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再爱孩子,碰到原则问题也要狠心,别等自食恶果后才知道改 教育孩子什么是原则性问题
现如今家长在教育方面都存在一个不好的共同点,就是对“熊孩子”调皮捣蛋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孩子想什么就任由孩子做什么,直到孩子真正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才会采取措施。俗话说:“小树不修不直溜”这句话还真没毛病,小树不修好等长大了往往就无从下手,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需要从小抓起,正确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和习惯,把不好的现象扼杀在摇篮里。
“熊孩子”爱捣蛋在生活中层出不穷,有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
去超市购物的时候,看到一个小男孩用购物车一直不停的撞击一位成年男士的脚,刚开始男士并没有打算做出什么反应,只是稍稍的往后退了一步,正因为如此,小男孩变本加厉的撞击。
正所谓“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就在连旁边排队结账的路人都看不下去的时候,这位男士就向小男孩提出了警告,但是小男孩依旧保持熟视无睹的态度,并不打算善罢甘休。
终于,这名男士已经无法对这种事情保持沉默,拿了一瓶牛奶直直的往男孩的头上泼去,这时孩子的妈妈看见了自觉理亏拉着孩子就离开了。该男子的行为真是让人大快人心。你要记得,你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社会上总有人会帮你教育他!
另外一个案例:一位孩子当街对自己的妈妈拳打脚踢,原因竟然是因为游戏输了心情不好,正好此时妈妈又催着孩子回家,不凑巧撞在了枪口上,孩子就把气撒向自己的母亲。据了解这位妈妈平时就对自己的孩子无比放纵,当天也是陪着孩子去网吧,手上脚上全是被儿子打过的伤痕。
这种事件发生的源泉是什么?就是因为当孩子屡屡犯错时,大人、家长往往会拿孩子年幼没有意识,但是心地是好的,只是比较淘气不要跟小孩子计较这些理由进行搪塞,一次次帮孩子洗刷罪名。渐渐的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犯错却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只会变得越来越放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切不可因为孩子年幼而放纵,否则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面对正值少年般青春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才能让孩子以后的人生越来越顺利呢?不轻易对孩子妥协
孩子年幼,一般都是说不了几句就哭哭啼啼或撒娇让家长心软让当前做的错事如过眼烟云,但是那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不守规则。此时家长可以先调节孩子的情绪,需要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记在脑子里,记在心里,必须改正争取以后不再犯。
年幼不是借口,也需要承担责任
一般父母都会对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他们就没有办法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需要自己承担,没人会对自己的错误“背锅”,以后的人生也是自己负责,不管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是需要自己来扛。从此以往孩子知道“责任”这个词的意思,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
善恶分明不心软
家长对于如何处理孩子的错误事情,一直都是犹豫不决的。打骂是不对所以一般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处罚规则,在其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又可以让孩子吸取教训。但是孩子一旦触碰原则,家长此时就不可以心软。但是在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上,家长就可以对孩子施行奖励机制,这样公平公正,孩子又不会触碰底线的去做事情,又可以有自己的小骄傲。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如果把教育称之为一项技术,更不如说是一项艺术。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一生需要去探索的问题,只有履行自己的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才可以安心把孩子交给社会,做一个称职的社会公民!
相关文章
- 孩子夸奖自己贬低他人,是家长失职,要及时干预,以免自食恶果
- 孩子在饭店玩被汤锅烫伤,家教的缺失,让孩子自食恶果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创始人,自食恶果,很多妈妈还深信不疑
- 孩子的缺点总是改不了?家长可以试试“亮点原则”
- 孩子一哭,家长就没原则没底线?快来看看育儿陋习,你中了几条?
-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改善孩子的这个毛病?
- 孩子之间打架,家长要不要介入?介入的话,3大原则不能触犯
- 孩子如果出现这两个行为,说明家长溺爱了,不及时改正会害了孩子
- 孩子缺乏耐心,都怪家长不狠心,多少优秀孩子都是被“逼”出来的
- 孩子越长越笨?了解“天赋递减原则”,家长才不会焦虑
- 家长应鼓励孩子交朋友,但是也要坚守原则,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 家长要舍得要狠心才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尤其这两点
- 碰到熊孩子,找他们理论过程中,熊家长讲“我们就没素质怎么了?”该怎么反驳?
- “原则对孩子很重要”|太讲原则的家长,更容易让孩子贪得无厌
- 你若不狠心,孩子将来会“狠狠报复你”,父母要牢记这3大原则
- 我国每年2万儿童折损在路上,外出保护好孩子,家长须知两大原则
- 我门诊碰到一个打死都不愿让孩子做胃镜的家长
- 降温了孩子保暖,家长一定要避开的误区,注意“三暖二凉”原则
- 孩子不肯改错,家长应该掌握5个要点
- 孩子偷钱怎么办?家长的正确引导,这才是改正错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