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大家好,我想问一下,我家宝宝23个月,轻度的自闭症,请问可以痊愈吗?

2022-02-07 23:13:47孕产
不管是不是真的自闭,只要你觉得他和正常孩子有差别,就可以送他去干预训练了。我就是个例子,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家里人和身边人都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长大就好了。

u003Cp>不管是不是真的自闭,只要你觉得他和正常孩子有差别,就可以送他去干预训练了。我就是个例子,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家里人和身边人都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长大就好了。现在三岁多了,他被确诊自闭倾向了,现在才开始做康复训练,我真的是悔不当初,如果当时坚持去医院,早点确诊早点开始干预,他的情况要比现在好得多,这种情况的孩子越早干预康复效果越好,吸取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不要听他们说这么小的孩子不能确诊,现在最早八个月的孩子就可以确诊自闭症了。去做康复训练吧,轻度的年龄又小康复效果会很好的,虽然不能痊愈,但至少可以更接近正常人。即使是医生误诊了,去做康复训练几个月就能看出来是不是误诊,误诊的话训练就可以停了,不是误诊早开始早见效,不要再耽误时间了!u003C/p>###u003Cp>我能理解您的心情。我孩子2周岁体检时不会说话,被一个年轻的体检医生说自闭症,让我去做治疗。当时真是晴天霹雳。u003C/p>u003Cp>但是,另一个房间体检的老医生,一边逗孩子一边检查,完了跟我们说,孩子在逗他时候眼睛一直跟着看,跟着笑,不说话但是眼神灵活有交流,不会是自闭。说隔壁医生在做自闭课题,看见谁都想介绍去做自闭鉴定。u003C/p>u003Cp>那段时间我翻了不少关于自闭症的科普文章,确认我家就是语言发育晚。我们没做自闭训练。孩子两岁半开口,滔滔不绝停不下来。今年七岁上小学,学习能力正常,还有点小聪明。u003C/p>u003Cp>但表现和其他孩子也有点不同,他不喜欢动画片,热爱纪录片。喜欢研究鱼,研究乐高,能专心很久。不喜欢上补习班的英语课,喜欢对着app自学,学的很好。做事自律性很强,相对的失败了、结果不可控了,也容易大哭。心智年龄比别人小点,现在最合拍的玩伴是五岁半的。会关心人尤其关心我,喜欢所有比他小的孩子。u003C/p>u003Cp>他有点不同,你非按自闭倾向打分,也许也能评个轻度。但是他明显不是。u003C/p>u003Cp>我记得当初狂翻资料的时候看到的,自闭症的判断很难,需要长时间跟踪观察。如果有人看几眼或者给你填个问卷就说自闭症,多半是骗子。u003C/p>u003Cp>要慎重。不讳疾忌医,也别疑人偷斧。不放心去大医院正规医院看。什么路边的培训中心都不要。u003C/p>###u003Cp>我家孩子2岁时测评自闭症高危,语言发育迟缓,刻板重复行为,不会指认,后来断掉电子产品报早教,非常大的改善,半年去复查只是语言发育迟缓,排除自闭症了,很多自闭症行为和电子产品有很大关系,我家就是电视看多了。u003C/p>###u003Cp>不到两岁,你是怎么判断孩子自闭症的?自闭症的表现主要是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动作单一刻板,兴趣缺乏。但是不代表有这些表现就是自闭症,言语发育相对慢一些的孩子,这时候话都说不流利很正常,还有些性格内向胆子小的孩子,也可能表现得不爱跟别人交流,这并不代表就是自闭症。u003C/p>u003Cp>如果是通过专业机构确诊自闭症,那尽快干预。我曾在一个自闭症中心做了两年义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除非你或者你的爱人很有耐心,并且具备一定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等,得全职陪伴进行干预。但是能做到这样的家庭太少太少,甚至几乎没有。最好的办法,是送去自闭症儿童中心,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费用也不高。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送去那种一对一的干预机构。举个例子,就跟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区别差不多。u003C/p>u003Cp>儿童自闭症中心,有专业的老师,在语言交流、兴趣等各方面对孩子进行干预,当然老师只是一个引导,家长才是最重要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家的时候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寻找到孩子的节奏,慢慢陪他成长。u003C/p>u003Cp>不是打击,自闭症无法痊愈,只能无限接近正常人。u003C/p>###u003Cp>谢邀!u003C/p>u003Cp>孩子这么小,是什么样的专业人士确认有轻微自闭症的!少数孩子23个月说话都不利索,与人交流很吃力,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专业诊断,而是自己揣测或者别人的臆测,还是不要随便贴标签的好。建议:u003C/p>u003Cp>1.关注、观察宝宝,在和同龄小朋友一起时能否玩儿到一起,同龄小朋友喜欢的活动是否感兴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要担心孩子有问题了。u003C/p>u003Cp>2.尽量多陪伴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供玩具、设计游戏,和孩子一起玩儿,以孩子为中心,不要按照成人的标准去指挥、指导。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即使弄脏衣服也要让孩子玩得开心。