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小技巧心理学 心理学家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怎样科学育儿
家长们应转变观念,培养孩子的兴趣,科学育儿。
首先,尊重孩子
孩子是一个有独立行为的人,他属于社会,也属于他自己.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同样有信任、独立.自尊.上进等方面的需要。如果家长没有顾及和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错待了孩子,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尊重孩子就要平等相待。对孩子说话,音量要中等,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气。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活动,不要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要尊重孩子”“自己来,你真棒!”的尝试.尝试是孩子学会独立的开始.要多做示范,多加鼓励,帮助他成功.父母要克服老是想伸手援助的冲动.孩子可能什么事都想自己做,而又做不好,添加许多麻烦,但我们要让孩子做,这是孩子对人生的又一种学习.
其次,注重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许多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孩子的优点相比,越比家长越伤心,孩子越倒霉.在社会生活中不比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怎么比.不要横向比,要纵向比,我们提倡要用”放大镜”看孩子身上的优点,看他的发展,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高兴,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的话,记点日记、周记、记录他的进步.对他的缺点不要过多的指责、批评,不要说这样一些话:”你真笨,只知道吃!”这样的批评会挫伤、扼杀孩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就是要从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正确认识自己,喜欢自己,这是自信的基础.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他能力范围内不断取得成功,取得成功后,要表扬他、鼓励他、赞美他,家长切忌期望值太高,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超过他的实际能力,如果动不动就批评孩子,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就会被挫伤.,毁灭。
心理学家说,许多人不成功,不是因为他不能成功,而是他不让自己成功,因为他缺少自信,导致他不敢面对挑战,从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有的家长说,我说孩子不行是激将法,目的还是想激励孩子.每一人(包括孩子)都是按头脑对自己的认识去做的,如果经常说孩子粗心,孩子真的会认为“我是粗心的”,变得更加粗心.因此,对消极的因素,不能强化,而应加强正面的引导方式。
在培养孩子方面,家长自身也要有自信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但一个孩子一个样,要认真观察孩子的特点,要按孩子原来的面貌接受他,不要用自己的框框去套孩子.要积极地为孩子创造适合他发展的条件,
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教育幼儿,育儿心理学
1. 教育孩子要讲话文明;
2. 常用礼貌用语;
3. 尊敬师长;
4. 见了熟人主动打招呼;对第一次认识的人,也要礼貌地打招呼;
5. 让孩子从小练习承受力,如面对父母和外人的批评的抗压力;
6. 让孩子从小锻炼他的动手参与能力,如自理能力和帮助家长做家务劳动;
7. 交给孩子不要为小事计较,大气的人才有出息的道理;
8. 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教育他,用正反实例来告诉他其中的好处和危害;
9. 按时起床和休息;
10. 每天独立完成作业后再看电视或玩电脑;
11. 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最多持续一两个小时,为了防止近视,半个小时要离开座位到外面远处观望5分钟;
12. 周末完成作业前提下,带孩子去串亲,让他多和其他孩子交往,学习经验并增长快乐情绪;
13. 每年一次,带孩子旅游,培养孩子开阔的胸怀,增长见识;
14. 家长以身作则,营造快乐有序的家庭氛围;
15. 夫妻二人坚持一人工作赚钱养家,另一人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的原则。
心理学家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①不盲从,不容易被骗,不会被任何育儿经唬住,能够更加理智、淡定地育儿,而不是火急火燎病急乱投医,把孩子当试验品。
心理学工作者在育儿方面最大的优势,可能就在于“不会被任何育儿经唬住”了。因为我们很清楚那些东西是怎么写出来的,也知道它们距离真正的科学结论还有多远。这份淡定会使我们教养孩子更自由,更轻松,不焦虑,也不会把太多的教养焦虑传递给孩子,让自己的焦虑污染了孩子的心境。
②了解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可能会有什么特点,不急于求成。尊重孩子,顺应天性气质培养,不强迫他们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在某个阶段,孩子老吃手,那是因为他这个年龄需要,孩子学脏话,那是因为他发现了语言的力量……这些在没学心理学的人看来,可能是亟需纠正的,可能会用一些粗暴的方式来阻止孩子,于是容易伤害到孩子。但学心理学的人,就会少犯很多这样的错误,会尽量避免在这些地方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让这些阴影在无形中对孩子今后的人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并且,在孩子逐渐长大以后,也会尊重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
③带着觉知育儿,会反思自己和其他育儿者的行为,知道什么通常是错的,然后尽力避免。
一个学心理学的人,教育孩子时,并非意味着不犯错误,或者不面对问题,甚至有可能犯得更多,或问题更多,但不一样的是,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往往是带着觉知的,能很快觉察到自己所做所为可能有什么问题,并从中得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种意识的成长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而普通妈妈,有些行为语言都是无意识的,犯了严重错误还自我感觉良好的大有人在。当然也不乏自身完整程度比较高的妈妈,会举手投足就能对孩子做到尊重、平等与宽容。但这种妈妈是极罕见的。
学了心理学之后,对他人教养小孩的态度和方式也容易看不惯。有一个学心理学的男生说,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哭闹,孩子奶奶就吓唬小孩子:“再哭,你妈妈就不要你了!”,他就很生气地说,“你这样会破坏他和妈妈的关系,以后会很粘妈妈,不要让他感到恐惧啊!”孩子奶奶就表示很疑惑,“以前我不就这么带你的嘛……”
他接着说,甚至连其他人教育孩子,他也会忍不住说两句。“吃酒席的时候一个朋友的孩子,到处乱跑乱跳,我朋友很生气的把小孩抓回来,屁股一顿揍,还连打带骂。我马上表示,你这样打他会听吗?朋友说,大部分时候还是不会听,但偶尔还是有效的。然后我就开始blablabla……”
当然了,不是每个学心理学的人都会看不惯别人养孩子的方式,这还要看每个人自己的性格。
