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疼不,我帮你揉揉!拥有同理心的孩子,今后将有多出息?
都说孩子小,有些事情不太懂,可是总有些孩子却很懂事。他们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孩子,其实就是拥有了同理心。
何为同理心?同理心也就是,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当今有很多父母都说,孩子无法体会自己的艰辛,父母说这话的时候,显得非常的无奈。然而,不是孩子无法体会,而是身为父母,你根本都没能引导孩子拥有同理心。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父母在干家务的时候,孩子这时想过来帮忙。可是父母却是不愿意让孩子去做,这也就让孩子无法体会做家务的辛苦。
这样的情形多了,孩子就会认为,这些活,原本就该是父母要做的,他不参与,不体会,自然不懂得你的艰辛了。
一旦哪天当你累了一天之后,孩子还在一旁吵闹的时候,你就会指责孩子不懂事。是孩子不懂事吗?不是的,是你根本都没有让孩子学会懂事。
那些让人觉得懂事的孩子,其实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同理心,进行了培养。他们会让孩子参与到生活当中来,会让孩子体会家长的不易,他们甚至还会刻意让孩子去感受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苦难。
孩子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便懂得换位思考,便懂得别人的不易,并且能够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记得曾看过一本书,上面写着几个孩子正在河边捞鱼,其中有一个孩子将鱼捞上来后,不停地捏着鱼的身体,那条鱼非常痛苦地,扭动着身体。
这时另外一个孩子对他说:“放掉这条鱼,它会疼的。你应该把它放到水里。”两个孩子争了起来,那个捏鱼的孩子,认为只是一条鱼而已,死了又怎么了?可那个阻止他的孩子,却非常的有爱心,看着鱼那副痛苦的样子,觉得自己心里也非常难受。
这样的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具有同理心的孩子,也同样具有爱心。在这个世界上,同理心和爱心是缺一不少的,就连许多用人单位,都是非常重视这两点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闺蜜对我说的一件事情,她说有一次她意外摔倒了,儿子站在她的身边,非常焦急的样子,一个劲地安慰她说:“妈妈,很疼吧,我帮你揉揉吧?”
孩子的话,让闺蜜心里很暖,看着儿子的小手在她的腿上轻轻地揉捏时,她感动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事后她对我说,别看孩子小,可她真的懂你。这样的孩子,真就像是你的一个小棉袄,能够时时地为你取暖。
让孩子拥有同理心,不仅仅是因为身为父母有时也需要孩子的关爱。更多的则是,孩子在今后成长的路上,也会拥有这种品质而受益。
就像前面所说的,当今企业在招人的时候,也非常喜欢拥有同理心的人,这样的人在职场上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孩子拥有同理心,就能够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能够以自己的心,去体会别人的心。能与人之间,建立最亲密的联结。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有时真的是需要多站在多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身为家长,让我们多去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爱心,变得对生活充满着爱。也只有以爱滋养出来的孩子,才能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有同理心吗?
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朱凌 笔名 香如故 报纸杂志写手
作品散见国内各大报刊
累计发表文字五百万
著有图书《自律的孩子更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删除
相关文章
- 想让孩子拥有好心态,我们需要怎样帮助孩子?妈妈先得做到
- 拥有好心情的妈妈,能影响家庭的风水,才能带出快乐的孩子
- 激发同理心:爸爸批评孩子时,妈妈应该什么态度?
- 妈妈的一句“没出息”,让孩子久久未归,找到后懊悔痛哭
-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怎样让孩子拥有安全感?父母须知!
- 孩子为什么没出息?多数原因是3种妈妈造成的,您还在这么做吗?
- 孩子要想长大有出息,这三种苦一定要吃,父母别心疼不舍得
- 5岁男孩不停求饶,妈妈却没有停手,被打出来的孩子,真有出息吗
- 7岁男孩不愿意上学,妈妈怒斥没出息,可孩子的回答,愁坏了妈妈
- 不是我想吼!当妈妈“心情式育儿”,心疼孩子后请抱抱妈妈
- 慈母多败儿?真正有出息的孩子都有一个合格妈妈,试试这几招
- 清华教授一针见血:妈妈身上有这些特征,将来孩子会很有出息
- 爸爸拥有“皇性”,妈妈接孩子放学,喊出名字让全校家长驻足观看
- 这2类妈妈看着很“懒”,却是家里的福气,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出息
- 妈妈假装哄娃娃,孩子着急大哭,别乱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
- 妈妈坚持做好这4件事,能帮孩子远离“龋齿”,尤其在换牙期
- 妈妈如何帮助孩子处理“情书”烦恼?
- 妈妈的幽默感,对教育孩子非常有帮助,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 孩子的心为何一碰就“碎”,警惕蛋壳效应,让娃拥有颗“强心脏”
- 孩子看不到妈妈就哭?了解孩子的视觉发育期,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