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父母:不要让你的焦虑,毁了孩子一生!3招教你缓解焦虑
最近被热议的电视剧《小欢喜》中,一向懂事成绩优异的英子,在经历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不能去上、无时无刻被妈妈监管、抑郁、三十四天失眠后,崩溃到选择跳河轻生。
跳河前,英子哭着对妈妈喊出:“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这句话,像一把利剑深深刺痛了英子母亲的心,事后她才幡然醒悟:是自己的过高期待和控制,压垮了不堪重负的女儿。
高压控制的背后,是父母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某教育机构曾对7000多名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95%的被调查者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感到焦虑。从吃穿住用行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孩子的性格兴趣特长到孩子的身高体重视力,无一不是家长焦虑的原因。
前几天,同事兴奋地跟我分享:“女儿入读重点小学的事终于尘埃落定了!”对于她,这绝对是比中了头彩还令人开心的消息。
为了进入这所深圳的名校,一年前她就将马路对面的房子出售,然后花双倍价格置换了当前的学位房,半年前开始提交申请和准备各项资料。结果就在几个月前接到通知:该片区申请学位的人数超标,她的小孩将被分流到另外一所新建的学校。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和她同样情况的40多个家长瞬间炸开了锅,为了争取孩子的权益,这个暑假,抗议、申诉、上访,想尽各种办法,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心情更像是过山车,严重的家长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幸运的是,最终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再看看身边其她的宝妈同事朋友们,没有几个不为孩子焦虑的:
想生二胎,没人带,愁;
娃身体素质不好,隔三差五往医院跑,愁;
没本地户口,升学成问题,以后不得不转回老家,愁;
习惯不好,拖拖拉拉,每天作业写到深夜,愁;
报了几个兴趣班,孩子不愿意去上,愁;
爱闹事,不听话,成绩也不理想,愁;
......
到自己身上,从怀孕至今,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不断补充各种育儿知识,孩子小时候操心他的奶粉纸尿裤、发烧感冒;长大些了,担心他初入幼儿园的适应能力,现在又不得不提早去打听周边的学校资源。
大环境如此,谁敢轻易急流勇退 ?我以为,只有中国大陆的家长如此忧心忡忡,没想到在周边的香港,父母的焦虑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2017年TVB拍摄的纪录片“赢在起跑线”里,讲述了一个娃娃从子宫里就开始竞争的香港。
胎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新鲜的是,一个孩子能不能进入某个学校,甚至在娘胎里就已经决定了。
据其中一位妈妈讲,有些特别出名、竞争特别激烈的学校一年只收十个孩子,而且还得是一月出生,因此为了让孩子上这些学校,连什么时候受孕、保证一月出生都得提前规划好。
除了香港,在我们的邻国印度,焦虑父母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比如电影《起跑线》里:
一对印度中产夫妇,为了女儿能进入名校幼儿园,可谓煞费苦心,先是举家搬迁到学区房,为了应付面试,顾问建议花钱给女儿进行高密度兴趣培养,除了孩子,父母也得参加培训,从内到外被全方位改造。
即使这样,最后还是在申请的四所名校中落榜,理由竟然是他家身份是服装店老板,在学校看来这样的家庭父母受教育水平有限。
实在没办法,为了拿到学校25%的贫民名额,他们又从富人区搬迁到贫民窟,从家具到穿着,里里外外乔装打扮成穷人,用伪造的证明材料,终于如愿却违心地进入德里排名第一的幼儿园。
近日,看到一篇很火的文章“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
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妈妈在孩子短短2个月暑假期间,给她报了11个补习班和2个夏令营…...共计花费5.7万元
11个培训班,
包括语文3个、数学3个,英语1个、科学1个、编程1个、书法1个,以及游泳1个。
2个夏令营,一个是国学夏令营,另一个是国际夏令营。
从时间安排上看,从孩子期末考试结束,一直持续到暑假结束,全程无空档。妈妈宁愿节衣缩食,日子过得紧巴巴,也必须送孩子上补习班,这背后的原因却是 [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自己孩子不上,差距会越来越大 ] 的焦虑。
不论是电影、纪录片中为争抢学位而费尽心思的家长,还是现实让人叹为观止的暑假补习计划表,这疯狂的表现之后,无不透露出父母对孩子成长和未来的巨大焦虑。
父母的焦虑,通常表现在5个方面:1、压力型焦虑
马东曾在一档节目中说: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很多孩子的父母一代从非一线城市打拼,刚刚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并非大富大贵。他们见证了身边大量的人在升学、面试中被淘汰,深知奋斗的艰辛,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生存压力之下他们害怕“被淘汰”,感觉"输不起"。
2、攀比型焦虑
有些父母性格争强好胜,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常常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无形中给孩子和自己制造很多焦虑。
3、茫然型焦虑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没经过学习培训,我们一夜间成为了父母。面临孩子的养育、升学、课业、就业等各种问题,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从父辈那里学到的一点有限经验,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茫然的现代父母,只能盲目跟风。
4、完美型焦虑
