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孩子,多少父母都在无数次的成长现在的自己
关于孩子的作业问题,曾有网友谈论说,老师把作业发到微信群里,让家长辅导这件事。出现了不同的呼应。
不发到群里就会有家长问:今天布置的什么作业?家长不知道怎么监督孩子。
老师发了,有些家长又会说 :跟家长发作业有什么用,让孩子写作业是老师的事情。
就这一个简单案例中,看出多少家长的错误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
孩子写作业,既不是家长的事情也不是老师的事情,而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和老师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进步。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老师和父母并肩同行。
家庭教育之所以颇受关注,或多或少跟当下一些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有点关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教育就主要在学校,责任就主要在老师。
今年的两会上,关于家庭教育话题的讨论也十分火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有些教育,不能推给老师,只能靠家长,我们明白家长的言传身教会比孩子的智商更重要,父母的影响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起点。
有多少父母自从有了孩子,家长在无数次成长现在的自己。还记得今年中秋节,大表哥在家族谈论孩子教育的书籍《正面管教》的时候,感慨万千的发了一句:“有了孩子上学,父母更加努力学习!”
也正如《少年派》编剧所说:
“我们这一生,在有了孩子以后,是重新与我们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相处。我们气的,是当年的自己;我们忍耐的,是当年的自己;我们妥协的,是当年的自己。而最终,我们成长的,是现在的自己。”
对孩子的教育是作为父母后半生的事业,生孩容易,养孩难,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更是难上加难。
不要再把超越的希望一股脑儿压在孩子身上。所以学会加压,适当减压,不能没压,科学用压。不要把三代的压力交给孩子,现在教育十把刀,千万不要用在孩子身上,一刀致死!
第1把刀: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
第6把刀: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
第9把刀: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
第10把刀: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
教育很难,但需要用心不是用力,教育孩子是一项永不退休的事业,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家长也在无数次的成长现在的自己。
在11月20日第66个世界儿童日来临之前,祝愿你们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美好的童年,家庭和学校与你“并肩前行”,努力且不惧未来的如期长大。
相关文章
- 无数次拷问自己要不要追生老二?这是中年老母亲的终极难题
- “我曾无数次站在26搂的窗口,想跳下去”
- 孩子“压抑式的成长”,就在家长不经意之间,父母您中招了没?
- 孩子一生的幸运,就是能够遇到一对懂得自我成长的卓越父母
- 孩子不听话是自己的原因?父母首先反思,5种语气助孩子更好成长
- 孩子不自信、遇困难就逃避?父母4个方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
- 孩子与你天生不合?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孩子的成长才能如鱼得水
- 孩子嫌弃家境怎么办,父母一定要这样传达,让她努力成长
- 孩子成长中“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父母要帮助孩子翻越“雷区”
- 孩子成长有什么规律吗?1-8岁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父母可以了解
- 孩子成长有无限可能,父母正确引导,孩子的破坏力就会变成创造力
- 孩子成长的3个叛逆期,让孩子把话说完,是父母最好的修养
- 孩子成长需要父母“轻推”一把,跨越障碍,成就自我
- 孩子教育的本质是父母自身的成长
- 孩子独睡VS和父母同睡,在这4方面区别很大,影响孩子成长
- 孩子的成长 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呵护- 体育可以强身强心
- 孩子的成长之路,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父母不能一味的去责备惩罚
- 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父母应该重视的?
- 孩子的成长,就靠父母的准备和坚持,好的家庭教育要有父亲参与
-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