④真正地为孩子的成长考虑,而不会下意识地为了自己的私欲利用孩子。
几乎所有的学心理学的人都很在意身心的谐调、身心灵的整合与统一等等。这会是看不见的标尺引导着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行为是否得到肯定,都以孩子自己的身心成长为标准。其他的妈妈可能以:是否讨别人喜欢,是否为自己长面子,是否会让孩子不烦自己……不要否认,这确实是大多数妈妈的现状,他们对孩子行为结果的判断标准往往是这样,因为很多妈妈为别人而活着。
⑤如果孩子有心理问题,能比一般人更及时地发现。
如果具有更多关于心理问题的知识,能够及时辨识出孩子的心理问题的话,就比一般人更能及时采用正确的方法预防和纠正。比如迪堡大学的Matthew J. Hertenstein教授利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早期发现并纠正了孩子的疑似自闭症倾向。
⑥具体方法确实有帮助。
学心理学的人,有一些情绪的安抚、觉察方法,行为的规范方法,确实既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又能明确一些边界,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有些很明晰的认知,说简单点:就是让孩子活得更明白,至少让孩子懂得,要清醒地活着。
⑦因为深知教养方式的重要,所以会更谦虚、更有意识地去学习。
其实,学心理学的人,因为分成很多流派,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都在儿童教养的领域有深刻的钻研。只是知道一些基本的皮毛。就算是在儿童教养的领域有一些建树的专家,也没人敢断言自己已经把这一领域琢磨得很清楚了。所以,就像是苏格拉底越是了解世界越是感到自己的无知,学心理学的人一旦对这一领域有所了解,就越是谦虚,
育儿心理//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
对于引导和处理孩子的情绪,家长可以尝试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合理的宣泄方式,孩子和成年人都需要宣泄情绪,家长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宣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又或者可以进行运动,让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宣泄出去,负性的情绪需要疏导出去,不要憋着,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情绪一般都会比较激烈,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他(她)感兴趣的动画片里的主人公遇到这样的事情后,是怎样表现的,让孩子从榜样的身上吸取教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的成长起来。
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后,家长要待孩子冷静下来后,和孩子聊聊这件事情的利弊之处,尽量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去和他(她)交流,让他(她)明白这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那样做又会是什么结果,再让他(她)自己选择什么样的结果,这样以后他(她)就会注意啦。
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一些小方法,在孩子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家长要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家长要教会孩子深呼吸,或是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呆一会儿,或者自己去数数字,等自己的情绪平稳后,再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言传身教,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关键还要看家长的做法。平常在家里的时候,不要动不动的就发脾气,开车的时候,遇到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人,不要大声的发出你的怒火啊,你自己都没做好,还能把孩子教好么?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从你自己的身上学到一些坏习惯。
孩子心理该怎么教育?
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对于他心理的引导和教育主要从这几点比较合适: 1。给他营造的家庭环境很重要,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不能老顺着孩子,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施教,不要老让他在敏感问题上缓冲而得不到你的指点/ 2。学会换位思考,孩子不愿意去寄宿,肯定是不习惯集体生活但这恰恰是他最需要的锻炼,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时候鼓励他给他以自信和希望呢?所以要善于发现孩子优点或者从他的情绪反方向对他进行引导可能更刺激他新鲜和向上的动力/ 3。善于激发孩子的能动性,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给他留些悬念,比如问他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处理的、大家在一起表现怎么样啊、适当的加进去你的感想和对他的表扬,让他感到好象有种使命感,必须坚持去幼儿园而且会观察发生的事向你汇报。这样不但锻炼了孩子的积极性和洞察力,也解决了情绪不正常的问题。
宝宝心理如何注意
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好奇心和害羞心理,不妨让孩子试着去接触那些比较大一点的小孩,试着帮忙作友谊互动,比如一起玩游戏玩玩具之类的,这样还可以让孩子学习分享和活跃思维,小孩子好奇心和思维都是比较活跃,疑问多想法也多
要孩子前读过育儿书和心理书的是不是养得孩子要好些
也不一定,我觉得孩子能不能养好,这得看父母亲自己的性格还有夫妻关系。孩子的成长中,越是小的时候,家庭环境对他来说越是重要。有些父母可能很少看育儿书,但是孩子也长得很好,那是因为父母亲本身性格好,乐观豁达,通情达理,懂得沟通,沟通不单纯是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沟通顺畅和谐友好,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有些父母看了很多育儿书,理论上掌握了很多教子方法,但是不会用,只会照搬书本,但是书上的情境和你生活中又不是完全一样的,最后就觉得育儿书一点用都没有。
所以育儿书有没有用要看父母的领悟能力,其实我觉得应该多读一些,钻研得透彻了,那些育儿方法,不用刻意去记,教育孩子的时候也知道怎么做了。而且最后你会发现,所有好的育儿书籍,虽然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是传达的思想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精髓。其实育儿书和心理书看多了,发现收获最大的是自己,这些书是可以修养自己的,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意识到自己的童年创伤,接受自己,悦纳自我,把自己修养好了,孩子自然就能养好了,这是我看育儿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最大的心得和收获。
怎么抓住孩子的心理
多和他聊天,投其所好,和他成为知心朋友。不要和他产生代沟。这样的话,他什么都会告诉你,自然而然就了解他心理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