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不该窥探孩子隐私?家庭教育专家:要分两种情况对待 父母应不应该看孩子的隐私
悦悦上了初中后,开始有了自己的日记本,每次写完之后都会把日记本锁在她的小柜子里,并把钥匙藏起来。
有天,悦悦去上学后,妈妈收拾房间,发现那把钥匙就放在她的桌子上,难以忍住好奇心,妈妈准备打开柜子看看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正好这时爸爸过来,被他制止了,爸爸说:“别看别看,悦悦知道了会生气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果然,悦悦晚上回到房间后就大发雷霆。她大声说:“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
妈妈说:“我没有看!“
女儿叫道:“还说没有?我在钥匙上放了一根头发丝,怎么不见了?“
妈妈猛地倒吸一口凉气,发现自己百口莫辩。
孩子到了青春期,总喜欢给自己的抽屉上把锁,总喜欢把父母关在门外,青少年需要个人空间和一定的分离。这意味着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生活,而孩子们正是从青少年阶段开始为自己的独立生活作准备。
但是,也有家长表示,青春期的孩子也面临着种种诱惑和危险,例如早恋、抽烟酗酒、校园暴力、染上毒品等,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得知孩子相关的心理变化,又怎么能防范于未然呢?
如果没有察觉到异常情况,家长们不必太过惊慌。
虽然孩子们总喜欢关上房门,但在父母打扫清理,收集脏衣服时是被允许进入房间的。那么收拾桌面,将杂物归类到抽屉里,洗衣服时翻看孩子的口袋,还有最直观的孩子的日常情绪状态,我们都能够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而且这些行为并不能称之为“窥探隐私”。
通过这种形式发现的“蛛丝马迹”,孩子一般是服气的。他们愤怒的是,你在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下,去翻看他的日记,去查看他的手机聊天记录,去打开他的电脑看浏览记录等,这些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想要保护的“隐私”。
那么家长们能不能看这些“隐私”呢?筱灵老师认为,这个问题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答案。
什么时候你不该“监视”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做到了他的本职,认真学习,按时回家。他告诉你他去了哪里,他确实就在那里。有正常的爱好和作息,同时他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很正常,不会有很大的波动,那么你就没有理由怀疑他。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告诉他,“我不会干扰你的私人空间,因为你已经做得很好,我没有理由不信任你”。这样,孩子会认为他的行为得到了奖励,你没有干涉他是因为他的诚实行为带来的。
当事情发生变化也需要适当“监视”孩子
需要澄清的是,当我们发现确实有些事情不对劲了,或者确实我们怀疑孩子的行为很危险。
这时候,到底家长有没有权利查看孩子的隐私?
这里给家长吃个定心丸,孩子在16岁之前,不论在法律意义还是真实生活方面,都还没独立成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全面管教。
你有责任保护你的孩子,即使孩子可能并不想要你保护。
如果你有合理证据怀疑你的孩子抽烟、吸食毒品、与社会不良青年来往,或者孩子可能在学校受到欺凌,你当然有责任和义务走进孩子的秘密世界调查真伪。
作为家长,保护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为了实现这份责任,我们需要足够了解孩子的行为。
我们给他们的私人空间是因为他们值得信任和诚实换来的特权。一旦他们打破了诚实可信,他们会被更严格的“监视”,家长也有权力去查看他们的小秘密。
但是,想打探孩子的秘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正如一开始的案例所说,在通往孩子隐私的密道上,可谓是十面埋伏,一旦发现父母有可疑行径,孩子会立刻“炸毛”,影响亲子之前的信任,同时可能让孩子以后更加小心翼翼,甚至再也不会留下任何可查看的信息。
父母该如何去了解孩子的“小秘密”才能不被发现,以及当了解了孩子一些秘密之后,要如何恰当地处理?
家长领导课程筱灵老师将全面给您讲解。
相关文章
- 家庭教育规划专家:你用十年没带好的孩子,我用一星期怎么教好?
- 家庭教育100个妙招:据说聪明的父母都这样教孩子,家长必读
- 家庭教育公开课等你来约——做智慧父母点亮孩子未来
-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孩子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唤醒父母
- 家庭教育: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而不是给他包办
- 孩子任性闹脾气,父母应如何教导,家庭教育一致是关键
- 孩子的成长,就靠父母的准备和坚持,好的家庭教育要有父亲参与
-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避免这3种常见错误,让家庭教育回归家庭
- 「家庭教育」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 为人父母应反思,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共同承担孩子教育责任
- 家庭教育 | 一杯水测出你的思维能力!孩子未来拼的是这种能力
- 家庭教育 ||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还执迷不悟(深度好文)
-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衔接好,家长们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 家庭教育中暴力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太可怕
- 家庭教育中的“旺娃术”:正面暗示正在激发孩子的无限潜力……
- 家庭教育也分等级?三等家庭把孩子“养废”,一等家庭又如何呢
- 家庭教育宝典07你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夸
- 家庭教育很重要:你怎么做,你的孩子会模仿
- 家庭教育方法|孩子产生了攀比心理,家长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