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00年前对8个月宝宝的恐惧实验,才明白孩子胆小是怎么来的 2个月大的宝宝对光看会怎么样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 1920 年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小艾伯特实验。
他用这个实验来测试:小孩的恐惧和胆小情绪是如何形成的?他找来一个8个多月大的孩子小艾伯特。
实验开始前,小艾伯特接受了基础情感测试:他第一次接触了白鼠、兔子、狗、猴子、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棉絮、焚烧的报纸等。结果发现,小艾伯特对这些物品都没有感觉到恐惧,还很放心地触碰。
两个月后,当小艾伯特11个月大,华生和他的同事又开始进行实验。
这次,他们放了一些小白鼠在小艾伯特周围,他开始伸手触摸它们。但当小艾伯特触摸白鼠时,华生就在他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响亮的声音。
小艾伯特听到巨大声响后大哭起来,并表现出恐惧。
随后,每当小艾伯特想去摸小白鼠,这样的巨响就会出现。于是,小艾伯特哭着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这个令他难受的地方。
显然,小艾伯特已经将白鼠与巨响建立了联系,并产生了恐惧或哭泣的情绪反应。
在实验的17天后,当华生将一只兔子、毛茸茸的狗、海豹皮大衣都放到小艾伯特面前时,可怜的小阿尔伯特吓得大哭起来。
这个实验非常不人道,一直被科学界诟病。
但是,我们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天生无畏,真正让他们产生恐惧和胆小情绪的,其实是成人的反应和引导。
没有孩子天生胆小,父母的教育方式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
很多父母经常有这样的疑问:
我的孩子很胆小怎么办。只要一出门了就安静得不行,在幼儿园里和楼下小区也不怎么跟其他小朋友们玩……
其实,排除一些父母把孩子天生偏内向的气质类型,误认为“胆小”外,大部分孩子的“胆小怯懦”,都是被大人养出来的。
不过,需要分清的是:天生偏于内向,和胆小怯懦不是一回事。如果父母都偏于内敛,那么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就可能偏于内敛、慢热,但并不是没法正常社会化,只是情感敏锐、丰富,看起来有些“胆小”。这并非问题,父母给予接纳和支持就好。
而那些“胆小怯懦”的孩子,大多数在父母看来,则是“情绪容易失控,依赖性强,逃避,家里学校两个样,甚至脾气坏,窝里横……”
这类胆小怯懦的孩子,到底是如何养出来的呢?
破坏孩子的探索欲:经常对孩子说“不”有些看起来对什么都不想尝试的“胆小怯懦”的孩子,根本原因是:缺乏探索欲。
探索,是孩子将外部世界内化的必要途径,是孩子的学习方式。孩子要触碰才知道水的感觉是怎样的,凉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将水从一个容器倒进另一个容器是如此神奇,水被洒在地上和被洒在桌子上有怎样的差别……
所有这些父母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小事情,对孩子而言,可能都是一场新奇的冒险体验,是孩子认知上的一次进阶。然而,很多父母因为不懂得孩子发展的特点,硬生生打消了多少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探索热情呢。
孩子看见书,上来就是一副把书撕掉的架势,妈妈赶紧上去阻拦;孩子在翻抽屉,把抽屉翻得一团糟,妈妈赶紧上前制止。无论孩子做什么,妈妈都得戒备着,随时准备对孩子说“不”。
可是到最后,妈妈发现,当她希望孩子出去玩儿的时候,孩子却不乐意出门了。或者再有新奇事物的时候,妈妈说“走,我们也去尝试一下”,换做孩子随时准备对妈妈说“不”了。
这类被养成“不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孩子,说到底,是父母磨灭掉了孩子本性中的探索欲望,亲手造就出了看起来胆小怯懦的孩子。
因此,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从孩子的手脚能够自由活动那一天,就要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只需同时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在身边就好,这就用到我们说的“保护性撞墙”。
所谓保护性撞墙,即是给孩子探索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同时允许孩子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但在孩子磕磕碰碰的整个探索过程中,父母要扮演好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身体不受伤害,因为小孩的触觉反应会比大人慢半拍,极容易在探索中受伤。另一方面,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用心陪伴孩子,共同面对外界的一切新鲜和挑战。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做这个、不敢碰那个和背后有个严厉的父母有关系。如果一个孩子常常生活在训斥、责骂甚至贬低的声音中,就会越来越胆小、怯懦。
“孩子现在出去干什么事情都说怕,和他聊过怕什么,但就是不说,真是很着急啊,都五岁啦,又是男孩。我平时对他比较严厉,有时生气就会嚷他,和这个有关系吗?”
回复是:确实和妈妈平时对孩子比较严厉有关系。孩子生怕做错事情引起妈妈生气而不爱自己,所以不敢去做很多事情。
建议妈妈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尽量多鼓励和称赞孩子,少批评、训斥甚至是贬低孩子。用鼓励和称赞替代训斥和惩罚,换一种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方式。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为了避免因做错而招来一通狂风暴雨般的训斥,索性选择不去做好了。
孩子安全感不足,缺乏自信心
安全感是奠定孩子将来很多良好意志品质发展的基石。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将来更容易胆小、怯懦。
我的宝宝3岁3个月了,还可以改变性格吗?今天他的老师说他在学校不合群,老粘着他也不跟别的小朋友玩。我该怎么办呢?
