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重在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重在父母教育
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
如今,依赖于父母实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个性、学习背景、成长经验、就业状况和生活压力,使得一些父母无法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
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一般来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思想陈旧教育不当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盲目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由于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造成许多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良的品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也应该反思,对独生子女溺爱倾向已经导致我们的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竞争力不强。
学习能力差
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一些父母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常常莫衷一是。于是,“一喊、二骂、三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相当多的父母及监护人不懂也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
不能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
父母也要接受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让儿童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他们实施积极家庭教育的能力,“孩子有问题,父母来‘吃药’”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育父母,应该从父母自学和对父母开展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来努力。前者强调,每位父母应抱着培养孩子也是一种事业的理念,加强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向生活实践学习,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知识,寻求符合自己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积极开办各类讲座、培训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相关文章
- 家庭教育100个妙招:据说聪明的父母都这样教孩子,家长必读
- 家庭教育公开课等你来约——做智慧父母点亮孩子未来
-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孩子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唤醒父母
- 家庭教育: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而不是给他包办
- 父母为什么会缺少家庭教育的素养?日后怎么改正?这篇文章告诉你
- 父母情绪急缓得当,说话时分寸拿捏得准确,才能产生良好家庭教育
-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避免这3种常见错误,让家庭教育回归家庭
- 父母该不该窥探孩子隐私?家庭教育专家:要分两种情况对待
- 父母这样做,轻松应对家庭和家庭教育的面临的新变化和挑战
- “身教胜于言传”,家庭教育中如何做一个不唠叨的父母?
- 「家庭教育」有些教育,老师无能为力,只能靠父母
- 「家庭教育」深度好文 | 写给正在焦虑的父母们
- 「家庭教育」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 为人父母应反思,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 为人父母的困惑: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把握好宠爱与溺爱间的边界
-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共同承担孩子教育责任
- 好的家庭教育,从父母开始改变,迈出3步改变思维模式
- 学校教育像“养鸡场”,家庭教育像“动物园”,父母需要付出辛苦
- 孩子任性闹脾气,父母应如何教导,家庭教育一致是关键
- 孩子的成长,就靠父母的准备和坚持,好的家庭教育要有父亲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