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自卑,大多是这样的父母带出来的 自卑的孩子都是父母造成的
周末参加了一个亲子活动。
活动开始时,主持人要求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前面的小朋友都是大方地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来自哪所学校、喜欢什么。
但其中有一个读二年级的小男孩很害羞,一直抱着妈妈不松手,死活不愿开口,无论妈妈和主持人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妈妈刚开始还满脸苦笑地解释:
“我们家这孩子就是个胆小鬼,本来他不愿意参加活动的,是我逼他来的,就是要锻炼锻炼他。”
后来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直接当着评委和众人的面爆发:
“怎么搞的?在家怎么练的,你都忘了吗?别的小朋友都可以,为什么你不行?”
怯生生的小男孩被妈妈骂得更紧张了,开始抽泣。主持人试图缓和气氛,劝道:“这位妈妈不要急,孩子不愿意也没关系!”
谁知妈妈疾言厉色道:“不行,他会自我介绍的,我教过他!”
接着,妈妈对儿子说:“你说不说,再不说,我就把你丢在这里了。”
小男孩哭哭啼啼地说了自己的名字后,迅速躲到妈妈的身后。
主持人只好让妈妈带着儿子先下去休息,让后面的孩子上场,这尴尬的场面才告了一段落。
叮当认为:我们做家长的都能够理解这位妈妈希望锻炼孩子勇气的一篇苦心,但这种教育方式实在是太粗暴了,只会让孩子越变越糟。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爸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爸妈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被吓大的孩子让人心痛
江苏一位爸爸为教育10岁的女儿,居然把她放在5楼阳台外的晾衣杆上责骂。
女孩两手紧紧地抓着晾衣杆,吓得撕心裂肺地哭喊!
据了解,女孩的父亲孔某把女儿绑在高楼外的晾衣架上,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
路人听到了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声,报110后才终止这一闹剧。
公安机关立即对孔某的行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会同街道社区、妇联、团委等部门开展后期工作。
“这是教育女儿吗?”
“这算不算虐童?”
对于“教育女儿”的说法,很多网友似乎并不买账
小编的心一直被揪着,不自觉地会想,孩子万一没抓牢掉了下去怎么办。爸爸解释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采取了这种教育方式。
人身的安全保住了,心理上的安全呢,这种行为得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伤害?
教育博士张博曾说过,恐吓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消极、负面的评价与引导,不良的评价与误导,会使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混乱,影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经常被吓唬,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叮当的朋友小蔡是一位小学老师,她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100倍!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认为大人的话就是正确的,因为父母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父母一句无心的气话,比如“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要被抛弃了,从而产生恐惧感。
而有些家长的口头禅“再不乖要被警 察叔叔抓走”、“不好好写作业要被老师打PP”之类的话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环境、社交环境等产生恐惧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
长期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被这些负面感受占据心灵,慢慢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形成自卑、懦弱、孤独、压抑、内向、依赖等不良心理及性格特质,甚至还可能引起智力发育迟缓等严重问题。
经常被吓唬,会加重孩子的叛逆
“虎妈”蔡美儿曾在自传《虎妈战歌》中提到过一件自己和女儿间的事情:
女儿露露小时候每天都会被自己要求练习钢琴,但是露露并不想练琴,有一次露露一直持反抗的态度,蔡美儿立刻摆出“虎妈”的姿态,对女儿说:“如果你不肯练琴,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
