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都在批判隔代教育的弊端,可”爷爷奶奶“们的苦衷谁又能懂?

2022-02-13 06:49:14孕产
本文观点:不要指责老人。例如“你不懂””饭菜不好吃“,”你这样不对“不要一味吐槽老人带娃的种种问题,却忽略掉自己得到的实惠。

本文观点:

不要指责老人。例如“你不懂””饭菜不好吃“,”你这样不对“不要一味吐槽老人带娃的种种问题,却忽略掉自己得到的实惠。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致命的和长辈多沟通,找到平衡点解决教育孩子问题

带提提到楼下小区玩,总会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现在老一辈的看管孩子的比例非常之高,我们小区来说有80%左右都是老人带孩子在小区玩,首先感谢父母们牺牲掉自己的时间来看管孩子,特别是能够带着孩子出门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们,试想一下,一个60左右岁的中老年跟着一个3岁左右小孩子跑是多么一件艰苦的事情,不是他们想带孩子,大多数是没办法吧!

我们是自己带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带孩子的酸甜苦辣,很多时候会想要是有人来帮忙换一下就好了,自己可以出去看个电影,坐咖啡厅装装文艺,拍拍美照,和朋友聚餐唱歌等等。大多数自己亲历亲为的父母都不想生二胎,精力不够用,压力又太大。所以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爷爷奶奶“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出去跳跳舞,和朋友打打麻将聊聊天,放松自己这段时间看管孩子的压力,也想出去旅游看看风景。参加各种老年活动呢?

很多年轻父母,一味吐槽老人带娃的种种问题,却忽略掉自己得到的实惠。下班回到家,打游戏刷手机逛淘宝,一边打着各种旗号把孩子推给老人,一边又埋怨,“我给你个可塑性极强的小婴儿,你怎么就不认真给我养出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时代真的在变化,他们真的可以有很多选择,而不是“退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看看孩子还能解闷”。谁不想每天轻轻松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早上出去早锻炼,聊聊天下午去打打麻将,公园溜溜,晚上看看电视剧。无聊了,想孙子孙女了再去玩玩,玩好了各自回家,这样多舒服啊。也不用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增加矛盾。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不要对于老人们太苛刻了

由于老人们和年轻父母的观念不同,育儿思路也不尽一样。网上太多批评隔代教育的问题,大都是是在说隔代教育的不好,无非就是两点,第一是喂养方式:大多抱怨的都是在说孩子被惯坏了,不能好好吃饭,要不就是被喂成个小胖子了。第二是教育方式:过于”隔代亲“宠溺孩子。大家都知道不好,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很多时候可以和老人们沟通着,商量着,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试想一下,几十年的固定思维是很难更改的,他们以前受到的育儿理念和现在也有很大的差异,想要改变并不容易。他们大多数的学历在高中,大专。而我们这一代大多数是在本科 研究生甚至博士,接触的人和信息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以我们看到的来要求孩子立刻成为这样的人,也不能要求“爷爷奶奶”们立刻接受我们的观点,这个不现实。

大多孩子但平时幼儿园接送和看管都是由老人来办。三个月个月前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往事,让我每次想着就感到后怕。孩子4岁好动顽皮,夏季气温高爷爷想着孩子喜欢吃雪糕,放学后爷爷带着孙子去买,雪糕店在马路对面,孩子性急突然跑向雪糕店,爷爷一时没追上,娃娃也不看红绿灯就冲了出来,撞上一辆出租车,造成了腿部骨折,爷爷血压升高急得住进了医院。爷爷也怪自己太不小心。其实有时候真的是精力有限,看得着,顾不上。

老人们总是小心翼翼的照顾孩子,担心能不能吃饱,担心睡觉睡得好不好,担心会不会感冒,担心玩这个会摔倒,玩那个会受伤等等。他们不是不懂吃多了会隔着,不是不懂孩子困了会睡着,睡好了会醒这一自然过程,不是不懂小孩穿衣和大人差不多就行。他们是怕,真的怕放嘴里就滑掉,放地上就摔倒。他们承担不起出事后的后果,一旦孩子生病,受伤,他们会无比的愧疚和伤心。再则他们这是在帮忙,而不是义务必须要带的,请体谅一下他们。

