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什么都会,却说自己不会,“学霸”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为什么学霸喜欢说自己没学
文章纯属原创,欢迎转载分享
前段时间,我家孩子跟她的几个同学一起到我们家写作业,四五个孩子我就把餐桌给他们收拾出来,方便他们一起学好交流,而我则在沙发上坐着看杂志,以便于看着他们是否有什么需要。
不一会儿我就听到小悦在向小希问问题。小悦:“这题,你会吗?我好像有点不懂。”小希:“不好意思,我也不会,要不你找别人吧。”
这时我儿子抬了头,眼里闪过一丝疑惑,向小悦道:“我会,我跟你讲一遍吧。”小悦抬头,笑了笑没有说话,
等到儿子的同学都走了,儿子跟我表达他的困惑:“你到底小希,明明就会,我昨天才见他在办公室问了老师,可是他为什么要跟小悦说他不会呢?”
我一时间愣住了,我想不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要跟儿子去解释。只能跟孩子打马虎眼:“也许小希忘了吧。”
但其实这样的解释连我自己都不相信,因为小溪同是他们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但凡是考试总能排年级前十。
我在思考,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也变成这样:明明自己什么都会,就是不愿意告诉同学。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其实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类似的场景,也许自己心里面也会犯嘀咕,为什么他明明就会就是不告诉我呢?
这折射出什么?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的同学向你询问问题,你会不会如实的告诉他?第一种回答:“我不能明确的告诉你,因为这个问题,也许我也不会。”
第二种回答:“我会因为我喜欢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能提高自己。”孩子都是童言无忌的。
第三种回答:“我不会,要是他成绩超过我,老师就不喜欢我了。爸爸答应给我买的小汽车,你也不会给我买,因为我不是第一名。”这三种回答是大多数人都回答。
我们大概做了300份的随机调查,其中有20%的人等回答接近于第三种回答,10%的人是第二种,30%的人是第一种,剩下的40%回答五花八门,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我不禁在思考现在的孩子都变的如此的自私吗?同学之间有不懂的问题,难道不应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回答,互相解决吗?为什么会出现了?
我不想告诉你,或者是我不会。第一种回答,也许他是真的不会,但是第三种回答,那明摆着就是我会但是我不会告诉你。
我们现在有一部分孩子真的变得这么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吗?
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这样的性格跟家长是有一定关系的。后来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活动中,我见到了小希的家长。
有一个家长因为手机没电了,想借小西的妈妈借手机打给孩子的爸爸(当时可能比较着急,小希的妈妈离得最近,想着都是自己孩子班上的同学的妈妈就开口了)。
我当时在旁边看着,我也以为小西的妈妈会借,认识小西的妈妈,以手机快没电了,而拒绝他,并且让他跟孩子的班主任去借。
那那那个家长走远之后,我听见小西的妈妈自己嘀咕了一句:“不是新买的手机,你要是给我碰坏了怎么办?
这是我终于理解了,小希为什么会是这样性格的孩子。我猜想也许小西的妈妈在家里面就经常对小希说:“我的东西可贵了,你别乱碰。”
“妈妈刚给你买的新玩具,好好保管好,要是弄坏了,下次就不给你买了。”“你考试考得好,妈妈给你奖励个新玩具。”等等之类的话。
所以就就是就造成了小希不愿与人分享,在学习上就变成了明明会,但是就是不告诉别人的想法。
“明明什么都会,就是不愿告诉你”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第一:朋友缘稀薄
在一开始可能大家会因为你成绩好,乐于向你请教问题。但是你总是以我不会与理由而拒绝他人。日久见人心,孩子也是一个会观察的人。
今晚就是他就会知道你到底是真不会孩子假不会,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好相处,慢慢的就会跟你疏远,能跟你成为好朋友的人,自然就少了。
第二:孩子会变得自私
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学霸”,真正的学霸都是愿意跟人分享的。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喜欢藏着掖着,有什么都不喜欢告诉别人。这样的人注定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没有办法真真是自己,真是别人。
在未来的道路上会走得很难,因为他体会不到分享的快乐,“三个臭皮匠,能赛过一个诸葛亮,”这句话为什么有道理,道理就在于:你有一个想法,我也有一个想法,那把我们的想法都共同的表达出来。
你的想法有不完善的地方,我来帮你指正我的想法,有不完善的地方,你来帮我改正,那我们就可能会有第三个想法,第四个想法。自私的人,一个想法永远只是一个想法,并且还有可能是错的。
而且自私的人往往只是希望从别人的口中得到什么,而不会想自己能贡献什么。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身边也不会有人再愿意跟他分享。
家长应该怎么做?如果我们的孩子真的出现这样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孩子转变他的这种想法。
第一:以身作则
当在家中邻居来借东西时,我们认真思考,认真考量是否可以借,但是并不要一口否决,我们就是没有。
认真思考东西我们家出去之后是不是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如果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那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呢?
