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热是不理性吗 择校热是什么意思
所评图书:书名:《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作者:(美)马塞厄斯·德普克、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译者:吴娴、鲁敏儿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最近几年来,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国内城市都不断传出父母为孩子择校而不惜连夜排队,或是让孩子接受严格的培训指导以通过激烈竞争的面试,甚至有些时候,父母等监护人自己也得参加面试(这后一种做法经常被教育部门纠正)。
类似的现象,其实也出现在纽约、洛杉矶、孟买、东京、香港、台北等境内外的其他世界级大城市。在这些大城市以及规模稍次的大中城市,孩子降生以后,父母就必须想尽办法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为争夺顶尖的幼儿园、顶尖小学、顶尖中学、名牌大学的学位而持续努力。
名校热、择校热,是不理性的吗?放眼世界范围,名校热、择校热的“热度”相对较低的个例,出现在德国。德国、北欧国家的公立学校体系完善,学校质量相对稳定统一,尤其是德国,会让学生在四年级或六年级之后分校,面向学术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两大体系。
但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同地区、城市甚至同一地区的高等教育甚至中小学教育,质量差异明显,如果孩子不能自发主动的努力学习,就很可能没有机会进入名牌大学,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面临不利地位,这使其父母有很强的动力逼迫孩子努力学习。为了增加考入名牌大学的机会,在韩国、法国、中国、土耳其等国,父母会依次重视顶尖中学、顶尖小学,条件允许的,还会为孩子聘请家教、报读兴趣班。从这个意义上讲,名校热、择校热,与社会和经济体系中的许多常见现象一样,不但不是不理性的表现,反而体现了家长作为经济人的高度理性。
经济学家、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马塞厄斯·德普克和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合著的《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一书深入探讨了当下、历史上的育儿习俗,深入分析了最近十多年来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育儿模式从过去相对宽容、放任的方式,转向干预性强、压力值大的培养方式的原因所在,指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激励。
这本书还深入考察了教育政策和制度对于育儿模式的影响,强调指出应当强化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导向,来缩小不同家庭背景之间的孩子的机会不平等。
育儿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专断型教养方式(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对之施加严格控制)、放任型教养方式(父母让孩子自主决策,鼓励他们独立)、权威型教养方式(是专断型、放任型的折中,父母会努力影响孩子的选择,但不是通过命令和约束,而是通过说理和努力塑造孩子的价值观以达到目标)三种。三种方式不存在绝对的优劣,《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书中指出,很多人推崇北欧国家盛行的放任型教养方式,但那其实也不是万能灵药,孩子固然能够更好的培养想象力和独立性,却也不免放任自流而习惯于沉溺于眼前快乐、不顾长远后果,很多孩子因此会失去获得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甚至还可能尝试酒精、毒品等危险活动。而专断型、权威型教养方式备受诟病的一点是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受到阻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影响,但确实也能增强个人成功的驱动力。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书中从经济学视角深入分析了不同的育儿模式。依照经济学大师加里·贝克尔的思路,如果父母总是准备采取对他们成本高昂(经济支出、时间陪伴、精力关注等方面的成本,以及尊重孩子自主行动而宁愿蒙受可能损失)但能够增强孩子整体福利的行动,这可以因此定义其为利他主义父母。而父母行为也会存在第二个动机,即父爱主义,相信为了孩子好而限制孩子的自主权。书作者指出,几乎所有父母都存在父爱主义或利己主义动机,只是程度问题,而具体如何选择,取决于环境。
耶鲁大学法学院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过一本引发了广泛争议的作品《虎妈战歌》。《虎妈战歌》阐述了专断型和权威型教养方式的考虑。尽管有人认为蔡美儿这样一个“虎妈”,主要源自其华裔背景,但《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这本书显然不这么看,而是指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和经济竞争强度的加大、社会不平等程度的加深,很大程度上迫使人们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和资源在孩子身上,通过更多的干预来敦促孩子努力学习来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互联网革命,使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带来的回报水平大幅增长,这使得为人父母者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近几十年来欧美国家几代人的养育观念所发生的变化证明,即便是其本人成长于放任型家庭教育环境,最近十多年、二十多年里的两代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也会倾向于构建专断型或权威型的家庭教育环境。
书作者认为,家庭、父母采取的教养决策,不仅会受到经济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包括我国在内,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开始高度重视中低收入家庭孩子获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机会的重要性,来确保社会保有基本的活力。书中还强调指出,尽管择校热、名校热出于人们的理性考量,但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凸显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及分布失衡的问题所在,所以应当致力于强化教育公平。
相关文章
- 理性看待“短视频”的全面“侵袭”
- 4月龄宝宝看到奶瓶就哭,以为只是生理性厌奶,结果被医生痛批
- “熊孩子”让父母抓狂时,用理性思维对待孩子,你会发现结果不同
- “隔代教育”不利于身心健康?一味否定不可取,父母应理性看待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宝妈宁愿请月嫂,也不愿找婆婆帮忙?90后很理性
- 乖小孩长大后为什么变“坏”了?父母缺乏理性与思考是关键
- 习得性理性:总是否定孩子危害大,给予孩子肯定很重要
- 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体重降低?
- 以知识武装自己,用理性面对挑战!别让英语成为育儿路上的障碍
- 大概有2/5的宝宝会发生生理性肠痉挛,符合这些条件就可诊断
- 如何让你的小孩“经得起诱惑”,创建理性思维
- 孕妇生理性水肿4种护理方法
- 孕晚期要警惕病理性腹痛
- 孕期正常的生理性腹痛?孕期病理性腹痛?如何辨别真假宫缩
- 孕期水肿分为哪几种?如何应对生理性水肿
- 学生为什么会选择校园霸凌?
- 孩子“条理性障碍”,家长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则”可轻松应对
- 孩子头痛是心理性的?专家:健全孩子人格别忽略心理健康发展
- 孩子得“心理性矮小症”?可能是因为你给的爱不够
- 孩子有生理性腹泻,不见得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