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对陌生孩子都比对自己的弟弟好?是因为父母没做好这4点!
娟子还没有进门就听见二宝在撕心累肺的哭,姥姥大声的批评大宝:
“你是姐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但不照顾弟弟,还用劲的打弟弟”、“你说你错了没有?以后会不会再打弟弟?”
娟子进门后,看到姥姥抱着二宝,大宝现在墙角,正在接受姥姥的批评。
看到妈妈进门后,两个孩子都伸出双手要妈妈抱,大宝飞奔到妈妈的怀里。娟子也想抱抱二宝,但是根本没有机会,大宝紧紧的抱着自己不撒手。
类似这样大宝二宝“争风吃醋的抢夺妈妈的爱”,每天都在上演。
娟子感到身心疲惫,为什么别人家的两个孩子,相亲相爱,老大处处照顾呵护老二;自己家的两个孩子每天都“鸡飞狗跳”,老大不但不照顾老二,还处处和老二争、和老二抢。
老大看着娟子给老二吃奶,她也要吃;老大看着姥姥抱着老二,她也要抱;老大的玩具扔在犄角旮旯里不闻不问,老二刚拿起来,老大就会要;最让娟子伤心的是,今天老大竟然在“恶狠狠”的打老二,幸亏被姥姥看见,及时的制止了。
甚至娟子觉得她家老大对陌生孩子都比对自己的弟弟好。
娟子也纳闷,为什么自己家的老大这么善妒?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还是老大本来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嫉妒”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心理现象知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
“当一个家庭有新生命出生,并且成为整个家庭的焦点时,手足矛盾便会发生。”
加拿大一项关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表明,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了。
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曾提出这样一个假设:
如果有一天,你的丈夫突然伸出手揽住妻子说:“亲爱的,我爱你爱得一塌糊涂,我决定了,我要再找个跟你一样的妻子!”
请问,这时候,你会是什么反应?
这其实就是老大的反应。
老大眼中的老二,就像那个突然闯进来的“第三者”一样。
所以“嫉妒”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只不过不同的孩子,嫉妒心强弱会表现的不同。
家有二胎的父母们,要正确的理解和看待老大的嫉妒心理。
在二宝出生以前,大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全都围绕着她转,她享受着所有人关注。
但是,当二宝出生后,父母的的注意力和时间会分很大一部分给老二,因为二宝更需要被关心和照顾,老大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她必须要和另外一个孩子分享父母的爱。
这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看起来两个孩子彼此都拥有一个姐妹弟兄,但背后的心理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二宝来说,生下来他就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分享或者竞争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对大宝来说,他会体验到被剥夺、父母的爱与关注的丧失。
中科院心理学家罗静说:
“比起从未拥有过,得而复失更加容易引发创伤。”
因为父母对二宝的关心和照顾,大宝会难过、愤怒、痛苦,他会把这些情绪转移到二宝身上,大宝对二宝的敌意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只是很害怕,怕被被父母抛弃,怕不再被爱。
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提出:
“妒忌起源于孩子希望父母成为唯一挚爱的人的愿望。”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善良和纯真的,对待弟弟妹妹时的“恶意”,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所有行为都是有深层的内在原因。
哥哥姐姐如何对待弟弟妹妹,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他们自己。
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他见到幼小的动物和婴儿,会本能产生怜惜与爱意。那是小小的自己被成年人爱着的感受记忆。
父母要正确的对待老大和老二,给予他们同样多的爱和关注,让他们学会分享爱,而不是争夺爱。
争夺只会让爱越来越匮乏,而给予和分享则会让爱更加充沛。
养育两孩,父母要避免掉入这些育儿“深坑”1.不要偏心
美国杰出教育家尼尔森说:“要同等对待两个孩子,这样才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态,另一个也不会形成欺压心理。
真人秀节目《少年说》的一期中,上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孩崔兢在天台上勇敢的说出了她的想法。
崔兢有一个比她小6岁的妹妹,经常没事招惹她,每当她想教训一下妹妹时,妹妹就跑去跟爸爸告状,爸爸总是偏袒妹妹,不分青红皂白的教训她。
