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2022-03-01 12:22:07孕产
大家好,今天小编想和各位家长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做父母的大概都有这种体会,有时孩子对同一类型的习题,一再地答错。或是父母重复给他讲了多少次同一个问题,他仍然摇头表示听不懂。此时,大多数父母都会产生“这孩子真是太笨了”的想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想和各位家长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做父母的大概都有这种体会,有时孩子对同一类型的习题,一再地答错。或是父母重复给他讲了多少次同一个问题,他仍然摇头表示听不懂。此时,大多数父母都会产生“这孩子真是太笨了”的想法。殊不知,孩子一再犯错或总是听不懂,也许正是因为父母教法的错误所致。首先,父母们必须要了解一点,即施与受之间的心理差异。当你以千篇一律的教法重复讲解五次、十次,而孩子仍然不懂时,你就必须考虑到这一定是教与被教者之间想法不同所致。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但是,如果父母不了解这种差异性,尽管把一个问题不厌其烦地讲了十几次,孩子仍然表示不懂,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造成教与学双方不信任的感觉。因此,父母们必须懂得,对于同一个问题,做重复的讲解是有限度的。通常目标可定为三次。这是因为,人的思考逻辑是以“正、反、合”的方式进行的。比如,对于A的想法,形成了B的对立概念(疑问)时,原则上必须解决矛盾,以便获得真理。一般的情形是约三次尝试错误后,就能够正确地理解。然而,如果再三重复,孩子还是不懂时,父母就必须想办法换一种方法来辅导孩子,或是暂时将问题搁置,让孩子用自己的逻辑去思考,然后,让孩子叙述自己的想法,父母在此基础上给予辅导。许多孩子在学习时都表现出精力不集中,易被外界干扰,人坐在书桌前,却没学进东西去。造成孩子精力分散的原因之一,是“厌倦”情绪。有时候,即使孩子想要继续用功读书,但是时而出现的厌倦情绪,却往往妨碍他的精力,使得他的书读不下去。孩子在学习时产生厌倦情绪,多是由于头脑处于“饱和状态”的反应。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此时,就像一个人的胃处于饱胀状态时的感觉一样,任何山珍海味域可口食物,都无法再引起食欲。但是,这种生理反应与心理现象不尽相同的是,人若处于饱腹状态,则非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再度感到饥饿,而心理饱和却可用技巧来恢复饥饿。因此父母必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仔细探讨孩于产生厌倦情绪的主要起因。其中,引起“饱和状态”的主要原因有:单调——连续做单一或类似的事情,是引发“饱和状态”的主要原因;乏味——或无趣味的事,或重复已知的事也会促发厌恶、烦躁的情绪;无目标——觉得所作所为没有意义或毫无价值,不知为何而做,就无法刺激创造力,所以很快就会变得消极懒散,产生厌恶排斥的情绪;时间安排不当——学习时间过于长久而无间歇,也很容易出现厌倦和疲劳。

所以,父母首先应当清楚这些容易引起厌倦情绪的原因,做防息于未然的准备,尽力避免孩子在学习中产生厌倦情绪,让孩子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地专心读书。消除厌倦情绪的方法之一,就是父母在孩子复习功课前帮助他合理分配各门功课的时间,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地读一门功课,这样不致使孩子因持续过久重复一件事情而产生厌倦情绪。有时父母还需视情形来扭转“单调”和“过久”的局面,因为这两者有极密切的相关性,所以必须时常注意变化。而且,读书时间过长往往会觉得单调,进而倍增厌烦情绪,而过于固守旧的形式也会不自觉地进入筋疲力尽的低潮。事实上,心理上、精神上的疲惫较肉体上的疲劳更令人感到劳累。人类并没有一定的疲劳限度,所谓“疲劳极限”是因人而异的。虽然,人们都不免时久生厌,但只要适当地变换一下,也能快速削弱心中的“饱和状态”,而另生新的饥饿感。父母可以利用此技巧,适时地排除,抑止孩子的厌恶感,使孩子在学习时收到最好的效果。有些父母喜欢用时间来限制孩子,比如,要求孩子“一天要读几小时的书”,或是规定孩子“从几点到几点为复习功课的时间。”这些孩子,虽然按父母的要求做了,却往往收效甚微。

这说明,以时间来约束孩子读书,效益不佳。时间与效率无绝对的关系,父母总想以时间限制强迫孩子读书,但事实上,孩子未必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对于平常注意力就不集中的孩子,这种教育方法,尤其是一大禁忌。如果孩子的心思没有放在书本上,让他枯坐读书数小时是毫无意义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很快完成了父母布置的作业,父母一看时间还早,便又加码,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下次,他就会磨磨蹭蹭地消耗时间。如此下去,非但达不到复习功课的目的,还会养成孩子拖拉的坏习惯。因此,以时间来限制孩子读书,不能保证他会完全聚精会神地学习。父母不妨改用“量”来要求孩子。比如,要求他今天复习第几课到第几课的生字,或是要求他做多少道习题。这样,孩子对于要学习的功课有确切的概念,注意力较易集中,而且也能够自我管理。当然,父母在为孩子规定学习量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和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不要一下子给孩子布置太多的作业,让孩子感到压力太大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但如果孩子很快就做完了父母布置的练习,那么父母可以考虑下一次再给他增加一些量,而不要当时就又给他增加内容。因为如果父母已经答应孩子,做完练习就可以出去玩,或是干别的,若是父母食言,孩子下次就不会再努力,而会去拖延时间,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说到做到。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凡是有不懂的地方就会问父母,而父母呢,因为这种程度的知识还能应付自如,所以无论是作业,还是其他方面的事情,只要是知道的,当然有问必答。然而,若是这种倾向持续下去,孩子就会习以为常地把父母作为回答自己任何问题的“依赖”,在学习上有了问题也不去问老师。这种情形,父母通常毫无感觉,而一旦孩子把父母作为自己学习的依赖,就不会再重视学校,甚至连上学的目的也不甚清楚。这种教育方法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孩子上课将会不注意听讲,不懂的地方也不问,而完全依赖父母课后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