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下)
#家庭教育##儿童心理教育##育儿早教##好父母,成就好孩子##成长教育#
我们很难了解孩子对教师的看法和态度,因为孩子经常掩饰他们对老师的真实情感。如果孩子不断批评以及羞辱同学,这种刻意贬低他人的行为其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通过自大、挑剔、自以为是,来掩盖自己的弱点。
那些冷漠、缺乏兴趣、消极的孩子是最难沟通的。他们给自己戴上了面具,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并不真的如此冷漠。一旦他们的情绪失去控制,他们通常的反应是突然大发雷霆。他们从来不主动做事,除非别人要求或者命令他们去做。他们害怕挫折,觉得别人的能力都比自己强,我们要多鼓励这样的孩子。
有些孩子在体育运动中锐意进取、野心勃勃,其实他们也想在别的方面取得成绩,只不过因为害怕失败才将重心转移到体育运动上。我们要留意孩子喜欢的读物类型,是小说、童话故事、人物传记、游记、客观的科学作品、还是一些对青春期的孩子不健康的书籍?为了防止这种不健康书籍的有害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为成年角色做好准备,在童年早期养好孩子的性别意识,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家庭的物质条件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与优越的家庭环境相比,贫穷容易激起孩子的匮乏感。如果优越家庭的财务状况下降,孩子在失去习以为常的舒适生活后,很难适应新的生活。如果孩子的父亲一事无成,但爷爷比较成功,这类孩子会很勤奋,这是孩子对父亲无声的反抗。
一个家庭里谁说了算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通常家里父亲最有话语权,如果家里的母亲或者继母占据支配地位,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结果,父亲通常会失去孩子们的尊重。强势母亲养育的儿子通常对女人有难以摆脱的恐惧。成年后,他要么逃避女人,要么给家里的女人添堵,力求让她们心生不快。
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温和的教养方式都不适合教导孩子。理解孩子、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断鼓励孩子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及帮助孩子发展社会情感才是正确的方法。喜欢挑剔孩子的父母会伤害孩子,因为他们的挑剔完全剥夺了孩子的勇气和信心。溺爱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总想依赖别人而不能独立处事。父母不要美化现实,也不要用悲观的语言描述现实。他们的职责是尽可能帮助孩子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自我照顾。没学会如何面对困难的孩子只会逃避,从而使自己的活动范围越来越窄。
母亲不必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但她必须找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在实践中学习,在情理中做事,使孩子的行为遵循逻辑事实,而不是他人的种种限制。
有些孩子习惯吹嘘,将此作为自卑感的补偿;另一些孩子拒绝谈论自己的情况,害怕自己会被利用,者害怕暴露弱点后自己会受到新的伤害。这些孩子失去了勇气和信心,他们应该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治疗,努力改善儿童的行为。
关注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上)
相关文章
- 世界粮食日背后的意义:这4个成长“关键词”,请一定要告诉孩子
- 关注 | 走读和住宿,到底哪个对孩子好?这篇文章让你看懂
- 关注儿童敏感期,让孩子无阻碍地度过独一无二的童年时光
- 关注儿童饮水健康||你的孩子很需要,而他却不会说......
- 关注孩子手机使用状况的APP
- 关注孩子点滴
- 关注孩子的心声,不要重才轻思想
- 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 关注宝宝五官训练,为孩子成为敏锐聪慧的人做准备
- 孩子1个月生病1次,背后的原因,你了解吗?
- 孩子上学,家长却暴露焦虑情绪,过分关注或许反而惹老师讨厌
- 孩子上网成瘾的背后,是家长的“低能量状态”
- 孩子不敢靠近放学队伍,看到他背后的“新”书包,心里很不是滋味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反着来?犟的背后是超限效应,很多父母不知道
- 孩子乐观的好心态,父母要早给,从4个方面关注
- 孩子争抢玩具背后的深层原因
-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心理,家长是否时刻关注着
- 孩子们的适应障碍、入学困难的问题背后,家长可以进行这些努力
- 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在给孩子赋能,父母需要理解背后的道理
- 孩子几岁上幼儿园比较好?关注心理年龄,往往比生理年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