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嫉妒心太强?3个引导方法,让孩子嫉妒心秒变进取心 孩子有嫉妒心怎么引导
国庆假期和几个朋友约在一起吃饭,都带着孩子。除了我儿子不满2岁,其它的都是4到5岁的孩子。有个朋友是做童书生意的,所以给每个孩子都送了一套故事绘本。
饭后我们大人聊天,孩子们聚在一起看故事绘本。过了一会,一个叫小辉的孩子拿着故事绘本走到送书的朋友面前,指着书上的一幅画说:“阿姨我知道这幅画上的故事,我可以讲给你听。”这孩子说完便眉飞色舞的说了起来,朋友听完夸奖了孩子说:“讲得真好,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好棒!”其他孩子们听了也都争着拿过来说:“我也会讲。”
这也很正常,孩子嘛,都喜欢被夸奖。但是这当中有一个叫深然的孩子很大声的说:“我觉得他讲的一点儿都不好,我不稀罕!”说完独自发起了脾气,把绘本狠狠的摔在了地上,独自坐在了离我们有点远的角落。这明显是嫉妒的心理在作怪。
什么是嫉妒心理?《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父母可能都会认为,嫉妒只有成人才会有,其实不然,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大人小孩都一样会有嫉妒心理。而对于成长期的孩子嫉妒的内容更是各种各样,比如:别人突出的成绩、优越的家境、漂亮的容貌和服装等,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嫉妒。
在一次同事聚会上,聊到孩子教育的问题时。同事王月说:“现在的孩子,年纪小小,嫉妒心理就很强。我无意中夸了一句我儿子的铁哥们说他成绩真好,我儿子就愤愤不平的说“他作弊”。当时我没在意,在期末考试前一晚,那哥们的复习试卷不见了,到家里来找儿子想借去复印一份,儿子却撒谎说他的也找不到了。”
每个孩子都有几个朋友,也渴望友谊,但孩子之间似乎都有着一个威胁友谊的杀手—嫉妒。因为同龄孩子之间,往往免不了竞争,因此在面对比自己优秀突出的朋友时,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种心理很多孩子都会有。
孩子出现嫉妒心的主要原因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先天性的就具有一种强烈的以自我为尊的意识,即自己是'猴王',是最重要的,是最强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号人物。但是人不可能永远是最强最好的,总会有优秀者出现,由此产生嫉妒便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而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产生嫉妒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生活环境的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儿童教育的讲稿》一书中对家长们强调说:“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看不起、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嘲笑讽刺,这些行为会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孩子。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辨别出家庭成员的哪些行为该学习,那些该排斥,孩子在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就产生了嫉妒行为。
2、家长语言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有时会无意间给孩子一些不太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被动的处在“比较”的环境中。
有位朋友去接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放学,孩子见到她时兴奋地说:“妈妈,我今天没有哭。但是坐在我旁边的邻居男孩明明哭了。”朋友回答孩子说:“你比明明厉害,真棒!”
听得出来,朋友的本意其实是想夸孩子表现好,却在无形中引导着孩子去跟别人比较了。那天别的孩子做得比自己孩子好,孩子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3、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征的影响
幼儿时期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外界事物分类,并做出直接的情绪反应。
比如:当几个月大的孩子想要妈妈抱抱时,而这时妈妈抱的不是他,而是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就会哇哇大哭,一定要妈妈放下别人家的孩子抱他才行,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他认为妈妈是他一个人的,这是婴幼儿身上最明显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对孩子的影响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殃感到快乐。”
过强的嫉妒心轻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重则影响到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这种不正确的心理防卫甚至会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障碍。
1、社交弱势
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说:“嫉妒能使亲密的好友翻脸,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可以说,它是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象征着人性的弱点与丑恶的一面。”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会对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朋友,冷言冷语,故意搬弄是非,背后说坏话,设法让对方难堪,甚至产生怨恨。这非常不利于人际交往,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没有朋友,从而处于社交弱势地位。
2、妨害身心健康
德国著名医学家格赫德曾说:“大多数容易嫉妒的人,都会胃口差、食欲低下、情绪低落、心气不顺、胸中郁闷,百病丛生,工作效率下降。”
当孩子给被嫉妒人伤害时,对方进步会更大,变得更强。而孩子让自己经常处于焦躁、愤怒、抑郁、自惭、自责、的消极情绪中无尽的自我折磨,长期下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3、阻碍个人发展
嫉妒就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为自己作不好或得不到的事物给自己找借口。比如:“有什么了不起!”或“我才不稀罕这种东西呢。”这种自欺斯人的借口,会让自己越来越不愿意面对现实,对自己以后有着直接的影响。
孩子的嫉妒心,家长如何引导变进取心呢?日本一位心理学家说:“打消嫉妒的理想方法,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对手以上的地位。”
孩子的嫉妒心,大部分只是因为不服气而已,并不是真的有什么恶意。所以,家长在引导的时候用对方法,这样的嫉妒心也可以变成让孩子进步的进取心。
1、引导孩子从嫉妒他人的优秀转变为关注自己的优秀
孩子嫉妒别人的时候都是把目光放到别人的身上,看别人的优点,完全不想自己的优点。所以家长引导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把关注他人的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
比如上面的孩子深然嫉妒小辉的故事讲得好,我当时是这样跟他说的:“深然,小辉哥的故事是讲得好,但是我记得你画画也很棒的,在幼儿园里还得了奖,对吧?”因生气而闷闷不乐的孩子听了我的话,略带害羞的笑了笑说:“是呀,老师还说我很厉害!”
