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馨阅读】多动症(注意力缺陷障碍)科普知识

2022-01-22 23:17:41孕产
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难与同龄人相处。

一、 如何识别多动症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障碍。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难与同龄人相处。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类儿童一般具有注意涣散、学习困难、行为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等多个临床表现。

1、注意涣散

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上课常常不能认真听讲,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作业拖拉,作业难以自行完成,大多需要看管,完成质量差。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2、活动任性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3、活动过多

行为不安稳常表现坐立不安,经常奔跑,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甚至在课堂上随意走动。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一般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并且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4、心理改变

情绪不稳定,性格倔强,时有兴奋不安,爱管闲事,做事毛躁不安稳,难以入睡;动作懒散,感情脆弱,易哭易笑,不合群或喜欢与不是同龄大的儿童为伍;有的产生自卑逆反,甚至离家出走、犯罪或自杀。

二、多动症就是孩子顽皮不听话吗?

1、注意力方面的区别

患多动症儿童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难以在需要注意力集中的场合集中注意力,比如在课堂上或是在写作业的时候,但顽皮儿童却不同,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时,能集中精神、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

2、行动目的性方面的区别

多动症患儿的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难以在一件事情上一直坚持做下去。但顽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

3、自控能力方面的区别

顽皮儿童在严肃或者陌生的环境中,比如在课堂上、到别人家去做客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胡吵乱闹;然而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安分”。

三、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副作用大吗?

就临床上常用的利他林和托莫西汀通常来说药物副作用不是很严重,影响多数来说也是短暂的,它也会慢慢消失的,小孩子一般不会感觉很难受。最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口不好,这两个药物都是这个问题,这个胃口不好的情况有几种,一个是轻微的,个别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体重。第二个副作用就是对睡眠的影响,睡眠影响发生概率,可能也就在10%-20%之间,通常来说睡眠的影响不会太长时间,可能一两个月,绝大部分都能消失。第三个影响可能一些轻微的头晕、头痛,或者有点肚子不舒服,或者有点恶心。

四、多动症会自己好吗?

很多家长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情况就会减少或者消失,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研究发现,大约有50%---80%的患儿一直到青春期还有各种症状,50%的患儿会持续发展一直到成人期。如果该病的症状一直持续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成长中的各种因素产生的自卑逆反,严重的情绪问题甚至犯罪或自杀。对于确诊的患儿,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动症应及早治疗,综合治疗。

五、怎样治疗多动症

只有部分多动症患儿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自愈。多数患儿的症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甚至可以延续至成年。家长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对于确诊的患儿,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动症应及早治疗,综合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发育。

1、对于确诊的患儿药物治疗是第一选择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非常有效,可使注意力集中,减少过多活动的症状,从而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患儿随着行为的改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随着情绪的稳定,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冲突也会减少。因此,该药也间接地促进了儿童的心理发育。如果药物治疗得当,部分患儿可在短期内变得安静,注意力集中,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调整教育方式,适时进行心理干预

服药同时家长要重视教育工作,一定要学习了解有关儿童多动症的知识。不要把孩子的疾病症状当作孩子顽皮淘气,甚至责备、怪罪、歧视、打骂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紧辅导。

1)教育孩子必须要切合实际。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于多动儿童的要求,切莫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只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特别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提要求不应过于苛求。对患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切忌粗暴批评、讽刺打骂等损害儿童自尊心的不良做法。

2)把过多的精力释放出来。对于这类活动力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的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家长和老师要组织他们多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踢球、爬山等,如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安排患儿做一些室外内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

3)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对于这类儿童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玩一些不许动的游戏,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如果儿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进行正性强化。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这类儿童应从小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4)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这类儿童,应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父母一定要和医生经常保持有效的联系,记录孩子的日常行为,比如录音或录像,帮助医生了解孩子的日常情况,征求医生关于治疗上的指导性意见,有条件时,应争取医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3、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疗法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孩子的不适宜行为的一种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加以正性强化并求巩固;而当患儿有些不适宜行为出现时,就要加以漠视或暂时剥夺他们的一些权利,加以负性强化促使这些行为逐渐消失。无论是正性强化还是负性强化都要及时得当。较轻的患儿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得以改善,较重的患儿配合药物治疗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章节节选自:《健康心理养成丛书》

作者:田润辉

作者简介:

田润辉,医学心理学硕士、分子生物学博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主治医师、讲师,同时兼任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工程特聘专家等十余项社会职务。研究领域为器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青少年人格成长及行为问题,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相关的心理问题及成人精神疾病。业务专长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老年期精神心理障碍及抑郁、焦虑、强迫等神经症的治疗。擅长运用精神分析、催眠及认知治疗,个体心理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解决患者的心理和人格成长问题,擅长个人和团体的心理辅导及治疗。