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孩子形成乐于助人的观念。
第二:多跟孩子沟通
沟通才是建立起一个了解的桥梁,只有跟孩子沟通的多了,我们才会知道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他的变化,我们才能去评判我们是否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指正。
第三:爱孩子,不是满足孩子,不是溺爱孩子
往往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容易让孩子变成自私的性格,因为从小家里面没有人跟他抢,也没有人跟她要求什么,没有选择理性的爱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
就好比如孩子很喜欢吃一种糖,一袋糖摆在他的前面,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吃就全都让给他吃。因为如果你你在想吃,他会理所应当等认为这都该是她的,你不能吃。
这就是因为溺爱而形成的一种自私。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你有一袋糖,你要学会分享,而不是因为你喜欢,你就要全部占有。选择自己吃,你可能是拥有一份快乐,那你选择分享给大家吃,那你就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爱孩子,不是满足孩子,不是溺爱孩子。
第四:教会孩子分享才能进步
在学习上,告诉孩子,如果有同学问你,她不会,但是你会的题不应该拒绝同学,因为当你把这道他不会的题给他教会之后,那你相当于自己在掌握了一遍印象就更深刻了,对于这道题,也会有自己的理解,那你就会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进步。
第五:不因为孩子考第一就奖励孩子
孩子考第一不应该成为奖励的理由,理性的来看孩子的任务就该是开始学习,如果你因为孩子考了第一就奖励孩子,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考第一就能有奖励。
别人再来问孩子问题时,他会想我要是教会了他,那我可能就考不了第一了,孩子就会不愿意告诉别人,就成了“明明我什么都会,就是不告诉你。”
但是如果孩子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了,是可以奖励的。
正确的看待孩子,你正确的看待自己,不要因为我们家长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男孩子变成一个明明什么都会,却不喜欢告诉别人的人。
教会孩子做一个愿意分享乐于助人的人。让孩子体会合作学习,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孩子得到加倍的快乐。
关注椰子妈妈,关注更多育婴知识。您所想要了解的,刚好是我所专业的,我将尽我所能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喜欢就请关注我。
相关文章
- 明明喜欢却说不想要,孩子表里不一弄晕家长,父母应该如何调节
- 大部分家长担忧孩子座位问题,坐“学霸专座”的娃,到底会怎样
- 明明没有生过孩子,医生却说是第二胎,宝妈霸气怼回去
- 大家都来帮我分析一下,孩子家长会不想让家长去,让八十岁的爷爷去,孩子到底是怎样想的?
- 家长越“不管”孩子,孩子反而越容易成学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到底应不应该给孩子买保险,我想听真心话?
- 到底报孩子周岁还是虚岁?这3种情况要说周岁,要不可能会误事
- 到底要不要“带孩子去旅行”,背后的利与弊,家长想好再决定
- 到底要不要坚持?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坚持?一个小道理说明白
- 学霸家长用了12年的父母规有多厉害?不要让孩子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 学霸被骂想不开就是心理脆弱?听懂孩子内心的声音,比责骂更有效
- 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到底好不好?
- 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到底好不好?
- 孩子一直跟老人生活,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看完后值得家长深思
- 孩子上幼儿园后,全职妈妈想去上班,到底可行吗
- 孩子上幼儿园后,全职妈妈想去上班,到底可行吗?
- 孩子会遗传父母很多特质,到底孩子会从父母身上遗传哪些基因呢?
- 孩子明明很乖巧,为何会变“人来疯”?
- 孩子究竟需不需要做家务?在中国给孩子报酬的父母到底怎么想的?
- 孩子花式“作妖”,他们的小脑瓜到底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