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替孩子走的路,明天都会变成他的坑 孩子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
自从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有一个声音就频繁出现在各界媒体:父母凭什么不用培训就可以上岗,他们懂得如何做父母吗?
每个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学校”都会做一二十年的学生,家教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如何教育你,你将来就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纵然也有不少幸运的人得益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总的来说,生活中确确实实没有那么多“名校毕业生”。
当今全球都面临同一个问题:身体发育的年龄整体提前,但是心智成熟的年龄却在推后。当这些孩子逐步成长为成年人、做了父母,难免给人一种“孩子带孩子”的错觉。大家似乎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对自己的人生开始负责,就已经要开始对另一个生命负责了。
我是这么描述当下父母现状的:
焦虑 、孤独、恐慌、优越、无助是现代许多年轻父母内心难以名状的“综合症”。
大家似乎富有着但同时也贫穷着,似乎喧闹着也孤独着。
孩子需要我们恰当的帮助,而我们自己似乎更需要帮助。
因为,我们的心乱了。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我们又成了他们的原生家庭。所有人都应该知道,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更要知道大部分人都和你一样,成长历程并不是很顺利。你需要做的事重新认识自己身为父母的真正身份和角色,制定一个其全新的目标,一心一意自查有没有向着新目标前进,父母是:
孩子成长的协助者!
孩子灵魂的服务者!
01 孩子成长的协助者!
身为父母,孩子并不是你的创造,你甚至都不知道精子和卵子相遇以后是如何演变成为一个高等而复杂的生命的,你能为他做的是那样有限,所有一切生长的事情都是他自己悄悄完成的。
所以准确来说,你既不是他的创造者,也不是他的所有者,协助者才是父母的本职工作。当孩子能够感知到自己内在的强大,生命才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蒙台梭利一再强调,孩子没有成人想象的那么脆弱,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人来拯救他;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他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同时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喜恶,并不需要你为他打下江山,让他成为被动的继承者。没错,他们离不开成人,但他们只需要我们的协助,仅此而已。全世界孩子的心声是:帮助我以自助!
协助者的意义不是协助孩子成长,而是协助孩子让他自己自助式成长!如果你协助或者纠正的是孩子稍微练习几次或者不久就能解决的事情或问题,那么你实际上就是在害他。
(1)协助者的工作
① 为孩子提供适合成长的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创造。
② 为孩子提供正确的示范。
语言√ 行为√ 情绪√
③ 不帮助孩子做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给孩子提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要求。
(2)协助≠帮助
协助和帮助作用不同。
前者,孩子是主体;后者,孩子不一定是主体。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的的确确也是什么都想“让我来”,但是在完全实现这个教育理想之前,身边需要一个给他提供“武器”的协助者。没有绝对的独立,就像没有绝对的自由一样。作为协助者,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提供可操作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完成!
比如,他想练习开关水龙头,你事先得为他准备一个方便工作的洗手环境,无论是高度还是大小都便于孩子使用和练习;而不是每次都要求助于你。他需要自己也很独立、很自由,像大人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这几点,会让他的内心很知足、自信、有尊严感。
他想自己做个简单的水果沙拉,如果你把协助者的角色理解为帮他样样弄好送到他面前的话,你又错了。孩子想自己做水果沙拉的冲动比吃大得多,他要的是自己亲手做。协助者的任务应该是为他准备一把适合他小手使用并且安全的小刀、一块大小合适的菜板、高度与孩子身高相称的工作桌,以及水果和沙拉酱等材料。当孩子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美食,内心洋溢出来的是自豪感:这是我自己完成的。
我们再举一个阅读的例子。如果孩子每次想看书都需要来询问你的意见和请求帮忙拿书给他(其实他也不太确定自己想看什么),然后拿到书以后还要临时想办法去哪里看,那么几次以后他可能就会放弃做这件事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帮助孩子拿书、帮助他读书、帮助他认字等都是无用的。你要做的事是帮助他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有自己固定的一个小空间,那里有低矮的书架,可以顺手就拿到;有舒服的小椅子、小沙发或者地垫,有充足的光线等,可以随时方便孩子自主地去享受自己的阅读时光。
一个合格的协助者,他的工作总是润物细无声、处于隐藏状态的,不会让被帮助的人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与无用。
我们来看一组对比图:
温馨贴
在实际生活中,有父母会把协助者极端理解为: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做;或每次都对孩子说,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发现,当请孩子帮忙的时候,孩子就学会了原话奉送:我不!妈妈的事情,妈妈自己做!
