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哈佛大学37年研究发现,孩子出现“可怕的2岁”,是因为被宠坏

2020-01-21 16:00:03孕产
为了一口冰淇淋,从蛋糕店一路抱着大腿哭回家;把香蕉掰成了两半,死活让妈妈粘回去;拉粑粑非要妈妈冲,妈妈在炒菜挪不开,爸爸冲掉了,哭得快背过气了;……当妈妈的人,想必都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明明是乖巧可爱的孩子,仿佛在半月一月之间变成了
为了一口冰淇淋,从蛋糕店一路抱着大腿哭回家;
把香蕉掰成了两半,死活让妈妈粘回去;
拉粑粑非要妈妈冲,妈妈在炒菜挪不开,爸爸冲掉了,哭得快背过气了;
……

当妈妈的人,想必都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明明是乖巧可爱的孩子,仿佛在半月一月之间变成了小恶魔,天天在家里撕逼,要不是看在睡觉时那么可爱的份上,真想拧起来暴揍一顿!

很多育儿书说,可怕的两岁都会有,宝宝除了不停说不,还会一个劲的哭闹。妈妈只要变成“忍者神龟”,忍气吞声这一段,熬过去就好了。可这真是当妈路上的必经之路吗?

我做记者时,曾经采访过一位女明星,当时她的女儿正好两岁。

我提问:“你怎么面对宝宝可怕的两岁?”她一脸疑问:“没有觉得可怕啊!”“那她叛逆的时候你怎么办呢?”“她不叛逆啊,有主见,但习惯很好。”

我当时心想,哼,你这不睁眼说瞎话吗?明摆着是在粉饰自己的生活嘛!

结果不久后见到她带女儿玩,女儿真的很乖巧懂礼貌,完全没有“可怕的两岁”迹象,她说,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上专家指导课,用科学的方法育儿,所以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很好。

原来,“可怕的两岁”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有!

直到看完哈佛心理学家伯顿·怀特的《三岁,决定孩子一生的神奇手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可怕的两岁”其实并不可怕,是因为父母的过度纵容,导致孩子被宠坏了。

1.5岁—2岁,宝宝的自主意识开始萌芽,于是他开始主动说“不”,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其中有些宝宝,在更早的时候,就学会了通过哭闹来操纵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说“不”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叠加上哭闹不休,就变成了可怕的两岁。

伯顿·怀特是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的总负责人,他花了37年时间,总结出了最好的养育方法,就八个字:有爱心,但态度坚决。从宝宝14个月开始,只要父母能做到这8个字,给孩子行使权利的机会,并且保持父母的权威,“可怕的两岁”完全可以避免。

“可怕的两岁”其实可以避免

孩子以哭闹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从6个月后就开始了。

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哭泣更多是一种生理的本能,因为饿了、长牙了、想睡觉了或者身体不舒服了。只要找准原因,满足需求,宝宝就会停止哭闹。这时候,一哭就抱,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奠定他将来对人的信任感和爱人的能力基础,是值得鼓励的,因为哭声还没有变成他的武器,可以帮他建立起哭闹——回应——舒适的对应法则。

当孩子到了第6个月时,他的哭声已经不仅为了满足生理需要,他开始懂得利用哭闹来寻求大人的关注和陪伴了。这说明,宝宝的智力发育进入了新的阶段,哭闹变成他的武器。他根据已有的经验,知道自己哭的越凶,大人越会关注他,还能更快满足他。哭闹——回应——满足的模式一旦建立,宝宝就会习惯性地使用这种武器,到2岁时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了。

伯顿·怀特说,要避免可怕的两岁,就必须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是父母做主,而不是自己做主。如果宝宝发现自己并不能通过哭闹来操纵父母,一次两次都达不到目的,他就会很聪明地知难而退,尝试用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给予孩子爱心,但要坚定

孩子是如何知道哭闹可以操纵父母的?

孩子进入1岁2个月后,他就不再天真了,会开始提出一些在父母看来不合情理的要求。当孩子寻求帮助时,父母如果拒绝,孩子会哭,父母再次拒绝,孩子哭得更凶,直到嚎啕大哭换来父母投降,孩子的需求被满足。一旦孩子得逞了,他就会反复使用,直到成为他头脑中的固定行为模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直到上了幼儿园,还是会满地打滚,哭闹不止,因为,这件武器他用起来太顺手了!所以父母千万要小心,一旦孩子形成哭闹思维,再要纠正就难了。

当孩子学会了走路,开始能够自主探索世界时,他的自我意识就逐步明确了。这时,他开始喜欢拒绝,试探父母的权威,想显示自己的权利和欲望。通常这种行为会在14-18个月出现,持续6个月,父母是选择妥协宠爱还是有爱坚定,会养出完全不同的孩子。

如果父母选择了妥协宠爱,孩子会更加自我,越来越不讲理,一旦要求不被满足就大哭不止,而且怎么哄都哄不住。有时候,甚至会做出一些父母明令禁止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父母关注他。有的父母甚至会连连头疼,觉得孩子两岁还没到,就已经管不住了!

伯顿·怀特说,虽然每次告诉这样的父母,一定要有坚定的态度,但他们却无法彻底执行。后果就是,孩子越大越不好对付了,因为孩子已经摸清了父母的习惯和脾气,他已经知道摔掉眼镜盒,爸爸会生气;把衣服从床上扔到地上,妈妈会瞪大双眼。他深知觉得这样的恶作剧很有趣!

在父母的妥协宠爱下,孩子会不断挑战父母的权威底线,让父母头疼,也无法顺利进入到跟同龄人交朋友的社会化阶段。一个爱哭闹、爱打人、不讲理、不分享的孩子,谁会愿意和他交朋友呢?

相反,如果孩子从14个月起,就接受了父母的权威,知道爸爸妈妈很爱他,但是也会坚定说“不”,他就知道凡事都有界限。

这时,父母也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在父母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自己的新能力,比如让他自己决定穿什么、决定吃什么、买什么样的玩具等,孩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来试探父母的底线,但只要父母态度坚定,时间久了,他就能明白什么是可以,什么是被禁止的。

这样的孩子,就能逐渐停止试探父母底线,而把注意力逐渐转向社交,顺利过渡到跟同龄人交朋友的社会化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