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打人,没关系大一点儿就会好?儿童攻击性行为要早矫正 孩子有打人的行为,家长应该怎么解决?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有一个4岁的孩子在游乐园玩耍的时候,将一个两岁的孩子头朝下推下滑梯,结果对方孩子的爸爸气不过就打了这个4岁的孩子。而他的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的错误。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大人打小孩肯定是不对的。有的人说:是那个4岁的太可恶了。简直就是熊孩子。到底谁对谁错,我这里不作讨论。我们来论述一下为什么这个4岁的孩子会无缘无故的去攻击不认识的小孩?我认为这个孩子的行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有的小孩非常的暴力,经常打人,欺负其他小朋友霸道爱抢他人的玩具等,有时候,别的小孩根本没有惹他,他都要平白无故的打人家。这样经常打人的孩子,一般具有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分为4个类型。
无意性攻击无意性攻击是指: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会无意地伤害到别人。比如在追逐打闹时,无意中碰倒别的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打到别人,这些行为,都是没有发生冲突,具有偶然性的,这些行为就是无意性攻击。
表现性攻击表现性攻击是指:儿童从妨碍他人的身体行为中获得的乐趣。攻击者的目的不是从受害人那得到反应或者是破坏一些东西,相反,他只是被快乐的身体感觉的体验吸引住罢了。
我弟弟小时候就是这样,小时候不管我做什么事情,弟弟都会在旁边捣乱搞破坏。例如,我们在堆沙子玩,我好不容易堆出一个漂亮的城堡,眼看就要完工了,他走过来,一脚踢烂我的城堡。我气得哭出来,他却在那里说:“看我的佛山无影脚帅不帅?”。
其实弟弟的目的并不是想踢烂我的城堡,也不是故意惹我哭(我又没得罪他),我跟他之前没有任何冲突,他故意这样做,只是为了展示自己“佛山无影脚”!
工具性攻击表现性攻击没有愤怒、沮丧或者敌意的情绪标记。它只是一种无心的玩笑的或探索性的行为,却导致了其他人的不开心。
工具性攻击是儿童为了争夺物体、领土或权力而发生的身体上的冲突且使他人在此过程中受伤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伤害他人的孩子他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想等到某个东西,或者想保护自己的东西不被别人抢走。他并不想伤害别人,但结果造成别人受伤。
小杰和小辉在游乐园玩耍时,因为争夺一个小木马,发生了争吵,随后开始相互推搡,小杰把小辉推到在地。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故,小杰之前从没有预想过要把小辉推倒,他只是想要得到这个木马,攻击性行为成了他达到目的的工具。
敌意性攻击敌意性攻击是指孩子故意攻击比尔,看到他人受伤,他的心理会得到满足。
小张上课的时候偷偷的玩贴纸,同桌发现之后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了小张。小张心里非常气愤,觉得同桌出卖了他,害他被老师批评。于是小张在放学路上堵住同桌,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
小张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敌意性攻击,敌意性攻击与其他类型的攻击区别在于:敌意性攻击带有主观目的性,并且经过深思熟虑的。
孩子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遗传因素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约占50%,几乎所有爱打人的小孩,他的父母至少一方有性格强势、暴躁易怒、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等行为,这是由于他们具有神经活动较强的生理特征。爱打人的孩子就是遗传了父母这一生理特征。具有这些生理特征的人,在遇到事情患者与人发生冲突时,很容易出现攻击他人的情况,滋生出攻击性行为。
2.家庭环境因素熊孩子背后一定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许多家长对孩子打人这件事的态度是很微妙的,一方面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所以默许孩子打人甚至教孩子打人;一方面又害怕孩子养成暴力的习惯。所以在孩子打人时,他们常常采取模棱两可的形式来对待,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一点儿就好了。
有一些家庭,如果孩子犯错父母就会责骂殴打孩子。这就相当于家长给孩子作亲身示范,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导致打人行为被强化,变得越来越有攻击性。
3、孩子自身发展的原因3岁的涵涵,他的玩具被乐乐拿走了,他想要阻止,可是不知道怎么跟乐乐说沟通,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对这个玩具的喜爱,他非常着急,于是就抓着自己的玩具不放手,还一把推倒了乐乐。
由于孩子的动作发展比语言发展更快,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急于用动作来表达。
攻击性行为在学龄前儿童中非常常见,如果家长不加以制止和矫正,那么攻击性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时期就具有攻击性行为。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该教育引导呢?
首先杜绝打人的模仿源头有些父母会用玩笑打闹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孩子也误以为打就是表达亲密的行为。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也模仿父母的行为。但是孩子把握不好尺度,下手没轻没重的。
所以家长要杜绝这种行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创作良好的环境,选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弱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其次避免体罚孩子在孩子打人后,父母不要急用判断对错,更不要体罚和殴打孩子,这会强化孩子以暴制暴的行动。一定要弄清楚他打人的原因,然后告诉孩子通过打人来解决问题是不对的。
当说服无限时,可以给孩子划定一个“冷静区”,让孩子自己单独呆一会儿,在孩子冷静之后再慢慢地告诉他错在哪里,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相关文章
- 孩子小时候胖一点真的没关系吗?儿童肥胖渐成“流行病”
- 孩子如何真正学会说“对不起,没关系”?
- 教会孩子说“没关系”比“对不起”更重要
- 孩子做事拖沓,父母也有责任,不过没关系,可以一起努力改变
-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么办?没关系!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孩子被欺负后,千万别说没关系
- 孩子被欺负,家长为什么一定不能说“没关系”?
- 你家的孩子优秀,但与别人没关系,还是别晒了
- 幼儿园设立“跳蚤市场”,孩子没换到玩具大哭,老师:和我没关系
- 跟习惯没关系,这4种儿童眼睛最容易得近视
-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其实并不可怕,父母掌握好了,可能是成长的契机
- 孩子,我看见了你的委屈,我允许你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 2020江西教招考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
- 30岁生二胎和40岁生二胎,人生却迥然不同,跟钱多少没关系
- “你的一句没关系,是我放手去追的底气”| 漫画
- 《两只老虎》:不是所有“对不起”的后面,都跟着“没关系”
- 两岁多的孩子,与小朋友互动的时候攻击性强,是何原因?
- 为什么别人说“对不起”之后,我一定要说“没关系”?
- 你要是普通人没关系,但是孕妇就不行,这5个行为能戒则戒
- 吃核桃能补脑?别再被这样的育儿建议骗了,吃核桃和补脑可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