一些父母事事追求完美,眼里容不下一点失误,比如,即使孩子在别人眼里已经非常优秀,父母却只盯着他们的不足,对孩子的要求永远是“必须双百分,必须考第一,第二名就会挨揍”。孩子考不好就意味着自己教育的失败,他们无法接受。
5、远虑型焦虑
《未来孩子必须掌握的**个能力》《未来30年,你的孩子将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会玩的孩子,才有未来》…… 网络上的这些文章让很多父母感到“空前的焦虑”。这些父母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们害怕孩子的未来毁在自己手里。
父母的过度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多大影响?1、影响亲子关系
家长的频繁唠叨,三句话离不开学习、考试、成绩,换做任何人都难以忍受,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我不愿意回家”是这类孩子的典型心声。
2、孩子变得胆小怯懦
父母对事情的各种担心,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十分危险的,未来无法掌控,需要一直依赖比自己强大的父母,因此可能养出一个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孩子。
3、活得不快乐
孩子可能会觉得父母很脆弱,为了照顾大人的情绪不得不屈从,但从心里看不起父母。为父母放弃了自己的需要,他们感觉愤怒,有时会闹别扭,过后又内疚,常常活在这样的纠结里,很难开心。
4、失去自主判断能力
焦虑导致父母喜欢在很多事情上替孩子做主,久而久之,错过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关键期, 长大后孩子也不会有真正的判断力,善恶、对错难分,这才是真正的危险。
5、感觉不被爱
焦虑传达出来的是一种禁令,孩子这不能做,那也不许做,会觉得自己的感受不是父母真正关心的,活成什么样不重要,开不开心不重要,因此孩子深深地感受不被爱,缺乏归属感。
如何缓解教育焦虑,减少焦虑对父母和孩子的负面影响?1、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在纪录片《赢在起跑线》中有一位教育专家说了这样一段话:
“不是每个孩子的个性都适合一开始就出尽全力去跑,就像跑马的理论,每只马的特性都不一样,有的马的特性是在开始时领头,但是有的马留待后面发力,开始时守在后面,去到直路才冲出来。
如果它的个性是留后,初时催它去跑,跑到一半就溃败,赢在起跑线的一刻,未必赢在终点线。”
尊重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在适当的时间,用他自己的方式发光。
作为父母,我们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她找到热情所在,鼓励她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心理学家克莱尔说:"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2、不盲目跟风,理性看待社会发展
要给孩子上补习班吗?
补习班已经成了一种社会惯性。别人的孩子上了一个又一个补习班,作为家长往往会觉得惊慌失措,生怕自己的孩子掉队。拥有16年育儿经验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专家这样认为:
实际上很多补习班之间的功能是互相重叠的,没有必要上太多类似的补习班。补习班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学龄期的孩子,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分配时间,给孩子留下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社会在飞速发展,30多年前,还是只能拿着BB机进行语音通话的1G时代,如今即将走过集视频游戏通话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4G时代,迎来超乎我们想象力的万物共联5G智能社会。
十年前,诺基亚还是大哥,那时候没人想到会出现京东、共享单车、滴滴、美团。 十年后,谁能保证,自家那“不务正业”的孩子,就不能创造什么奇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作为父母,理性看待社会发展,将单一的预期(如只追求成绩好)多元化,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努力,未来都不会差。
3、调整心态,多一份平常心
《小欢喜》中,英子母亲高压式的管教逼得她喘不过气,在抑郁症的折磨下,原本热爱的天文变得没那么感兴趣了,最后险些跳河自杀。
“都是为你好”,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多少父母正以假爱的名义,绑架着孩子,不知道的是,这份过于厚重的焦虑,正在毁掉自己的下一代。
哲学家弗洛姆的一句话值得家长体味:“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南风效应】,故事的起源是:南风和北风比赛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一上来就拼命的刮,凛凛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最后,南风获得了胜利,也是南风效应的胜利。
放在管教孩子上, 顺应南风,可轻松化解很多亲子矛盾。父母调整了心态,育儿才会变得轻松。
简.尼尔森曾说“任何感觉到痛苦的管教方法,一定是方法出了错。”
写在最后的话:
其实一代父母有一代的焦虑,上一代焦虑的是如何养活孩子,现在父母焦虑的是如何将孩子养好。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既然大家都逃离不了,那么,作为父母请保持适度的焦虑。一点不焦虑或过度焦虑都会将你变成“有毒”的父母,一不小心,这“毒汁”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甚至致命。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有勇气对孩子说:希望你活成你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是黛西,左手育儿右手精进的80后职场妈妈,关注我,一起探讨育儿问题,做个温暖有智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