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苗图片 白蒿可以防治乙肝吗
白蒿可以泡水吗?
可以, 白蒿,学名茵陈蒿,别称茵陈或绵茵陈。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多分枝。茎生叶,羽状全裂,裂片丝状,有灰白色细柔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圆锥形花丛,秋季开花,总苞片三四层,卵形;花绿黄色,瘦果长圆形,无毛。根繁殖,全草有香气。 白蒿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京西分布广泛,以中部山区和浅山区居多,多生于田间、地头、路边、沟边,尤其撂荒地里居多。 其茎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气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白兔食之仙。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附方:茵陈羹。除大热黄疸,伤寒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嫩茎叶可供食用。清明节之际,正是白蒿风华正茂之时,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是解馋。白蒿的吃法有许多,一是吃包子、团子做馅,二是掺进玉米面蒸窝头,还可以清拌豆腐……都挺好吃。 白蒿窝头: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蒸窝头。既调剂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秋天的白蒿怎么吃
白蒿可以伴白面后蒸吃,还可以做成凉拌菜,还可以直接炒鸡蛋。
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主要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东、江苏等地也有栽培。
白蒿窝头: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蒸窝头。既调剂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凉拌白蒿:将白蒿在沸水中煮上几分钟,捞出来,拌上蒜泥,加上香油和食盐、醋等,是大鱼大肉之外,一种相当清口的美味。
白蒿可以防治乙肝吗
白蒿又叫做绵茵陈、绒蒿、茵陈等,是一种中药,对肝病患者湿热黄疸有一定治疗效果,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主要治疗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但是治疗乙肝的效果不佳。乙肝患者想要摆脱疾病的困扰,只有科学规范的抗病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乙肝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不可盲目的服用一些中药,有时候不仅不会起到治疗的效果,反而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的恶化。
壁虎屎长什么样图片
壁虎的尿液和粪便是不分开的,所以排泄的时候不会是你说的小豆豆,只会是跟水样的混合物。最多稠点。跟老鼠屎完全不像。图暂时没有找到,找到的话给你发上来。
阴历几月的白蒿芽最好
(阴历正月到二月的白蒿药力最强,过了清明就只能当野菜吃了,没有药力了)。
白蒿
在野菜中,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听老人讲,白蒿即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更是一种天然药材,它具有养肝、预防肝炎的特性疗效。长年食之饮用,可以预防肝炎病,(阴历正月到二月的白蒿药力最强,过了清明就只能当野菜吃了,没有药力了)。“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时令对野菜很重要。正月里的白蒿叫茵陈,尚在襁褓之中;二月里白蒿是野菜,可以食用;要是到了农历三月,白蒿成了茅草,就只能当柴禾烧了。
白蒿嫩苗,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青白,稍似艾香,味微辣。把它采摘下来,择洗干净,或蒸或煮,或炒或拌,都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两用菜肴。
可拌上一些面粉,蒸熟后,调好蒜泥蘸了吃,口感很好,绵绵的,味道清素淡雅,鲜美异常;
也可凉拌,将白蒿放在沸水中煮2-3分钟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盐等调料,则为餐桌上的佳品;
还可白蒿蒸肉。先把白蒿用面裹好,然后上笼屉铺匀;另外拿出炒锅,放底油烧热,下肉片煸炒,放糖、酱油、盐,加调料(十三香),煸炒片刻,立刻起锅。把起锅的肉片在笼屉里的白蒿上匀称覆盖一层,开始蒸。二十分钟即可。再拍一头蒜,切碎,倒醋和香油,作为蘸料。这种菜饭一体,浓香可口,肥而不腻,吃后舒服无比。
煮粥时把其直接放入锅中同煮,粥的味道也很鲜美;
把白蒿作为饮料很为方便,将白蒿洗净晒干后,当作茶叶保存即可。每天少许,加大枣两枚,泡茶服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轻身益气、保肝利胆、抗衰防癌,实为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
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中药属性简介
茵陈英文名Capillary Wormwood Herb
茵陈
别名:白蒿、松毛艾、田耐里(客家话)
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采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陈蒿”。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6~15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茵陈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茵陈的作用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1、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茵陈汤)
2、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
3、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3]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张仲景茵陈蒿汤)
4、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5、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
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
7、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0、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1、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
1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
茵陈用药禁忌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蓄血发黄者,禁用茵陈。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白蒿的食用和药用
白蒿在中药中叫茵陈,每年到了农历三月都要挖一点,用来冲茶、炒鸡蛋、炸白蒿、凉拌。
茵陈的三种食用方法:
(一)凉拌茵陈
1、原料:1. 主料:白蒿250克;2. 调料:精盐、味精、白糖、麻油。
2、制法:
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
清湿热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两目昏花、夜盲等
(二)茵陈干姜饮
一、原料:
1.茵陈(白蒿)15克、大枣4棵、干姜6克 2. 调料:红糖适量。
二、制法:
将茵陈、大枣、干姜、红糖共同煎煮,吃枣喝汤。
按:此饮由利湿退黄的茵陈和温中、健脾胃的生姜及益气血、健脾暖胃的红枣相配而成,具有健脾胃、利湿退黄的功效。对慢性肝炎、脾虚湿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等有一定疗效。
(三)茵陈粥
原料;茵陈60克、粳米100克 调料:白糖适量。
二、制法:
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适量白糖煮至粥成。
按:茵陈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与健脾胃的粳米同煮粥,具有健脾胃、利胆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彻底除根有很大帮助。
求刘荷娜的一张图片~
这张笑得好漂亮: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1%F5%BA%C9%C4%C8&in=6490&cl=2&cm=1&sc=0&lm=-1&pn=12&rn=1&di=1262437641&ln=2000
白蒿能和冰糖一起煮吗
如果为了祛火,可以加用冰糖一起煮。
白蒿在中药里具有祛风、除湿、退黄的功效,可以治疗风寒湿痹、湿热黄疸、热痢等多种病症。
冰糖属于凉性的,具有清热去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红糖性质属于温性的,具有益气补血、温中散寒的功效,如果是用在治疗寒症可以加用红糖。
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可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等症状。还可以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症状。
白蒿禁食人群:脾胃虚寒者慎服。经期妇女禁用。
中草药:白草鞋头是怎么样的,有图片吗?
石草鞋 (《四川常用中草药》) 【异名】铁草鞋。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香花球兰的全草。 【植物形态】香花球兰 多年生蔓生草本,长1~1.5米。茎匍匐,具不定根,密被白色柔毛。单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长3.5~11厘米,先端钝圆,全缘,略反卷,上面有蛛网状毛,粗糙,下面密被柔毛;叶柄粗壮,密被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粗壮,密被毛。菁荚果线状,先端尖。种子一端有白色束毛。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坡岩石上。分布我国西南地区。 【采集】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辛微酸,温。 【功用主治】除风湿,消食积,散瘀血。治脚强痛,胸前饱胀,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