有一种孩子,如果安全感未能很好地建立,那么他们便会对于外界充满了不确定和不信任,并且会有逃避的倾向。比如上面这个案例中,孩子粘人,其实就是他在寻求安全感方面的自我补偿。
这个时候大人能做的,首先就是满足孩子的自我补偿需求,比如额外的照料、多抱抱等。如果有不能满足的原则性事情,也一定要温和、充满爱意地告诉孩子,你不满足他是因为爱他,怕他受到伤害。
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孩子天生就偏于慢热,是性格使然。假如像上面这个案例中一样,已经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那么父母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去弥补了。
首先,上面案例中的妈妈就要做榜样。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是谁,孩子就将成为谁。所以,这个妈妈希望孩子更开朗、更积极一些,那么她自己就需要像孩子一样去游戏,去和别人交流、嬉戏。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会很快看到孩子的转变,所以更需要妈妈的耐心和坚持。
其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给孩子报班进行专业训练。要挑选娱乐性的小集体班级,而非进行技能训练的补习班,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乐趣。如果孩子遇到喜欢的地方,体会到被他人接纳的情绪,应该会更快地转变。
现在的父母们都越来越忙,难得有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或者经常接触同龄孩子们游戏、活动。
隔代教养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长辈身体原因所限,连外出活动的机会和时间都十分有限。这样,自小接触新鲜刺激的机会少了,孩子就很习惯于在一个相对“稳定安逸”的状态下生活。一旦接触到更广阔、更多样化的时间,难免显得胆怯、畏缩。
女孩,今年4岁,特别拘谨放不开。她现在不敢一个人到小区里和小朋友玩(看得出她想去),但她非说不愿意和他们玩,怎么也不去,最后就得拉着妈妈一起去(我从家里就能看到院里的孩子都在那儿玩儿,几乎没有家长跟着)。她的好朋友病了,我让她用微信问候一下,可怎么她也不敢说,最后就哭了,说她怕说错,怕说不好……
后来得知,孩子入园之前(4岁以前),父母一直都很少带她出去玩,很少接触其他小孩子。这显然跟孩子现在的表现很有关系。
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外出活动,不一定是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进行室内活动,更多的自然风景游玩,更有利于孩子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兴趣。
社会是个锻炼人的大课堂,多让宝宝走出去,和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和对象,有意识为宝宝创造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学会与人交往。
比如带孩子出去吃饭,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告诉服务员想吃什么菜等,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让孩子在不断和人接触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另外,父母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表现,孩子有进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孩子的努力得到回应,满足孩子心理上的期待,促使他继续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勇敢的、富有力量的人,能无所畏惧地面对外界的困难。
我们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所以,在孩子成长时,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保护,让他去放心的冒险,耐心等待他自己逐渐获得力量,最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变得强大起来。
相关文章
- 孩子18个月还不会用勺子晚了吗?锻炼宝宝自己吃饭,记住这个顺序
- 孕妈被8个月宝宝一脚踢进医院,遭医生怒斥:你们是三岁孩子吗?
- 孩子天生胆小怕事,没自信,父母用“归因理论”,让宝宝更自信
- 孩子胆小没自信,家长运用“归因理论”,培养积极、自信宝宝
- 宝宝胆小怎么办?带孩子去三亚,可她特怕海浪,妈妈不得不出绝招
- “孩子怕黑就是胆小鬼”〡4个方法3个绘本推荐帮孩子走出黑暗恐惧
- 1000组近、反义词汇总,千金难买,为孩子收藏了!
- 100个有趣的脑筋急转弯,和孩子一起玩
- 100个经典谜语,猜谜的孩子智商高
- 100句名人名言素材积累,提高孩子写作水平档次,在班级独占鳌头
- 100句少儿英语口语,快来为你的宝宝收藏吧
- 100天宝宝不会翻身,哭着闹着要帮他翻身,一秒钟都不闲下来怎么办?脊椎受得了吗?
- 100天宝宝不会翻身,哭着闹着要帮他翻身,一秒钟都不闲下来怎么办?脊椎受得了吗?
- 100篇青少年学习力家庭教育文章六十一篇 孩子爱说脏话么?
- 100首孩子必会的古诗,大人们也不一定全会!你还记得几首?
- 100首绕口令,锻炼孩子的思维与口才
- 8个月宝宝大便发绿并有酸臭味是什么原因?
- 8个月宝宝大便发绿并有酸臭味是什么原因?
- 8个月宝宝被亲戚喂甜酒,你拒绝时亲戚乃至家人都在谴责你大惊小怪,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 8个月宝宝被亲戚喂甜酒,你拒绝时亲戚乃至家人都在谴责你大惊小怪,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