蒙台梭利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基于对各阶段孩子发展特征的充分观察,为他布置适合该年龄阶段特征的环境,以让他自主工作、探索。适合孩子的工作,是他能够胜任或者稍微努力、反复几次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适宜的环境才能激发孩子的工作欲望、获得成就感。并不是笼统的什么事都给孩子做,不适合孩子的工作会影响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太简单的事,孩子没有兴趣做;太难的事,孩子做不到便容易产生挫败感。
协助者的使命就是要观察你的孩子,准确判断他的发展需求,然后默默协助他排除成长障碍,让他大步、自信地往前走。父母的协助不是张扬的帮助,更不是代替孩子做事。成长也需要尊严!
02 孩子灵魂的服务者
当你正准备大刀阔斧为孩子谋划和掌舵的时候,有人告诉你这个身份,即孩子灵魂的服务者,这可能会有点令你不知所措。
父母都习惯了主导而不是向导。主导和向导的区别就是,前者有决定权,后者没有决定权。
就好比你到了一个旅游景点,向导的职责只是告诉你哪里有什么游玩项目可供选择,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属于你自己,他并不能主导你必须怎么做或不能怎么做。
父母最高层次的爱是为孩子灵魂(精神)服务的爱。蒙台梭利认为,当你开始习惯并渴慕观察孩子的精神现象时,说明你已经做好了成为一个蒙氏教育工作者的准备。
什么是为孩子的灵魂服务?最直白的解释就是:你每天不只是关心孩子的吃穿,你应该更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具体如下。
(1)精神状态
孩子精神充实的表现:满足、喜乐、情绪稳定、内心充满爱、眼睛明亮、做事专注、自信、积极乐观、容易相处、讲纪律和规则。
孩子精神不充实的表现:空虚无聊、无精打采、容易犯错、情绪不稳定、黏人爱哭,做事不专注、任性、胆怯、混乱。
孩子精神充实的途径:专注地工作;自发性兴趣得到满足;学到自己想学的新东西;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满足;价值感得以体现。
(2)情绪状态
做什么事孩子平静?
做什么事孩子喜悦?
什么事最容易让孩子生气?
孩子恐惧什么?
(3)兴趣爱好
什么事能让孩子专注?
什么事孩子喜欢重复?
(4)学习状态
自主学习□ 渴望学习□ 被动学习□ 排斥学习□
通过科学的观察并得到准确信息以后,你就会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这个协助者应该在哪方面为他服务了。这就是经常跟孩子谈谈心、聊聊感受、关心他的兴趣爱好的父母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无话不谈,一直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原因。而只关注孩子吃穿的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话题会越来越少。这些孩子不缺吃、不缺穿,但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身体服务者和精神服务者的区别
父母没有权利选择生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就像孩子没有办法选择降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一样。身为父母,你最大的主动权就是可以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从蒙氏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做的是“终身成长的父母”,做好孩子成长的协助者!
(本文节选自《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实战手册》,内容有删减)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中国式父母,造成了中国式巨婴;今天你替孩子走的路,明天都会变成他的坑!不要让我们以“爱”之名剥夺孩子『自己做』和『做自己』的权利!
相关文章
- 孩子会走路了,为什么总要抱抱?看完这些原因,别再误解孩子了
-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坑分享给你,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为什么孩子会走路反而更想“要抱抱”?这些原因,多数家长不知道
-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这些原因,很暖心
- 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 宝宝走路早晚代表着智商高低?你家孩子多大会走路的?
- 当一段婚姻,如果生不出孩子,大多都会走向末路
- 爸爸别只赚钱,教育孩子需要你做这3件事,否则孩子会走弯路
- 这一定是奶奶带大的娃,走路都跟奶奶一样,网友:小孩子都会模仿
- 会做家务的孩子更聪明,妈妈家务引导四步走,拒绝“被迫执行”
- 坑娃的多半是亲生父母,带娃路上毁孩子的行为,你有几个?
- 孩子14岁时,家长一定要告诉他的7个道理,帮孩子少走一些弯路
- 孩子2岁不会走,妈妈带孩子去检查,医生怒吼:怎么能这么对孩子
- 孩子不肯分床睡,都是“恐惧”惹的祸,家长要教会孩子走出幻想
- 孩子不被老师“待见”怎么办?家长牢记3点,让娃少走弯路
- 孩子不讲话?大点就会了?走出误区,别错过孩子语言训练的关键期
- 孩子专挑高低不平的路走,管教也不听,别愁,行走敏感期来了
- 孩子什么时候学走路最好?专家建议这个年龄最合适
- 孩子会用纯净的想法创造,家长当好引路人,呵护引导孩子的创造力
- 孩子会走却总是让抱,家长先别急着拒绝,试着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