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有监督的信任才是真正的信任 你对孩子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明确规定,上学不准带手机。
孩子也愿意遵守这个规定,并跟妈妈承诺,绝不带手机到学校。
妈妈信任孩子,初三的孩子应该值得信任了。
这天上午9点多,妈妈翻看手机,意外发现了孩子在朋友圈的点赞,是又惊又恼。这说明孩子不仅带了手机,而且没有好好上课。
妈妈感受到了欺骗,想着回家一定要教育教育这个不守承诺的女儿,可又怕说过了,女儿心理上受不了,万一逆反起来更麻烦。
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是,晚上回家或者第二天早晨孩子上学前,跟女儿明说:孩子,从今天起你把手机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好不好?
一个初三的孩子,听到这个话一定就明白了。一个初三的孩子,听到这个话应该不会继续“胡搅蛮缠”。如果孩子听到这个话发脾气,或者用“你这是不信任我”等言语来蒙混过关,那妈妈可以用陈述句的语调郑重的和孩子明说:任何缺失了监督的信任都是放纵;任何一个不被监督的人也会趋向于放纵。如果孩子听了这个还“不依不饶”,那就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了,就很可能是孩子在性格养成方面的问题了,今天就不讨论了。
信任,相互信任,是我们人际交往的基础。去饭馆吃饭,我们信任老板会做干净的饭菜给我们;开车在路上,我们信任对方不会越线冲我们直撞过来;一男一女凑一块过日子,也得相信对方不能趁自己睡觉的时候把自己给卖了。总之,但凡有其他人在场的环境里,我们都必须选择信任。事事提防、处处提防、提心吊胆的日子是没法过的。
信任,相互信任,是一套人际交往的简化机制,过多的算计将会导致我们的大脑因过热而“死机”。大脑为了节省“运算能力”,就进化出了许多这种简化机制,比如“以貌取人”,“以地域取人”等等。大脑的工作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简化就简化到极致——信任你,就会100%的信任你,不加任何的防备。因为这样最省劲。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人,一旦没了规矩,没了强有力的监督,放纵自己就是早晚的事儿了。所以,对孩子所谓的信任,必须辅之以规则和监督。信任与监督,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信任孩子,不仅是个明智的选择,还是个有道德感的选择。但如果只是信任,日常不加以必要的监督,那离明智和道德其实就很远很远了,直白说,只是为了图省事而已——信任孩子,孩子就能自动的遵守规则,就能自动的持续遵守规则,就能自动的长大成人,这事儿是不是想想都觉得美好啊?!
我们经常诟病封建王朝的统治是“外儒内法”,表面上说的是仁义道德,背地里等着的却是严刑峻法,说他们表里不一。我觉得这样理解就显得幼稚了。仁义道德是提倡,是引导人们的行为往好的方向发展,是大大降低社会管理成本重要手段。人人都是君子,那多好管啊,多省事啊。但总有人见钱眼开的,见利忘义的,所以,严刑峻法作为惩戒的手段是必须要存在的,严刑峻法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监督。
信任孩子也是这样,是我们父母降低管理成本的最佳选择。但离开了监督的信任,就基本等同于了放纵了。
另外,人都是难免犯错的,孩子在承诺之后,偶尔的“违规”,经常的偶尔“违规”,都是正常现象,父母没必要大动干戈、上纲上线。监督就像河堤,而河堤的作用,就是忍受河水的不断冲撞。
河堤必须在,河堤不能垮。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相关文章
- 信任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信任呢?
- 孩子是否优秀,取决于父母的信任,别让你的不信任限制他们的成功
- 孩子游泳时家长要如何监督?万一孩子溺水了怎么办?
- “你可千万别告诉西西妈妈啊!”也许,我们需要给孩子多一点信任
- 一篇动人的育儿故事,在信任和鼓励中成长的孩子,潜力会超常发挥
- 一被老师找家长就骂孩子?你有多信任孩子,孩子就有多优秀
- 从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开始,重新建立信任关系,继续加油
- 你信任孩子吗?不管你信不信,孩子能读懂你话语里的不信任感
- 你送走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玩具,还有孩子的信任
- 冠军爸爸:中国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的能力和独立性
- 和孩子之间逐渐缺失的信任感
- 在外地上班,有什么好的电子产品能更好的远程监督孩子学课外班和做作业吗?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就不会害怕监督孩子写作业
- 家教育儿篇: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
- 家长如何获得孩子的信任?
- 家长要在幼儿园自费装监控?这种不信任对孩子心理破坏极大
- 家长要如何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呢?
- 我们给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
- 教会孩子先学会去分辨,然后,再去信任
- 教育孩子,家长应做到信任孩子,优秀的孩子是被“信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