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让孩子远离不良攀比的四个步骤 对孩子不要攀比的建议
现在的孩子爱攀比,家长更爱攀比,学校都快成了家长的名利场。
孩子过生日,要比谁的生日宴豪华。
好不容易放暑假,全班的孩子都去国外游学,我孩子也必须得去。
为竞选家长委员会成员,家长在群里使出浑身解数,争奇斗艳。
家长在同学群里晒女儿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被班长踢出群。
心理学家说,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孩子通常不知不觉中就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学到很多东西,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所以,很多时候父母是什么样子,我们就可以预见他们的孩子是什么样子。
想让孩子远离“攀比”,更需要的是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的本心是很纯粹的,我有个侄子也在上小学,有一次我带他出去玩,出门之前就承诺会送给他一个玩具,任他自己挑选。
到了玩具店以后,老板也一直在向他推荐玩具枪和四驱赛车,因为贵嘛。谁知道他看了一圈之后,选了一袋纹身贴纸,才只要2块钱,我都很诧异,再三和他确定不需要换其他的玩具吗。
他就要贴纸,买了之后回家的路上都非常开心,贴在手上把自己当成动画片里的男主角。还告诉我剩下的几张要送给自己的其他小伙伴,和大家一起玩更开心。
我当时感到特别的新奇,又有一丝丝惭愧。因为在当时我也希望他能挑一个贵重的礼物,免得回去之后被他爸妈看到了觉得姑姑这么抠。但这都是出于我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需要什么。
很多家长一味的为孩子付出,在超过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外,送孩子上贵族学校、去国外旅游、穿名牌……这其中,满足的大多是家长的需要,家长在意的是,我没有给孩子这些,会不会害得他被瞧不起,我们家会不会被瞧不起。
就像有一种家长,特别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当孩子说为什么别人有XXX时,可能是新玩具、新的电子产品等等。这类家长说我也带你买去。
家长的这种行为就是在促发孩子的攀比心,让孩子觉得,别人有的,自己就应该有。
但你会发现,即使你立马满足孩子了,孩子过了这个新鲜劲,对这件东西就失去兴趣,又会提出想要新的东西,欲望永远无穷无尽。
这种即刻满足孩子的行为最可怕的一点在于,它在向孩子传达一种理念:别的孩子的东西,都比自己的好;我要是没有,我就会被别人比下去。
孩子原本纯粹的心就这么被污染了。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过,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
之前就有一个新闻,一个十岁的男孩成绩优秀,却觉得父母不配拥有他这么聪明的儿子,原因是父母没有经济能力供养他上更好的学校和出国旅游以及更高物质的消费。
孩子有这种强烈的攀比心,即使成绩优秀,长大之后也是个十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果观察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就会发现,他们真是非常喜欢在一起比较,比谁长的高,比谁成绩好,比谁更受欢迎……他们的“攀比”与我们一贯以为的“攀比”不同,并不是只会比物质,更喜欢比较的是,彼此的性格、行为,和在环境中得到的认可度。
就像我小妹妹也为此困扰,她的舞跳得很棒,可是跳舞又不能时时拿出来展示,她就最爱和另一个女同学比,那个女生会唱歌,每天都在课间领唱,所以她也和爸妈提出要去学唱歌。
其实,孩子出现攀比之心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引导。
孩子小时候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萌芽阶段,他们通过不断的和外在接触,去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
这也是孩子探索自我的必经之路。家长要做的,是当孩子发现不同,并产生困扰时,利用这个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好父母这时改如何做?就是去教会孩子自我认可,发现快乐。
父母可以从这几点帮助孩子:
1、放下自己的攀比心,决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孩子最讨厌的,就是父母常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与自己做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懂礼貌、又孝顺,这样会使得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很低,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
2、正视孩子的攀比心理,教导孩子客观的看待事情。别人有的,并不是我一定也要有,而是喜欢自己所有的。同学有最新款手机,但是你的手机当时也是自己挑选的,还记得你当时拿到它的兴奋与开心吗?别人的家庭富裕,自己的父母爱孩子的心却都是一样的。
3、抓住孩子的攀比心理,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有些人活泼外向擅于社交,有些人安静内敛心思细腻。这些都没有好坏之分,正是这些不同之处才造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4、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把比较化为动力。别人家的跑车是努力奋斗赚来的,爸妈觉得现在开的车也很好。如果你也想要跑车,那就要靠你今后更加努力。孩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肯定,这也是激励孩子的方式。
都说孩子是一块空白的画布,父母就是手拿画笔的人,你们的一言一行,变成这块画布上的一笔一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教导。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想让孩子不攀比,家长应从自身做起,调整好心态,做一个平和乐观的人。
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三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纯良的自己、诚恳的自己、磊落的自己。
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成为幸福快乐的孩子。
相关文章
- 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四个原因加三种纠正方法,家长不妨试试
- 家长必看!如何让孩子一秒远离手机然后爱上画画
- “假期综合症”,家长、孩子要如何应对?四个步骤少不了
- 孩子“重复刻板行为”让家长头疼,学会3种方法,让孩子远离自闭
- 孩子不爱运动?家长要反思这四个原因
-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该怎么做?这3个步骤可以参考
- 孩子出现“攀比心”,家长可要慎重了,正确的价值观要从小培养
- 孩子喜欢告状会被孤立?家长必看,如何有效避免
- 孩子喜欢和人攀比,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善用孩子的虚荣心
- 孩子总打断大人的谈话,家长别大意,隐性不良行为会有危害
- 孩子攀比心严重,家长做好这3点,轻松化解"孔雀心态"
- 孩子有不良行为,家长的打骂不奏效,要学会用5W和1H搞定
- 孩子爱玩游戏怎么办?聪明的家长这样做,让孩子主动远离游戏
- 孩子胆小,家长越鼓励越害怕!这3点,帮孩子远离“退缩型”人格
- 孩子营养不良,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小儿身高体重标准测量法来帮忙
- 孩子虚荣心太强,是因为孩子通常善于模仿,家长应拒绝攀比
- 孩子被人贩子抱起就跑,路上说了四个字成功自救,家长要教会孩子
- 孩子被欺负,五句话给孩子真支持,四个方法帮家长开启教育回路
- 孩子见人不开口、不爱交流,想培养热情孩子,家长要学会4个步骤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