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致命的。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但是隔代育儿却把监护人的枷锁转嫁到了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的身上。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这责任由谁来承担?老人的精力和体力都不如小孩,脑力跟不上,反应迟缓,常常连自己都需要照顾,更不说能照顾好孩子,在监护方面除了寄托于老人身上的同时,孩子的家长也应该多费些心。

中国式育儿 隔代始终唱主角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这个事实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国情所需没办法,幼儿阶段的托管教育不完善,保姆的从业监管几乎是零门槛,保姆虐童案屡见不鲜,也打消大部分家长请保姆的想法。从另一方面也验证了中国是一个重感情,懂亲情的国家,中国人重视膝下承欢, 天伦之乐 ,儿孙满堂。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

提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是俩个极端。

典型的骄纵型和严厉型。

爷爷奶奶家的剧情:饭桌上,一个劲的要喂饭,碍于反对喂饭的儿子媳妇在场,忍住追着喂的大动静,拿着小勺,一个劲的说,宝宝你吃这个,宝宝你快吃,奶奶做的这好香,小提提不要玩啦,来吃一口。奶奶会说“哟,看着这娃娃吃饭吃得好,我心理特别舒服。”我在上幼儿园之前就是被我妈一口一口的喂长大的,深知其中的危害,最典型的就是上幼儿园之前,喂的胖嘟嘟的,上了幼儿园自己不能好好吃饭,总是想着可以一边玩一边吃,可是幼儿园老师不会惯着我,也没人可以给我喂饭,结果就是体重逐年降低,从上幼儿园前的一个胖嘟嘟变成一个瘦猴子。

外公外婆家的剧情:遇到小水坑,哎哟,脏脏的你不要踩听到没有?完全不顾小孩开心的心情,啪,一巴掌狠狠打在屁股上。对着哇哇大哭的小孩说,给你说不能做的事,你不听。长大怎么得了?顺便教育女儿女婿,你们这孩子,再不打要完蛋。以后带到我面前,这么不听话,我还要打他。你小时候很懂事,从小就知道哭在我这讨不到半点好处。

我觉得他们都是变态。一边是剥夺孩子的自主权满足自己成就感的变态。一边是扼杀孩子天性满足自己权威感的变态。

但我不敢说什么,我怕他们伤心,也怕被打死。哈哈哈哈哈。哭唧唧……

如何在隔代教育下获得“三赢”

1. 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求同存异

由于生活环境和信息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宝宝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宝宝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吃饱,穿暖,不受伤。更多的是约束孩子。

在孩子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心平气和的交流,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爷爷奶奶”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爷爷奶奶”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2. 寻找合适的平衡点,理智控制感情

“爷爷奶奶”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母也是如此,要把握好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会让宝宝不能清晰的认识边界感,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爷爷奶奶“育儿固然有其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但在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上不易改变固有思维的束缚,在家庭生活中,常对孩子过度限制和保护,处处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心甘情愿成为孩子的“靠山”,容易使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3. 父母的责任不能推脱到“爷爷奶奶”身上

年轻父母有难处,“爷爷奶奶”们也有苦衷。在养育孩子方面,老人绝非主体。父母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主动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不能过分依赖“爷爷奶奶”

每个阶段的成长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就不再回来,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再忙的父母,总得回家吧,每次陪陪孩子20分钟就足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孩子一旦缺乏安全感并且失去信任后,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留守儿童)

4.多加相互倾听和理解,避免矛盾

有些事情父母要多聆听“爷爷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何优劣,从源头抓起。多渠道多方式地沟通,避免产生正面冲突。“爷爷奶奶”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温柔的指出来,做得好的地方请给与肯定和感谢。再则“爷爷奶奶”也要学会接受新的育儿理念,例如用尿不湿干净,卫生,方便。鸡蛋在一岁之前最好不给宝宝吃。孩子爬行时一个自然且必要的过程等等。

当父母与“爷爷奶奶”之间在管教孩子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最好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宝宝虽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会聪明地钻空子哦。这不仅对帮助孩子的改变没有好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对他心理发展也是不好的。

5,育儿知识学习

现在互联网发达,信息传播迅速,各种资讯随处可查,想要学习育儿知识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无论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经验教我们学会新规则,比如新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等。

最后提醒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们一定要量力而行,岁月不饶人,你们是玩不过小家伙些的。他们正是在精力和体力的飞速发展期,千万要在保证自己身体的前提下看管孩子。一切以身体健康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