当时天气很冷,露露穿得也不多,她以为女儿一定会服软听话。
万万没想到,同样倔强的女儿竟然穿着单薄的衣服,径直走出了门外。
在虎妈的逻辑里,“你要是不弹钢琴,就要出去受冻”,而在女儿的逻辑里,“我就偏要出去受冻”。
也就是说,对于父母吓唬式的教育方式,他们会由恐惧慢慢开始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别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
就好像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一样,我们很多大人恨铁不成钢,孩子一有消极的表现,他们就开始批评孩子“胆小鬼”、“懦弱”、不争气。
一位网友就在微博上吐槽了大人说小孩儿“胆小鬼”的事儿。
这么做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的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咱们的宝贝小时候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全在于身边大人的评价,妈妈说他是“胆小鬼”,他就真的把自己当成胆小鬼了,日后的言行举止,就会向着胆小鬼的方向发展,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揭掉这个标签。
所以,请别随意给孩子下定义和贴标签,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要把孩子固化成为一个刻板的印象。
以积极鼓励为主,陪伴他们成长才是我们家长的好选择。
杜绝对孩子过度保护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会使孩子畏惧困难。
父母如果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一味地“保驾护航”,把孩子保护得太好,只会剥夺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使孩子变得胆小和畏惧困难。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孩子都必须具备独立的思想,与其将所有的心思与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为孩子包办一切,还不如做好自己,并在日常生活中将“做好自己”这种理念传达给孩子。
2014年,黄磊带着多多参加《爸爸去哪儿》,多多的乖巧、懂事、体贴、有担当,俘获了不少观众。这样惹人喜欢的孩子,必定少不了父母的良好教育。
在黄磊和孙莉的微博里,常常活跃着多多的身影。
多多独立尝试编织帽子,完成卖相极好的甜点,在老师的指点下独立为芭比做裙子,甚至自己设计并制作礼服,爱看书,也爱美好的大自然。
多多勇于探索和实践,最后能独立完成许多的事情,一定受益于父母的良好教育和爱的滋养。
黄磊在谈到育儿经时,说: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我们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克服胆怯心理的同时,要适应孩子的成长规律,用心陪伴,用爱包容,他们终将会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我们口中那一个害羞得躲在墙角的“胆小鬼”。
您觉得孩子胆小,我们家长可以怎么引导呢?可以在下方留言与大家分享您的想法哦~
叮当派,专注5-12岁儿童语文学习的趣味精读导师与时间管理教练;加入叮当亲子读书会,每天5分钟,7天一本书,帮助孩子养成优秀读写习惯,自信快乐成长~
相关文章
- 孩子自卑、胆小,大多数都是这类父母造成的
- 什么孩子会胆小自卑?不想让孩子自卑父母这些行为要少做
- 错误的哭穷教育,带给孩子的不只是自卑,还有父母意想不到的伤害
- 大多数父母的教育理念都是错误的,教出的孩子对社会没有贡献
- 孩子“自卑”不一定是坏事,父母给与鼓励支持,变成孩子源动力
- 孩子天生胆小怕事,没自信,父母用“归因理论”,让宝宝更自信
- 孩子太胆小,遇到事就往父母身后躲?别担心,做到这几点可以纠正
- 孩子并没有“天生性格”,大多是父母引导,你知道正确方式吗?
- 孩子承受的情绪暴力,大多来自不会沟通的父母
- 孩子的玩具被抢走,应该教他谦让还是抢回来?大多数父母都教错了
- 孩子的逆反心理,大多源自父母的否定,不如因势利导“顺着”孩子
- 孩子胆小、怕事,可能是“被害人心理”在作祟,父母要对症下药
- 孩子胆小怕生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没有做好这些事情
- 孩子自卑胆小敏感怎么办?让孩子快速改变6招,简单实用易见效
- 孩子都5岁了还不会上厕所?大多数父母都错过了这4个阶段
- 父母本是最亲近的人,却在孩子内心种下自卑,让孩子备受摧残
- 父母给孩子起名很随意,元芳,王昭君,上学后的缺号让孩子自卑
- 8岁女孩总是戴帽子,父母以为生病,医生:你们忽视了孩子的自卑
- “妈妈,我不如他们”,孩子有自卑倾向,父母别忽视“优势教养”
- 一位6岁孩子的话戳疼所有父母:爸妈别自卑,你们也可以不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