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是孩子获得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因素,是克服嫉妒心的良药。
2、鼓励孩子发扬自己的优势,学习他人的优秀
当家长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上也有优势时,这时需要家长接着引导孩子:让他知道对方比他好的原因,并鼓励他通过努力变得和对方一样好,甚至更好。
比如上文的深然,当他听了我的话,生气的情绪有所松弛,我接着跟他说:“你画画那么棒,平时肯定也爱练习,小辉故事讲得好也是一样的,因为他平时爱阅读,所以才会讲得那么好。如果你也像他一样,平时也爱多阅读,肯定也会和小辉一样讲得好。”孩子听了用力的点点头,不生气了,也没有了嫉妒的情绪,高高兴兴的拿起绘本和别的孩子一起看去了。
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克服嫉妒的关键。
3、引导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宽容合作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会在竟争失败后,不仅会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更会对对手充满敌意。这是因为孩子还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竟争。家长在引导孩子明白竟争中互相包容接纳的好处的同时,更要让孩子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竟争没有合作,自己会被孤立,人际关系紧张,对学习和生活是非常不利。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能和比你优秀的人合作,取长补短,你们俩一定都会变得更棒。
孩子嫉妒心强,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弱,想要自己调整过来不容易,所以父母一定要用适当的方法来让孩子把嫉妒变为自己上进的动力。听起来不太容易做到,上面三条方法经过我自己的试用,确实有效,如果你正好也有这个困扰,不妨拿去试一试,说不定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相关文章
- “你要生二胎,我天天欺负他。”儿童心理学家教你引导孩子嫉妒心
- 孩子对老师有不好的看法,还变得嫉妒心强,父母应该怎么做
- 孩子不是用来比较的,容易让孩子有嫉妒心
- 孩子从小争强好胜爱慕虚荣?要警惕“孔雀心态”,4招化解嫉妒心
- 孩子从小争强好胜爱虚荣?父母要警惕“孔雀心态”,3招化解嫉妒心
- 孩子有“嫉妒心”并非是坏事,聪明父母懂得让它转化为优势
- 二胎掐架呈常态?学会用爱填满“竞争"沟壑,化解孩子“嫉妒心”
- 宝宝也有嫉妒心?当然,家长教育不好可能会孩子成长不利
- 帮助孩子平息过强的嫉妒心
- 孩子“嫌家贫”,因攀比心太强,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别太较真
- 孩子“爱逞强”不是坏事,但有时让父母很头痛,4个方法正确引导
- 孩子害羞“胆小”?家长不要急,找准方法多引导才是关键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用这三个方法正确引导 帮孩子克服认生
- 孩子插嘴太烦人,家长该怎么引导?这3个方法比说“闭嘴”要管用
- 孩子说谎不认错,不必担心,教会你如何正确的引导方法
- 不要“引导”宝宝说话,越教孩子开口越晚!有方法孩子才会早说话
- 宝宝有“插嘴”的坏习惯?学会这3种方法,引导孩子“表现欲”
- 家里的狗狗害怕孩子?主人要引导,6种方法让狗狗与孩子相处融洽
- 面对形形色色的广告,家长采用这4个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 孩子在家是“话唠”,在外变“哑巴”?四种方法他学会勇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