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您孩子要跟别人家一样?化解焦虑,家长别被“剧场效应”绑架
小欣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天闺蜜突然发给我一些兴趣班、辅导班的广告,形形色色的补习班看得我是眼花撩乱,我问闺蜜为什么突然给我发这些?闺蜜迫不及待的告诉我:“你有所不知,现在我儿子班里的同学几乎都报了这些补习班,要是不报就很有可能会落在后面,这不我就顺手转发给你了,你也赶快给你家女儿报上名,以免有后顾之忧”,我笑了笑说到:“可是孩子现在都还太小,报这么多补习班,他能消化的了?”
“你不知道现在孩子在肚子里就开始学习了吗?一点都不晚,你看人家王姐家的孩子……”闺蜜在电话的一边滔滔不绝的说着,我便在这头心不在焉的附和着……
其实现在的家长普遍都有这样的心理,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报了什么样的补习班、买的什么东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下,我们都知道揠苗助长的故事,其中的道理也是耳熟能详的,但我们在嘲笑宋人揠苗助长的时候,自己却不知不觉的变成了宋人,不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就盲目跟风为孩子做好一切打算,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剧场效应”。
一、什么是“剧场效应”我们不妨用一个简单形象的例子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剧场效应”。例如在一个剧场中,每个人都有座位,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前面的一个人突然站起来,导致后边人看不见表演,周围的人开始劝他并让他坐下,但劝说无果,想求助管理员,不料管理员却不在岗位,就这样后面的人为了能看清演出于是便被迫站起来看,最终全场的观众便由坐着看演出变成了站着看,这就是典型的“剧场效应”的例子。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知,全场的观众站起来后看得和之前并没有任何差别,只是有一点比坐着更累了,这也就是说人们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和体力为的就是能取得和之前一样的效果,令人诧异的是没有人敢坐下,因为一坐下就会看不见。
剧场效应用在家庭教育领域,其实就是家长为了追求自身的满足感,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盲目从众的追求跟别人家的孩子一致化,从而给孩子带来无限痛苦的现象。那为什么家长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非要自家的孩子跟别人一样呢?
二、为什么您家孩子要跟别人家一样?1、攀比心在作祟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教育专家呼吁家长不要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但由于社会影响根深蒂固,不少家长还是忍不住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相比,好像家长之间不拿孩子出来比比,就好像没什么共同话题可聊的了,在相比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家孩子哪方面不如别人家孩子,就会给孩子恶补,生怕自家孩子落后。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造成家长们产生“剧场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尤其是在家长们给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表现最为明显,曾几何时我们小时候并没有这样那样的辅导班,若孩子课程没跟上,老师就会主动留下来为孩子补习功课,但是现在的家长却“坐不住”了,他们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就会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看见别人家长孩子往哪家培训机构送,就把自家孩子往哪送。
3、教育环境的改变
随着现在教育环境的改变,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所以当环境发生变化后只有能适应环境做出改变的人,才能做到“适者生存”,每一位家长都想给孩子们最美好的未来,所以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养孩子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
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就给孩子报补习班,担心孩子没有一技之长,就给孩子报特长班,报补习班、特长班……无形中就加重了孩子的压力,这也是父母对孩子产生的焦虑,除了这一方面为了让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一样,就要不断花费大量的金钱,久而久之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伤害最深的还是孩子。
三、家长不停焦虑,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1、低龄儿童智商过早开发,扼杀成长空间
从孕育孩子那一刻起,家长们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和诉求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当孩子出生后就开始联系各式各样的早教班,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会扼杀孩子的成长空间,对孩子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是没有学前教育这一说的,他们的法律也明令禁止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幼年期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快乐,有趣的是诺贝尔获奖者中德国人就占据全球获奖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过早开发智力只会扼杀孩子今后的发展空间。
2、素质能力缺失
虽说现在国家提倡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要注重素质教育,但毕竟中国几百年来的传统教育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在各位家长们的脑海中,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依旧是家长们最为看重的,据研究调查表明,在家长最焦虑的10个问题中,就有4项是有关学习的,所以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们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因此就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
3、产生厌倦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大部分的焦虑都来源于孩子,所以这种情况下造成的后果,孩子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课外之余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全都被补习代替,这个年纪的他们本应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快乐玩耍的时间,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各种通宵达旦的补习、作业,承受着他们这个年纪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疲惫感、厌倦感、最终会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充满生命力的独立个体,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尊重他的独立性、唤醒孩子的自主性、不断发现并激活孩子身上无限的可能性,切忌揠苗助长、盲目从众,要让每个孩子焕发自身独有的潜力健康快乐的成长!
今日互动话题: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否也被“剧场效应”绑架了?对此您有怎样独到的见解?欢迎大家留言与小欣妈妈一起探讨!
小欣妈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相关文章
- 孩子胆小“认生”?是产生了“陌生人焦虑”,家长这样引导能化解
- 家长的反馈很重要,利用“镜中我效应”,给孩子正确的期待
- 家长的焦虑,孩子的痛,这种教育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互相伤害
- 家长起跑线焦虑:不要让你的焦急伤害到孩子
- 为啥孩子成绩优异,家长还让娃上辅导班?这5大理由,条条扎心
- 为啥家长老师越愤怒,孩子越记不住、做不来?
- 为啥朋友圈不要发孩子照片?家长看了心头一紧,这5种照片别发
- 为啥要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这3个理由足以说明,家长该看看
- 孩子4岁比1岁时更离不开妈妈?分离焦虑和年龄有关,家长要注意
- 孩子上学,家长却暴露焦虑情绪,过分关注或许反而惹老师讨厌
- 孩子不再哭闹,不代表已度过入园焦虑,这5种情况家长也不能忽视
- 孩子丢三落四,家长别急着焦虑生气!亲子专家提供最佳解法
- 孩子个性不稳定,经常随机切换,家长要利用好“暗示效应”
- 孩子偏科未必是坏事,关于新木桶效应,很多家长可能都没重视
- 孩子做错事,家长对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孩子听不进去话,家长巧妙运用“肥皂水效应”,让孩子更易接受
- 孩子对家长本能跟随,不是单纯的模仿行为,而是毛毛虫效应的体现
- 孩子小学低年级,家长如何不焦虑?
- 孩子总和家长对着干,是陷入“海格力斯效应”,退一步能海阔天空
- 孩子总易自卑?家长要善利用“镜中我效应”,让孩子认识真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