“爸爸,您可不可以试着相信我一次?”这是崔兢发自内心的呐喊。
可是,爸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又把崔兢教训了一顿。
最后在节目组以及主持人的耐心开导下,爸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坦言不再偏袒妹妹,会做到一碗水端平。
兄弟姐妹之间多少是有冲突的,父母的教育教育初衷应该是,不一定老大就要让着老二,要对事不对人去处理解决问题。
父母要传递给孩子的是,时时刻刻爱对方,用这样的心去跟对方相处。只要不发生危险,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家长干涉反而适得其反。
2.不要当着一个的面批评另一个
演员胡可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安吉和小鱼儿,相信很多人都被这两兄弟萌化了,他们一个活泼鬼马,一个是酷帅沉稳,相当互补。
胡可曾经在一档综艺节目里,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她发现哥哥狠狠地掐了弟弟。胡可狠狠地批评了哥哥。之后,哥哥绕到弟弟的餐椅后面说了一句话很让他震惊。哥哥对弟弟说我:“我现在这么惨,都是被你害的。”
胡可说,那一刻,自己的心被扎了一下,要知道,怀二胎的时候哥哥还很期待地每天要亲他肚子一下,怎么现在就变成这个局面了呢?后来她反思自己的做法,发现原因主要在于当兄弟两人有冲突时,自己总是指责哥哥,并常常告诫哥哥要保护弟弟,不能欺负弟弟。
孩子做了错事,当家长批评指责时,孩子的注意力放在为自己辩护上,而不是承担责任上。久之,孩子就养成凡事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推卸责任、委过于人的习惯。严重点还会撒谎。
而家长不批评不指责,接纳、包容的态度,会让孩子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责任。久之,养成孩子负责任、勇于承担、勇于认错的好品格。
3.每个孩子都需要“特殊时光”
尤其是二胎家庭,一定要创造和每个孩子单独相处的“感情联结”的时间,也就是“特殊时光”,父母专门抽出一点时间来单独和一个孩子相处,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不会因为二宝的到来而减少,他和爸爸妈妈之间还有单独、特别的时光。
在《不吼不叫》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联结就是你要和孩子创造一对一的时间。跟某一个孩子经常独处,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给她的爱。当你让孩子感受到你和她之间的关注是一对一联结的时候,孩子爱你,他才会喜欢听你的话,这才是人和人之间的根本。
4.让老大参与照顾老二
亲子教育专家李一慢说:
“如果大宝能变身为二宝的照顾者和保护神,饶有兴趣地参与到二宝的生活细节中,许多负面的情绪和想法就有了解决的出口,二胎关系也会自然和谐起来。”
在老二调皮捣蛋的时候,维护老大的权威,在两个人发生争执或者动手的时候,让老大去解决,让老大感觉在老二面前有权威、有特权,像个大人一样,激发老大对老二的照顾欲望。
“别人剥夺了我的东西,我会嫉妒他。反之,如果对方是我要保护的,我就不会嫉妒,反而会帮助。”
要让老大变成爱护自己弟弟妹妹的大孩子,是一个充满耐心和坚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家人一起努力。想要收获,需要先耕耘,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做父母不仅需要爱和耐心,更需要智慧。
相关文章
- 高龄女人生孩子有那么难吗?那是因为你没做好这几点
- 孩子好胜心太强,是因为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父母应该这样做
- 孩子肠胃积食上医院,中医诊断后没开药,只让父母回家做好这5点
- 孩子读书收获少?是因为没有做好这4步: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 刚答应的事情就反悔?孩子的承诺“不顶用”,是父母没做好这3点
- 宝宝怕黑怕鬼是因为想象力?父母做到这3点,让孩子自己走出来
- 育儿专家:宝宝迟迟“金口难开”,大多都是因为父母没做好引导
- 孩子"没大没小"是因为还小?家长该怎么治,先清楚这几点原因
- 孩子不到3岁,满口小黑牙,医生却说:不是因为糖,而是父母无知
- 孩子不听话?还不是因为父母不好好听孩子说话
- 孩子喜欢和父母讲条件,是因为你用这个句式养育的孩子
- 孩子拖拉是因为动作慢?错,父母做到这4招,孩子再也不拖延
- 孩子沉迷手机不爱写作业?父母做好这三点,轻松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 孩子爱哭发脾气,打骂讲道理都没用,高情商父母做好这4步才有效
- 孩子胆小怕生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没有做好这些事情
- 孩子被惯得无法无天,是因为父母不敢给小孩设界线
- 父母与孩子沟通出现误解,是因为因果关系错误,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 父母总和孩子“鸡同鸭讲”?想要“同频”,父母得做好这3点
- 2岁孩子满嘴“小黑牙”,医生:不是因为糖,是父母的无知
- “凭什么说谢谢”,孩子缺乏感恩心,是父母的“共情教育”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