u003C/p>u003Cp>3.有规律地进行亲子共读。带着兴趣和热情、带着爱和耐心,舒缓亲切地给孩子诵读,引导孩子参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地回答,即使多次重复提问也要保持耐心。u003C/p>u003Cp>4.尽可能多地参加户外活动和运动,给孩子创造参与幼儿集体活动的机会。活动期间观察陪伴,少阻止、指导,多欣赏鼓励。u003C/p>u003Cp>祝孩子健康成长!u003C/p>u003Cbr>u003Cimg src=###u003Cp>听说越小越好治疗,但是需要家长有陪同耐心长期治疗,不要放弃不然错过了最好时期。我朋友说孩子从小也是这个情况到外省很远去看病治疗现在孩子正常上初中了,他孩子是属于高智商的自闭,眼睛一闭题目数就算出来了[抠鼻]u003C/p>###u003Cp>谢邀请!发现的挺早的, 轻度好治疗,痊愈的机率很高。重度的自闭症经过行为密集训练和认知治疗都能接近正常人。u003C/p>u003Cp>伊万.洛瓦斯博士和他的助手在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经过三十年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表明,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功能。1987年和1993年发表的两个常规教育课程,并在智力测验、适应技能和情绪方面,看不出他们和同伴有什么差别。即便是那些没有获得最佳结果的孩子,也在语言、社交、自理和游戏技能方面有重大收获,除了两个人以外,其他人都发展出功能性语言。u003C/p>u003Cp>孩子要送到特教学校去接受专业治疗,每周的治疗时间不少于30个小时,治疗效果最好。要泛化技能。u003C/p>u003Cp>治疗效果的巩固,离不开家长的陪伴,没有人比你更了解孩子,在课外带孩子逛商场,与小伙伴游戏,与人交流,一天的时间都在训练,孩子的技能得到了更好的强化。u003C/p>###u003Cp>您说孩子是轻度自闭症,是经过专业检查得出来的还是您自己通过一些自己掌握的知识判断的呢?u003C/p>u003Cp>如果是专业人士确诊的话,那就赶紧给孩子干预训练吧。孩子还不到两周岁,年龄不大,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大脑的可塑性就越强,孩子恢复的效果就更好。u003C/p>u003Cp>自闭症主要表现是社交障碍,也会有语言、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异常。u003C/p>u003Cp>每个孩子的症状表现都会不一样,程度也是有有轻有重的,以后的发展也是不能贸然下定论的,毕竟孩子年龄还小。u003C/p>u003Cp>轻度的孩子,经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各方面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也有很多自闭症孩子长大后融入社会正常生活的例子。u003C/p>u003Cp>宝宝加油!u003C/p>u003Cp>u003Cimg src=###u003Cp>轻微的自闭症,而且现在才2岁,人工干预,很大程度上可以生活自理、能够上学啊u003C/p>u003Cp>不要再想啥了,全家动起手,赶紧带孩子去康复吧u003C/p>###u003Cp>真正自闭症的小孩不多的,但现在感觉每个人身边基本都有这种类似自闭的小孩,以我自身的经历,我觉得每个小孩的发育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家长不用太过担心,但肯定是要重视的,先去正规医院让医生看下,家长必须要多陪伴,再决定是否需要到康复机构进行干预,越早越好。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我在我女儿一岁的时候就去上班了,平时工作比较忙,是那种让你上班就得上班的那种,全家都忽略了小孩,爸爸在家就是手机,奶奶在家就是做不完的家务,就只能让孩子看电视,从一岁开始,每天至少要看四个小时,到两周岁那年,小孩性格突然变了,不愿意叫人,说话也不怎么会说,就会几个简单的叠词,家人都说这孩子晚开口,慢慢地,变得我们叫她她不应,看都不要看人。三周岁的时候,病情越来越严重,说话进步也不大,我坚持要带小孩去医院看,家人还是觉得就是单纯说话晚,后来去了医院,医生跟我说已经是自闭倾向了,我和我爱人不敢相信,又去了南京上海,得到的结果还是这小孩又自闭倾向,抓紧干预吧,当时真的是晴天霹雳,想过放弃工作,全天陪伴她,可是家人不同意,可能对他们来说,还是拒绝这个事实,又或者是他们觉得小孩肯定能看好,我放弃工作相当于放弃自己。没办法,白天我爱人带着小孩去康复,我上班,晚上回来就陪她说话,陪她玩,我除了工作,剩下的时间全都给了女儿。这几个月,我反省了好多,小孩变成今天这样自己有着非常大的责任,以前家人都太宠她了,吃饭到点就喂,包括喝水,什么都不让她做,一会怕脏一会怕受伤,什么都没经历,又怎么会让她懂呢。现在全家人都转变了育儿方式,尽量都让她自己去体验,做了快四个月的康复,好很多了,都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我要干嘛干嘛,还会背五首古诗,四个月之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但是跟人交流还是能感觉到有点问题的,希望通过我们接下来的努力,慢慢地她能赶上。有的人会说为什么人家小孩大人都不怎么管都好好的,我家的这么宝贝却成这样,还是那句话,每个小孩的成长发育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有的人天生体质差一直生病,但有的人能不生病还活长寿。父母要正确面对孩子间存在的差异,要多陪伴孩子做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最后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u003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