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父母给的挫败感,是孩子一生的伤 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2022-02-25 19:33:34孕产
​“你弹的这是什么呀,没有旋律,指法不对!你是不是下午又偷懒了?我不盯着你你就不好好练习,真没自觉性!”邻居家的牛牛弹琴又挨骂了。作为邻居,这样的责骂几乎是三天听一次,内容大相径庭,无非是:你弹的不好、你怎么这么笨、真没自觉性之类的等等。

​“你弹的这是什么呀,没有旋律,指法不对!你是不是下午又偷懒了?我不盯着你你就不好好练习,真没自觉性!”邻居家的牛牛弹琴又挨骂了。

作为邻居,这样的责骂几乎是三天听一次,内容大相径庭,无非是:你弹的不好、你怎么这么笨、真没自觉性之类的等等。

别说是个孩子,就连我这个局外人,每天听着这样的牢骚与责骂,也很难对弹琴再提起兴趣。开始时牛牛还会顶两句嘴,慢慢的这个孩子似乎是习惯了妈妈的啰嗦,不再回嘴,只是机械的弹着,直到妈妈累了让他睡觉为止。

牛牛今年只有5岁,一个5岁的孩子,每天听到的都是妈妈否定的词语,他小小的内心世界会慢慢被腐蚀成什么样子呢?

父母给的挫败感,是孩子一生的伤

父母用潜意识给孩子的挫败感

“两天不打你,你就不长记性!”

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笨!”

“宝宝,妈妈帮你倒水,你倒不好会撒。妈妈帮你穿衣服,你穿的慢,耽误时间。”

“你看看xx,人家每次进步都特别大,再看看你,处处让我操心!”

这些场景家长们是否似曾相识?或许这就是你们每天和孩子对话的一部分,你们觉得习以为常。又或许你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父母给孩子的挫败感,但这些语言,你们所不经意的潜意识,就足以刺痛孩子的心。

周末我带女儿去超市买东西,在卖场里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六岁左右的孩子在选东西。

妈妈让女儿帮她找黑芝麻糊,女儿赶紧小跑着去找。过了一会女儿大概是没有找到,就空着手跑到妈妈身边。

妈妈对着女儿就喊:“不就在这了吗,你都看不见,真笨!”

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我看着小女孩大概是因为妈妈大声的责骂而羞愧,小脸涨得通红,眼泪在眼框里打着圈,倔强的抬着小头不想让眼泪流出来,然后默默的跟着妈妈身后走了。

在她忍着不让眼泪流出的那一瞬间,我是真的心疼她。其实她什么都没做错,而是她的妈妈在习以为常的对话里深深的伤害了她,我想这个孩子以后最最讨厌的食物应该就是黑芝麻糊了吧。

所谓父母给的挫败感,就是孩子觉得我做什么都不对,你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好,你总是会骂我,而我对这种责骂早已习惯。

那些有挫败感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你以为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说的话,不会伤害孩子吗?你以为孩子的内心不会这么脆弱吗?你错了,正是这些语言伤害给了孩子深深的挫败感,而挫败感产生的行为会伴随他们一生。

1、 变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年少成名的美女作家蒋方舟曾在综艺节目上剖析自己的成长历程:日常相处中,我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展示自己的愤怒,即使我已经很不愉快了,我也会忍着。我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了。

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处处谄媚,想要交到朋友,只为有人能喜欢他们,和他们一起玩。明明是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喜欢时,也会拱手相让。他们觉得反正我也不重要,有谁会在乎我的感受呢?最后只得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

2、 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

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与赞美,每天感受的都是父母的批评,会让他们觉得我做什么都是错的。他们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说话,怕自己说错了遭到批评;有想做的事不敢做,怕自己做不好,别人笑话他;遇到问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会随大流。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如果父母长期批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潜意识的认为我就是父母说的这种人,甚至破罐子破摔。

3、 自卑,不愿与人交朋友,觉得世界与他为敌

罗森堡说过:“家庭是孩子原始的自我感觉以及形成基本的身份、动机、价值和信念的背景。”由于父母长期给予的挫败感,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自卑的心态。

心理学专家认为,自卑的孩子会低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他们不愿和其他人交朋友,就算交了朋友,觉得也是会在他遇到问题时嘲笑他,而非帮助,对世界充满敌意。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1、站在孩子视角看问题

孩子看待问题的视角和大人是不同的,你看到的很简单,显而易懂的问题在孩子眼中未必简单;你认为充满乐趣的事情,在孩子眼中也并非有趣可爱。

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这就比如我们领着孩子去商场,我们觉得人多热闹,而且五颜六色、新奇可爱,但是孩子往往并不喜欢。你不懂他,责怪他磨人,可当你蹲下来想要抱起他时却发现,原来站在他的角度,看到的都是来去匆匆的腿,相当的压抑与紧张。

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2、尽可能多的鼓励、认可孩子

你是否教导孩子要谦虚,不能骄傲,于是你吝惜了你的赞美与认可。就算你看到他的成绩进步了,因为怕他骄傲,所以从不给予肯定,甚至否定。

又或者,你认为他能够做到的事情,在你眼中都非常的容易,从没看到那是孩子花费了很大力气完成的,你不以为意,甚至嗤之以鼻:“这有什么了,那么简单。”

于是你又一次伤害了他,一个长期得不到认可的孩子,在他心里埋下的理念是:我做什么,都得不到表扬,还有什么可努力的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3、与孩子一起融入其中,享受生活

马伊琍曾经分享过自己的育儿经验,她说她和女儿相处时,会抛下一切工作,把自己当作是女儿的同伴,全身心陪伴。

有一次她带女儿去厂商买衣服,女儿指着一件衣服说:“妈妈,这件衣服好看,你试试好吗?”其实那件衣服马伊琍并不喜欢,可她仍然把自己当作是女儿的伙伴,高兴的说,“你等着妈妈,妈妈去试。”

有时候,要求父母全身心的去陪伴孩子有一定的难度,毕竟父母有高强度的工作要完成,有琐碎的家务要做。不过,在我们能够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的那段缝隙里,请把我们也当成孩子的朋友,和他一起尽情的玩耍,享受童年的乐趣。

作为父母,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也给了他一生的万种可能。最初的画笔在我们手中,他可以是徇烂多彩的,也可以是黯然失色的,全凭父母的教育理念。

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把我们也当作孩子,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先感同身受,再面对孩子,别让我们的无知而为,为孩子烙上一生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