中懂得奉献,然后选择机会让孩子在社区中去帮助他人,当孩子意识到他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还可以改变别人的生活时,他会更有信心从不良经历中恢复过来。

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服务别人的重要性,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自己独特的奉献方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别人的生活。

06 Coping – 应对,培养孩子学会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敢于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

家长要以身作则积极应对出现的问题,给孩子提供应对压力的工具。

交流是应对压力的一种重要方法,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让他能够畅所欲言的讨论他心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

让孩子向你表达他的心情,倾诉他的担忧,特别是他难受的时候。

另一个关键的工具是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爱好,以及他喜欢的活动,兴趣和运动项目。

如果他应对困难的工具箱里放满了有益的消遣项目,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就更不容易求助于有害的消遣活动,比如 屏幕时间,吸烟,暴饮暴食等。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07 Control – 控制,让孩子可以控制自己所做决定的后果,加强他从打击中回复的能力。

帮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各个事件并不是随机产生的,而是互为因果。一个人的决定和行为会影响其他人。当孩子明白自己有能力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他的自信心和自身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父母有责任让孩子了解自制和纪律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后果。

所以这里的控制并不是指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是教给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或者行为。

最好的教育是爱

打击教育不是爱,锻炼韧性最好的方法是要给孩子信心、爱心和用心,给予尊重和理解。

经常鼓励孩子,教给孩子独立的方法,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乐观大方,心胸开阔,才会真正不被挫折打倒。

生活改变人很少是通过打击,却几乎总是通过磨砺。父母至于孩子,需要做的就是命运负责打击,我负责鼓励。

自信、乐观、内心强大的孩子才会有好的抗挫折能力。而这些品质都源于内心,内心强大都源自于爱。

好好爱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