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就上寄宿制学校?这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中秋节走亲戚,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在农村,很多家长把刚上小学的孩子送到了私立的寄宿制学校,我的表弟表妹就是一个例子。
表弟家大女儿今年刚刚六周岁,到了上小学一年级的年纪,中秋过节却没在家,我问孩子呢?表弟说,送到隔壁县城寄宿学校上学去了,还没放假。
我挺震惊的,表弟的女儿比我家孩子还小,刚刚六岁,就远离父母,去寄宿制的学校上学,去过集体生活,父母和孩子都接受的了吗?
回来一了解,原来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很常见,不仅表弟家孩子如此,表妹家的孩子今年刚刚三年级,也转学去了寄宿制学校。除了亲戚,村里其他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家长很多也都选择了这条路。
为什么家长舍得把小小的他们送去外地读书,一周才能见一次呢?
一、在农村,家长们也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想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和大城市里买学区房的家长心态一样,农村的家长也是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的会选择在县城甚至市里买房,可以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是这样就要全家搬迁,离开熟悉的地方,去不习惯的城市生活。
还有的,就是像表弟家一样,把孩子送到私立的寄宿制学校,每周回家一次。这样虽然和家长会有分离,但是可以让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
二、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交给老师管。
一些家长,家里老人帮不上忙,而自己又忙于上班挣钱,有的家里甚至还有老二,所以就把正上学的孩子直接交给寄宿学校,他们觉得这样既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自己还能省一部分精力,真的是一举两得的事。
然而,在小学的时候,在孩子只有六七岁的时候,孩子就离开父母身边,去过集体生活,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
虽然让孩子住校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时间观念、自理能力,也有不少的好处,但对于小孩子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的。首先,过早离开父母去过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住校后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和照顾,内心难免会孤独。而且孩子的成长中会发生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如果能及时见到父母,反馈给父母,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时的修复,以及内心稳定的安全感。
但住校的话,当天发生的事情,当天的心理冲突,不能及时和父母表达,往往要等到一周回家之后才能见到父母,一些事情往往就会忘了。
但是由事情积攒起来引起的思想或者情感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给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次,亲子陪伴的时间变少了,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可能会越来越淡漠,造成情感疏离。
家是孩子最幸福的港湾,无论在学校开心还是不开心,孩子知道回到家后,家里会无条件的接纳他,爸妈会无条件的爱他,是最放松和最有爱的地方。
可是,在学校中,一个老师要面对很多个学生,这时他可能会尽量学会去讨好老师和同学,去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乖巧懂事,但却缺乏了应有的快乐。
孩子在学校一次次的扛过了很多无助的时刻,这样时间久了,可能他的一些事情也不愿意和父母说了,沟通少了,感情也越来越淡漠了。
第三,接触人员单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好。
孩子从小每天接触的就是校园,只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并没有过多的机会接触外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不好。
童年是一个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很多人长大成人后会说,最幸福的时光就是自己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够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值得一生去回忆的快乐童年。
相关文章
- 寄宿制学校让家长更轻松?但你不知道对孩子有这些伤害
- “寄宿制”对中国孩子带来的惨痛伤害,我们都没有意识
- 尹建莉:没人意识到“寄宿制”对中国孩子带来的惨痛伤害
- 没人意识到“寄宿制”对中国孩子伤害有多大
- 小学生未到入校时间,大门紧闭导致孩子无处可去?学校是何种心理?
- 一位妈妈对学校“小红花”奖励制度的痛诉,或许真的会毁了孩子
- 家长不注意这几点,上小学后孩子真的会变丑
- 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孩子能更独立?缺失的安全感,是难以弥补的
- 省吃俭用送孩子进国际学校幼儿园,孩子真的需要吗?也许会更难过
- 老师:孩子还小,家长:我们也是没办法-初中生真的适合寄宿吗?
- 要读小学了,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你能接受吗?该怎么办?
- 让孩子去读国际学校真的值得吗?
- 越来越多家长给孩子上蒙氏幼儿园,能适应小学吗?蒙氏教育真的适合中国孩子吗?
- 学校组织捐款,孩子捐五块被大会表扬,家长发现原因后尴尬又无奈
- 学校给你的孩子知识,你能给你的孩子一生
- 学校考试,孩子迟迟不交卷,老师走进一看,才明白
- 学校里面发的学生奶,你们愿意给孩子喝吗?
- 学校里面发的学生奶,你们愿意给孩子喝吗?
- 学校风水对孩子的影响
- 孩子5.5岁幼儿园老师说调皮的管不住、让换学校、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